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经典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与众生结善缘或者恶缘所得的结果真的是大不相同。在佛世,有一天,佛陀带了迦叶(shè)与阿难两位尊者一同行脚,时近中午,天气很热,所以在路边大树下休息。佛陀看见不远处有块瓜田,请阿难尊者前去化瓜,让大家解渴。阿难尊者来到瓜田,看见田里有一位女子在看守,于是阿难上前向女子化缘,希望得到瓜解渴。当阿难一说完,那位女子 三摩地

2018-07-22

佛告诉阿难,以前所讲经典也有许多因果实例,要劝众生读诵修行,自然能消苦难。 -----《佛说善恶因果经》简译(原标题:人生的命运为何不同?)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问:经典经常会说无始以来如何如何……,可是无始到底是什么意思?无始以来到底是在说什么?因为可能会有一些教外的人士会问说:你们的无始,可是不是事情都有个开始吗?为什么你们佛教偏偏要说无始呢?而且还讲无始以来。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所谓的时间的概念,当然它也同时涉及到空间的概念;可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涉及这么广,我们只是简单来说明无始的 三摩地

2018-07-22

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九载,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教所说之能造三界的心、识不是一般人所感受到的那个有见闻觉知、能思考、能作主的心——意识、末那识,而是本心根本识—&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在坏劫到来时,因为信受净土经典的开示,念佛七天后自己提前断命,也可以往生去极乐世界,那不就超越劫浊了吗?是超越了!不然的话,发愿往生去琉璃光如来的世界,那也是超越劫浊啊!再不然,往生去色究竟天也可以啊!这不就超越劫浊了吗?所以,众生不能超越劫浊、被劫所限制的原因,都是因为坚固妄想;对于色身存有坚固的虚妄想,认为色身是我,所以存想固形的结果,就被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以佛的十号里面有一个应供,所以认为阿罗汉就是佛;佛的十号里面有应供,但是这个是佛的功德,佛可以称为阿罗汉,但是阿罗汉并没有具足成佛的条件;也就是说阿罗汉甚至于连习气种子都未灭尽,如何能够成就一切种智呢?所以根本在佛世的时候,没有阿罗汉敢僭称说他已经成佛了,甚至于在经典里面,也明白地告诉我们世无二佛。所以如果说阿罗汉已经是成佛的话,这样子在佛世的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在求生极乐世界之前,是否可以多少先修学呢?可以的!可以依止真实证悟的善知识,当他在讲解这些了义经典的时候,可以听闻;或者他有写书籍出来,也可以透过书籍的熏习。经过在亲近善知识以后,这样的熏闻以及学习,慢慢您就会知道佛道的修道内容是什么,您就会知道您能够与《华严经》相应了!那不是境界的问题,而是知见建立的问题。所以了解这个以后,就不要感到气馁,不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经典的正确理解,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我们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但是他们除了受持 三摩地

2018-07-22

就像这里所说的,所谓的念诵一个梵音字母,能够通达甚深的般若波罗蜜门,这真是误会大了!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纯粹就是众生在学习整个的过程中,是因为自己本身有欲求,然后又不肯好好地按照佛所说的经典来学习;加上之前我说的历史的演进,在印度的佛教衰亡,以至于说被坦特罗的各式各样的咒语所取代了,往北再传到去之后,形成了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咒语。像这些状况, 三摩地

2018-07-22

经典里面也开示,从过去的毗婆尸佛是如此示现,现在释迦世尊也是如此示现,乃至未来的弥勒尊佛,也将如此示现成佛。譬如在《长阿含经》卷1中开示:【比丘!当知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从右胁入,正念不乱。当于尔时,地为震动,放大光明,普照世界。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侍,遍观四方,举手而言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经典时常告诉我们,也有祖师讲:信为道源功德母。所以,信在菩萨道来讲,十信位是摆在前面的,信的具足非常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基础。既然信的具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的五根、五力都是以信为起点,所以善法当中也是以信为第一优先;在探讨的过程当中,信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甚至是一个基础。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来探讨信到底有哪些?举例来讲,我们看有人说 三摩地

2018-07-22

只是,我们也不忘记要叮咛您,要特别记住,当您自己随缘这样修习佛法的时候,请记住我们之前讲的,关于佛法一般我们应该有几个判断的准则,比方说,绝对不会有任何地方违背世间的伦理道德;比方说,行善不是唯一的,除了行善之外,还有无量的法门要学;比方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不要光看法相,光看名气,而是要回归这个人所说的法,是不是符合三乘经典;并且请大家在这个阶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呢?简单的我们来看看,佛在世的时候说法了四十九年,那这些说法,请大家回去看看佛教的经典,有哪些部分在教人行善呢?有的,可是在教人行善的经典,只占了全部经典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佛陀整个的说法,绝对不是全部都教人行善。这就表示着,我们光是行善并不代表他真正传承了佛陀所教的教义。另外,从菩萨六度来看,菩萨六度里面的话,布施也只不过是六度里面的其中一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96集: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正旭老师为什么我们会称为减劫的时代呢?那就是因为佛陀在经典里面说,在劫初的时候,有种种的一些经过,其中里面祂有作一个譬喻:譬如当时有光音天人下来之后,有种种的地味、地皮、地麸之后,又有所谓的自然粳米,这个自然粳米就是很类似我们现在所吃的稻米;自然粳米它是可以自己成熟的,不需要人 三摩地

2018-07-22

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为什么说是的修多罗呢?代表说对于法界里面的这个道理,在经典里面说的非常。我们世间法我们看的很多,也学了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乃至读到研究所、读到博士,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生灭的,从头到尾学的都是生灭,我们所学的任何一个事情,从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统统都是生灭的法。生灭的法是不是呢?生灭的法显然不是:因为现在的科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看到有许多的宗教团体,他们会作种种的手线,或者是挂饰品,叫信徒去购买,而且跟信徒说:你买了这个东西,这是由某某上师加持的,这是由什么样的人所诵念多少经典的;你挂在身上,种种的业障都能够消除,然后你都能够诸事吉利。或者是说,像有些人要求事业的,有些人要求爱情,有些人要求家庭和遂等等,他们就应著众生的因缘,做了各种的挂饰品,让众生去请回家,说这样子 三摩地

2018-07-22

而佛是十度波罗蜜,究竟清净,所以在经典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示现的清净庄严,祂有国土的庄严、有自身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庄严,也有眷属等觉、妙觉,无量大菩萨随行护持的庄严;这都是因为佛陀在累劫修行时,都以清净无染的福德与智慧来为六度乃至十度的修集,所以能够得到福德与智慧无量相好的庄严。所以,我们在看到佛陀有这样的庄严,我们应该都会起欢喜心、恭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明明看到佛陀在经典说,当来下生是弥勒尊佛;然而,现见却有满地的,到处都是,却没有佛该有的功德,连我见都没断,连初禅都没有。所以,有智慧的人都可以透过这些,来观察这些魔所化现的人。不仅道理如此,圣教也是这样说的,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例如《楞严经》就有这样开示,我们看佛陀在《楞严经》中怎么说。佛说:【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 三摩地

2018-07-22

他相信有解脱道、有佛菩提道,可是他却不相信有久学菩萨善知识,他可以自己明心开悟,他可以被三乘经典验证而不会互相矛盾,他也可以教导学人建立佛菩提的正知正见,来修学六度波罗蜜而开悟。除了不信有得道者,这个人他也不信自己能得所谓开悟的法或者解脱道的法,这样的人就是信不具足的第三种。那么真正的信佛到底该如何作呢?我们来举个经中的来为大家说,在《信佛功德经》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