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同时,佛教也彻底的实践忏悔这些善法,因为忏悔乃是众生改往修来远离恶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加行方式,经典上也说忏悔乃是七种最上供养之一;七种最上供养就是所谓的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因此,忏悔这个法乃是修集福德一个很重要的行门,因此,菩萨在广行菩萨道而修集一切善根的同时,也是必须要实践成就忏悔这个善法。而且,忏悔之法是与回向等其他的善净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亲菩萨听了以后,内心感到十分的震惊和恐惧,马上敦请无着菩萨为他解说大乘佛法,譬如《华严经》的〈十地品〉等大乘经典。由于世亲菩萨一向聪颖睿智,一听立刻领悟到大乘教理确实是超越于小乘,因此转而信奉大乘。从此以后便在无着菩萨的座下遍学大乘法,凡为解说无不通达,这才知道自己从前谬赞小乘,毁谤大乘,误人误己,实在是罪业深重,于是便在无着菩萨面前发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典中说: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从这一段圣教的开示可以显示出来,菩萨道的行者,在他广行一切善根之后,他必须要回向发愿,而得以使自己早日成就佛道。因为,如果能够早日成就佛道的话,就能够更有智慧、更有福德广泛的利益一切的有情、一切的众生。因为诸佛乃是福德庄严,而且是究竟的成就,诸佛同时也是智慧庄严,并且也是究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我们在经典上常常看到,诸佛都劝诸菩萨能够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回向一切智智,回向诸佛净土。所以,菩萨在广行回向的时候,应当以利益众生趣向佛道,以及利益自己能够在佛道上面的成就为主,一切以回向无上正等正觉、回向成佛为主,这样的才能成就无倒回向的功德。但是,我们再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看,一般的众生他所回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世间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着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都会觉得很欢喜而希望进一步修学。因此藉由读诵经典,也可以把这些善净法的种子,种进心田之中带到未来世去,届时便很容易与佛法相应,因此利益很大。即使对于经中的某些义理无法完全理解,但是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解深密经》中已说般若经是有上有容之法,其意思是般若经之上还有更深妙、内容更广的经,是故《解深密经》说般若经相对于第三转法轮经典,是不究竟之法。因此,如果能受持读诵三转法轮方广诸经,才是依止最甚深经、最了义经,才是真正能够对治现行之断除,乃至能断除习气种子及无始无明随眠。又真能持诵般若经,主要的还是在于触证经中所讲的「非心心、无心相心、金刚心、无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我们在经典上常常看到,诸佛都劝诸菩萨能够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回向一切智智,回向诸佛净土。所以,菩萨在广行回向的时候,应当以利益众生趣向佛道,以及利益自己能够在佛道上面的成就为主,一切以回向无上正等正觉、回向成佛为主,这样的才能成就无倒回向的功德。但是,我们再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看,一般的众生他所回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世间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佛教讲的许愿、还愿是什么呢?佛教经典里你是找不到[许愿][还愿]这两个词的,但是会经常见到[发愿]这个词。[发愿]和[许愿]有什么区别?[发愿]简单的理解就是——我希望通过我的某些行为达到某种结果,请求佛或菩萨们护助,协助我圆满这个愿望。前题是这个行为和所希望的结果是符合道理的。[发愿]和[许愿]的区别在于,[发愿]以行为为因;[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密教在经典里面也确实针对这一点有作解释。《大日经》说有一种叫内护摩,就是说是以外护摩作为方便,外护摩是拿东西烧,内护摩是说要有心中智慧的火。可是内护摩这个说法,可以从《奥义书》里面看到,也就是说《奥义书》一样是佛陀之前的外道法,也就是说相近的内护摩的这种说法在那时候一样是有出现的。所以,不管《大日经》怎样替它辨解,实际上都很难脱离外道婆罗门教的影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方广经典也如是说:如果把祂当作六识心,就会陷于困境。就是说,这样的大修行者所说不如法,等于是相似佛法,不是真实佛法,说出来的这个心好像煞有介事,比如说这一念介尔之心就是法界,听起来好像也没错,可是实际骨子里都是错的,因为他以为的一念心实际上就是六识心。他们如果遇到了讲如来藏的经典,也会跟着说如来藏,可是他不知道如来藏和六识心是如何会合的;他看到《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门中异的说法远比佛门外的来得严重;因为佛门外的没有办法了解佛法,没办法使用佛法的名相,就不容易笼罩人;可是佛门内的,因为懂得一点点佛法名相,知道用佛法的名言来解说一些经典,但最后归结到如何修证的时候,他又不清不楚了。因为这个法很困难,真心祂不用修,所以真心也没有清净、也没有染污可言,所以《心经》叫作不垢不净,就是这个真的心。对于这个真实心是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使是二乘人阿罗汉灭后,他认为把自己一切都灭尽了;可是佛在大乘经典里面说,他只是入了一个很深很深的三昧定,将来他还是会出来,经过多久?无量劫!他在无量劫里面浪费自己的时间,当然无量劫里面已经没有自己可说;不然,谁能在无量劫里完全不起一个心念,完全不返照自己,连意识心都没有?这样如何说是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人天的?只想要灭掉自己的法,不是佛陀所说的真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一切有情,你去观察,在经典里面都叙述了这些有情,都会来学佛的。背弃佛法的人呢,他终将不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智慧作为支撑,对于世间的种种变异,心里面一定一直动摇,一直疑惑,对于果报是不是如实也没办法承受。综上所述,任何时间学佛都是可以的,在这个历程中应当有四不坏信,对于佛法的正理产生信受。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54集佛教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在经典里用了魔比丘这个词,就是魔王让他们鬼迷心窍、魔迷心窍,产生种种不清净想,认为可以把这不清净法也带入到佛门来。然后这些人除了不守戒律以外,甚至很大胆地说那些法就是佛所说的真正永恒的法、真正的涅槃法,他们就传这些假的法。佛陀说,这些人会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公然在佛寺里把男女行淫的淫欲法,说成是成就无上菩提之法。这些人有很强烈的恶见,也会因为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大藏经里面,虽然有些经论是伪造的,但绝非像某些人以学术考古的心态说的大乘经典都是错误的。这样的说法不但值得商榷,而且是破坏四不坏信。因为佛在三乘经典里所提的都是一贯的,就是一乘佛道。虽然许多人阅读阿含,觉得小乘经典没有这样说,他的见解是不对的。因为佛实际上从过去生开始就不断地累积福德和功德,造就了许许多多能够成就声闻、缘觉道乃至菩萨道的行者,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要像世间人一样作一些叮叮当当、铿铿锵锵吵死人的事情,也不适合为了亡者去杀猪、杀羊、杀鸡来宴请四方,这一些都会给亡者增加负担,这是不好的!然后,丧葬的仪式力求简单,并且可以利用亲朋好友聚会,或者是告别式等等的机会,为这个亡者培植福报;比如说再趁这个机会印经,或者是这个弘扬,把这一些经典发放给前来参加的亲友,用这个福德来回向给这位亡者。丧葬的最后,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些无上瑜伽呢,由于民情风土的原因,虽然有传到这个宋朝来,也有翻译一些经典;可是跟中国人好礼重文化的传统不相符合,所以在中国并没有发展起来;反而是弘扬到了中国地区,就成为的密宗。这一些大体上就是佛教里面宗派源流。大家会发现:本来佛陀只是用祂的一生,来演说三乘佛法,可是到了后来却越来越复杂,宗派越来越多;甚至到了无上瑜伽的时期,所有的学者都同意,根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第四个时期叫唯识种智时,它是解说诸部唯识经典,特别阐述成佛所需的一切种智;把这一些已经发起大心的菩萨们提升上来,让他们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并且不住于涅槃,能够勤学地上一切妙法种智,学习各种甚深不可思议的殊胜智慧法门。这时候的阳光普照诸平地,这是指把前面的生酥,再度提炼的为熟酥的滋味。第五法华涅槃时,是在佛最后涅槃前八年所说的法,说《法华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一些都是因为弥陀世尊的悲愿特大的缘故!有兴趣的同修,可以拿经典来看一看就知道了。所以,经过了魏晋南北朝之后,弥陀世尊的西方净土就成为中国佛教中最多人发愿往生的地方了;这种情形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如此。受这个善良的习俗影响,甚至在佛当中,彼此打招呼也都用阿弥陀佛来称呼,是用来提醒彼此往生西方的愿心。既然西方净土如此之殊胜,要怎么样才能去呢?在《观无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典里面是这样写的: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四、一切恶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害;五、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枷杻、横死、枉死悉皆不受;六、先所作罪悉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