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依这个坚固不可坏,无坚不摧的道理来譬喻佛法中的金刚心──金刚之心,祂是不可能被毁坏的,因此这部经典就称为《金刚》之经。在一切法界中,你找不到有一个法可以毁坏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所以称为金刚心。这个金刚心就叫作阿赖耶识,又名异熟识,到达佛地时改名为无垢识。(------《金刚经宗通第一辑》<略说金刚经宗通>)韦陀赞韦驮天将,菩萨化身,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镇魔军 | admin 2020-07-23 |
|
![]() |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佛陀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也都是为了教导众生要如何断除生死轮回而证得三种菩提果。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佛陀开示说:现在十方诸善逝,具修三聚净戒因,永断生死苦轮回,得证三身菩提果,超越生死深大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另外,像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莲修起信录》卷六)或者说:欲知过 | admin 2020-07-23 |
无觉无知的这个心到底是什么心?所以方广经典都是如是说的:如果要把祂当作是六识心,就会陷于一种困境。就是说,这样的大修行者所说的就是不如法,就是等于是相似佛法,而不是真实佛法,说出来这个心好像煞有介事,就说这一念介尔之心就是法界,这一念心就是法界等等,听起来好像也没错,可是实际上呢,这骨子里却都是错的,因为这个人以为的一念心实际上就是六识心。他们如果 | admin 2020-07-23 |
|
学习唯识经典而仍未开悟之菩萨名为相真知。学唯识经典之已悟菩萨名为了别真如。在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地名为清净真如,(详《解深密经》)然犹未到佛地。八地以上仍有八种无始无明及四种障应断,断已方能成佛。真如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一、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二、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三、究 | admin 2020-07-23 |
|
然后佛陀的三藏十二部经典相继覆灭,不在世间出现,经书自然没有文字了。沙门袈裟自然变成白色。佛法要灭忘的时候,就像油灯一样,在熄灭的前夕会突然更亮一下,然后就熄灭了。佛法消灭的时候就和油灯灭是一样的。” ------转自地藏论坛 | admin 2020-07-22 |
|
我们相信有很多佛教界或是佛学研究者,他们也都读过这部经典,可是“什么是甚深微妙大光明法”则没有人能够清楚地解释,我们也从来没有听过人家在说“什么是甚深微妙大光明法”。可是我们可以说甚深微妙大光明法所指的就是如来藏、就是第八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涅槃本际……还有种种的名,佛陀说这个甚深微妙大光明法是超越一切的六十二见, | admin 2020-07-17 |
|
如来于《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亦开示: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应当至心……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即得往生兜率陀天……如是……行六事法……值遇弥 | admin 2020-07-12 |
|
”大慧禅师集毕生精力致力于佛教事业,积极维护佛教的尊严性,对不利于和有损于佛教的言论给予坚决的抵制,例如,他认为师傅克勤禅师的重要经典著作《碧岩录》,是一味追求华丽词语、文字优美的文字禅,将此书的刻板销毁了;公开阻止(张贴告示)尚未开悟的同门师兄玉泉昙懿收徒讲法;对曹洞宗宏智正觉禅师提倡的“昼夜不眠,与从危坐”的“默照禅” | admin 2020-07-06 |
|
譬如说,在经典里面就会有说到,有些人他是有神通的,因为他修了四禅八定;那修了四禅八定之后,如果他再加修神通的话,他能够具有神通力。可是这个神通力,他有可能有一劫的神通力,或是两劫、三劫不等,就看他的神通力是如何。可是如果说他的神通力是有限的,譬如说他可能能够看到二十劫或是八十劫这样的神通力;可是有了这样的神通力之后,他对于法界的实相,他有时候会因为 | admin 2020-07-06 |
|
因为知道这一件事情一定会被广泛地流传的缘故,所以今天我们就能够在古德所翻译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中,也看到了这么一段的典故。波斯匿王最后说出:我今乃知佛语为实,自作其业、自受其报,不可夺也。他教导国土之中的人民,之所以有种种的善恶果报,都是由于往昔已经造作的身口意三行而导致,并非诸天的天主、天神、国王的威神力或者是权力,所能给与及干预改变的。一个人今世的 | admin 2020-07-06 |
|
如同世尊在《妙法莲华经》中所曾经开示的:【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妙法莲华经》卷5)如来在世间演说经典,包括示现八相成道来利乐有情的这个过程,而其中的或说他身,或示他身,或示他事,表示说诸佛示现八相成道,不会说只有诸佛自己来示现;一定是种种因缘成熟配 | admin 2020-07-06 |
|
并且能够见到佛菩萨,这时候他还是一样还是要养成习惯,看到佛菩萨以后,因为花开见佛以后,他就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知道有这个知见;他见佛以后他就要赞叹佛,要叉手合掌来赞叹诸佛!所以说我们平常在往生诸佛菩萨之前,大家虽然发愿要求生极乐净土,可是在平常要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里面,我们看经典诸菩萨或者弟子们在见佛问法或者听佛说法的时候,都要胡跪合掌、礼佛,然 | admin 2020-07-06 |
|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经典怎么说。经典说:【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倾,即生彼国七宝池中。】——《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来看这段经文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我们看这段经文在说明,西 | admin 2020-07-06 |
|
我们要深解第一义的知见,那就是应该要去阅读大乘了义的经典,因为我们要体究念佛,就先要知道这个第一义的大概内容是什么,要知道什么叫做自性弥陀。如果要体究念佛的人,他不了解什么叫作自性弥陀相关的知见,那他就一定会着相——落入五受阴当中而不自知——他会在相里面去找自性弥陀,这样终究是找不到!因为自性弥陀又叫做真如、佛性、阿赖耶识、第八 | admin 2020-07-06 |
|
持名念佛的而不能深解第一义的人,在经典记载,他只能上品下生或者中品中生而已,但是不至于下品往生。而有的法师误会了九品往生的内容,因此他就很消极的跟大家讲(说):我这些徒弟只要有一个二个能够下品往生,我就很高兴了!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不对的!因为他的徒弟们都是肯认真念佛又不造恶,这样的念佛人怎么会是下品往生呢?如果他们能将善根回向发愿往生极乐国土,虽然他 | admin 2020-07-06 |
|
那如果他的根器更好,他想要求生极乐的品位乃是更是上品上生的话,那他就要亲见自性弥陀,他需要体究念佛而实证法界实相心,因为想要亲见自性弥陀者,他就要真正的去体究念佛,就是要去体究到底如何是无量寿佛,或者体究念佛是谁?这个体究念佛就是念佛法门里的理行,在禅门来说,那就是参禅!在念佛人要体究前,却要先建立第一义的知见,这就是要从经典当中去了解真如佛性第八 | admin 2020-07-06 |
|
这个理行的资粮是要具足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植众德本、广结善缘、修除高慢,这是第一个资粮;在第一个资粮建立完成,而且我们还要建立第二信资粮,第二个资粮就是要建立正确的定慧知见,有了定的知见才能够让你的功夫能够具足的增上;第三个资粮就是要深解第一义的正理,能够于经典中了解第一义的正理而不怯弱,能够深入的了解。透过跟随大善知识的闻熏修学,要具足这三个资粮 | admin 2020-07-06 |
|
课程的进度乃是从极乐世界九品往生中的上品上生开始做一个大略的说明,我们是以《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为主要经典依据,来说明这九品之中应该有的基本知见,这个部分大家除了参考同修会所发行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之外,也同时参考正智出版社由萧平实导师所著的《禅净圆融》这本书,以及由正德老师所著作的《净土圣道》这本书,因为这两本书对于净土有关的法义有着更为深入详细 | admin 2020-07-06 |
|
这个部分的观念非常的重要,也就是要说寻觅正法的熏习因缘,也要依止于善知识的开示正理的知见而努力修行,并且必须要具足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这些基本的功德,要这些功德。再来,我们再来看经典中的记载:上品上生者,他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还要继续进修佛道。虽然已经是上品上生了,但他还是需要怎么样呢?经典说: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 | admin 2020-07-06 |
|
他的意思是说,那只是流传下来的故事,不一定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所以听听、看看就好,不需要太认真,因为里面记载的很多事情,都是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乃至是说《本生谭》经典是带有神话性质的宗教文学作品。但这都是在造作严重的谤佛、谤法恶业的,果报当在下三途之中。现在就借着宣说佛典故事的因缘,来为大家简略地说明世尊宣演《本生经》的本怀,也从这些过去世曾经 | admin 2020-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