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请不要作错误的解释哟!这意思是说:愈到末法之时,佛子们的根器愈小、愈低劣,当有人听到说:萧平实竟然在书中公开说可以开悟明心,也能以三乘经典确实印证。他们不相信!不但如此,无形无色的佛性可以眼见!有些比丘们心中更加不信!好了,因为不信,所以有的人就要出面否定嘛!那么最近有位印顺系统的无福法师叫做慧广,在他的杂志中,不是登了一篇文章吗?他公然否定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在这里说:“有的众生是因为信受、奉行外道所说的法义之后,发觉外道的经典所说的法义,在道理上和事实上是颠倒的,是讲不通的,所以才发起成佛之心,想要让大家都能住在如理作意的正知见中。”在理论与实际上都讲不通的情形有很多啊!譬如《旧约圣经》记载:上帝在六千多年前以七天时间创造世界,在物理学上的世界成就次第检查就已经颠倒了!其余的造人…&h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假使在坏劫到来时,因为信受净土经典的开示,念佛七天后自己提前断命,也可以往生去极乐世界,那不就超越劫浊了吗?是超越了!不然的话,发愿往生去琉璃光如来的世界,那也是超越劫浊啊!再不然,往生去色究竟天也可以啊!这不就超越劫浊了吗?所以,众生不能超越劫浊、被劫所限制的原因,都是因为坚固妄想;对于色身存有坚固的虚妄想,认为色身是我,所以存想固形的结果,就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菩提却不行,大乘菩提的弘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讲不同的法义;所以你们去读四阿含时,会发觉同一个法在不同的很多经典中重复的讲;可是你们去读大乘经典,每一部都各有不同处,所断与所证互有差别,这是因为众生的无始无明烦恼无量而不可数,也是为了救济众生这种无量苦恼,所以佛才要这么辛苦去讲,每到一个地方讲出一部大乘经,却都不一样,没有雷同的;不像四阿含很多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在这里说:“有的众生是因为信受、奉行外道所说的法义之后,发觉外道的经典所说的法义,在道理上和事实上是颠倒的,是讲不通的,所以才发起成佛之心,想要让大家都能住在如理作意的正知见中。”在理论与实际上都讲不通的情形有很多啊!譬如《旧约圣经》记载:上帝在六千多年前以七天时间创造世界,在物理学上的世界成就次第检查就已经颠倒了!其余的造人…&h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明心见性的人应该深入全部了义经典,融会贯通,则此生绝不会退失,也不怕大名声的恶知识否定。而且要赶快修除烦恼,进入第四禅,再以四禅的定力加修天眼通与宿命通,那就可以配合明心见性的功德,生生世世永不退失。如果明心明得不真,见性见得不真,又没有天眼或宿命通,犹如此师一般,就不免会有隔阴之迷,入胎就迷失掉了。如果有天眼通与宿命通而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他不知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一类的学人听到善知识开示,或者是读到经典中说法离见闻觉知,那就以为说,要把自己的意识心修成一念不生,这样才算是开悟,结果都是以定为禅。至于说能不能证得禅定,或者是说要如何证得禅定,这已经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那他就精进的打坐,目的就是想要常常能够住在一念不生之中啊!更冤枉的是,又加上听到假名善知识开示说:能够保持三分钟一念不生就是小悟,能够保持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此能兴论主诤,故说唯识经典:如来藏经、楞伽经、无上依经、同性经、不增不减经、显识经、大般涅槃经……等如来藏系经典。则声闻缘觉法与大乘般若空性之争执化为乌有,融合,此第四时第三教——如来藏唯识教也。佛灭前,为示华严法界真实,故说法华,而三教,此第五时也。阿含中之二乘法乃第二时第一教,然已隐含大乘法教于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那也不对,那是胜论外道的说法,是凭空想象而建立的,世尊在《大般涅槃经》和唯识经典中,早已破斥过了。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有的人说,真心从来是常,永远不变异。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如何成佛?因为经上讲,真心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如果祂永远是常,常则不变异,不变异就不能受熏染,不能受熏染则清净法种就无法熏习成长,那就不能成佛,所以不能说真心是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6、悟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印证我们说参禅悟了以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譬如《楞伽经、佛藏经、如来藏经、无上依经、不增不减经、金刚三昧经、深密解脱经、解深密经》等等,还要请阅《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来做印证。悟得真的人读过以后,会使他的悟境更深入,提升悟的层次和内容。如果是悟错了的人,他读了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悟错了。开悟的人如果不能用这些书自我印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寻找善知识之前,一定先要多闻熏习,多阅读经典、论典,才能生起少分的简择力。除此以外,也会由于过去多生所修集的福慧因缘不同,而得到不同层次之善知识。所以亲遇善知识之前,多闻熏习与修集福德,也是极重要的事项。禅者若想得遇真善知识,当常发菩萨清净大愿。因为菩萨以大悲善巧方便,在各种不同世间里,要度化各种不同菩萨种性的众生,所以示现种种形相;有时也示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依阿含部经典所说,不归依三宝者,必然是不具有四不坏信的外道凡夫。《杂阿含经》卷30:【佛告释氏难提:「若于四不坏净一切时不成就者,我说是等为外凡夫数。」】《大正藏》册2,页218,上14-16。44二乘人对于大乘禅宗公案的真实性是完全信受,因为定性二乘人相信有第八识真我如来藏可以亲证,只是因为自己心量、戒德、智慧太小不愿广行菩萨道,因此不愿起心参究,但因相信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只是中国禅宗狭隘的界定禅师,那我们不妨再举经典中圣教来加以印证。在《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中,记载了文殊师利菩萨回答善住意天子提问——什么样的出家比丘可以称为禅师的时候,文殊师利菩萨这样子开示说:【天子!此禅师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乃至无有少法可取,得言禅师。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彼世,不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禅门经典中有关的语句处处表明,禅宗所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1)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同古同今契物契我。正体一如非生非灭。所以道。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夫如是则生未尝生。灭未尝灭。去未尝去。来未尝来。都卢是个如来藏体真如正性。敢问。提举中奉。即今在什么处。还委悉么。无生无住着。处处是全身。……檀越请小参。师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依于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外相有十二种,中相十二种,乃至内相十二种。譬如说外相的发毛、爪齿、眵泪、耵聍、涕唾、垢汗、大小便利——就是大小便,这一些的内相、外相、中相的实际上的观行,在自己的色身上,在他人色身上,在种种众生的色身相,能够如实地去观行而心得决定,一切众生的这些业报身,全部都是不净的道理。既然五根身都不净,那么依于根尘相触而有的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识蕴者,依阿含部经典中世尊所说者,举凡经由「根、尘、触而生」者即是识蕴所摄,以「根、尘、触」三法和合而生之识,皆是因缘所生法,亦是众法蕴积而成者,皆摄归识蕴:所谓眼根触色尘而生眼识……乃至意根触法尘而生意识,故名识蕴。依此二法(第一法为「根、尘、触三法和合」,第二法为「因缘所生法」)所生之心体共有六识,皆名识蕴,此是四阿含诸经中世尊所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你如果有往世的善根,那你今天就不应该怀疑佛、不应该怀疑法、不应该怀疑僧、不应该怀疑戒,你一定会去找善知识,你一定看这世间上有谁真实证悟的,他所证悟的法是不是符合实相,然后这个地方是不是有经典作依据。你一定会去,如果是今天你一定会添购一台计算机,将计算机把《大藏经》放在里面,或电子佛典放在里面,好好的阅读,然后遇到佛所说的:不能简择处,你一定会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后把经典拿给你看,说你这样的修行方法错在哪里,你终于了解到了:原来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所做的一切修行,都是没有用的。但是人生没有几个二十年,一晃就过了二十年,这样真的是很无奈。但是这样子还不算什么,如果有人到死都还不知道自己一辈子所修行的方法是错的,然后把错误知见的种子,带到下辈子去,然后又继续残害自己(未来世)的法身慧命,这样子才真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中佛已具说意识觉知心,包括离念灵知,皆是因于意根(第七识)及法尘相触之因缘而生﹔意识既是有生之法,则必有灭,故于眠熟、闷绝、死亡、入无心定、入灭尽定中灭而不现,此是一切勤读经典学人之常识。意识于次晨复起,名之为醒﹔未起之前,名之为眠,不可谓睡眠中尚有意识觉知心现起。如是依他而起,易起易断之法,必非根本真实心,非自在法故,既非本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