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吾人可以试想:现今如果没有佛教存在,也没有任何佛教经典存在,辟支佛应如何运用理性的观察与科学的论证解剖生命,发现生命的基本结构而获得解脱的智慧?辟支佛必须面对古今中外不同哲学家的论述,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对于宇宙与生命种种不同的解释,还要面对各种宗教对于生命各种希奇古怪的解释与理论。但这些宣称具有知识的哲学家、科学家或宗教大师们,却没有任何一位真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到底要放光到十方世界,到底有多少尊佛?经典上所说是非常多尊佛。放光以后,它(光)会去右绕,就是去绕佛,然后绕着佛以后,最后进入了佛陀的足下(就是脚下),等于说他是供养诸佛。如果没有这样的功德,没有这样的威德,没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神力变化,是没有资格进入十地心的。因此我们说到灌顶,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不是你坐在那里,然后突然诸佛会过来给你灌顶,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他们的根器小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大乘经典《大般涅槃经》可以看到,看到什么呢?就是说,初果人他经过八万大劫,那就有机会怎样呢?——发起菩提心。这个经典你大概要会通一下,因为它这个地方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说成佛,一个是发菩提心。那我们知道小乘人,他是不可能八万大劫马上就成佛了,除非他还像佛陀那种特殊的这种示现的,这样的才有可能。不过那些示现的 三摩地

2018-07-23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当一个人把布施的功德回向早日成就佛道时,就表示这个人的心早就已经是菩萨了,因为他决定要行菩萨道,所以发起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就变成施主胜,所以即使布施的财物很少,布施的对象也很差,可是因为施主胜就能够让他的果报无量无边!从经典中我们看到有人布施给辟支佛,就能够得到无量劫当转轮圣王的果报,那个人还没有将功德回向要成佛,只是福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一行都可以体现未来世的成佛的庄严,因为如来在经典有说过:在《法华经》说,当你一举手一投足恭敬于佛的时候。这样呢,以佛眼来观,你就已经成就未来的佛果了。也就是说,你那样虔诚的心,就已经成就佛果。乃至你以散乱心一合掌,这样都已经成就佛果。所以说,你的每一行都会影响到未来的果,实际上它们都是一起的。因为你的如来藏与三世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与三世也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不是我讲的,这是般若系列的经典说的,不是我杜撰的。——摘录于平实导师著《实相经通宗》第五辑 (原标题:“菩萨摩诃萨”是什么意思?)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现在我们来说说看说,当你是这一种情况,你终日这样努力精进的课诵,难道你不想了解说经典中的真正意涵吗?譬如说《心经》,假如不加上标点的话,那就只有短短地两百多个字,是不是?但是这却是时下的学人课诵之中所必须的项目。可是假如我问你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课诵《心经》?然后,你为什么又可以这样一天又一天的持续课诵下去?为什么?假如不是佛在过去无量世不辞辛劳 三摩地

2018-07-23

人是如何变丑的?我们看一段经典里面这样的描述:【若彼众生以手撮此地味食已,如是如是,身生转厚、转重、转坚,若彼本时,有清净色,于是便灭,自然生闇。婆私咤!世间之法,自然有是,若生闇者,必生日月,生日月已,便生星宿,生星宿已,便成昼夜,成昼夜已,便有月、半月,有时、有岁。彼食地味,住世久远。】(《中阿含经》卷39)这里佛陀又告诉我们一个律则:如果说身体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透过这样的经典就可以知道,佛陀是多么照顾我们。有那么多的如来在这部《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来告诉我们,祂们都愿意来摄受我们来向往佛道;乃至于大菩萨就是示现。示现什么呢?示现佛陀座下的声闻,因为我们声闻性比较重,所以都想要自我解脱。他们就透过这样的方式,来显示他是小乘人,只关心自己能不能解脱,所以方便来摄受我们。所以我们应当知道这法界的真实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类的学人就可能会说:我当然知道课诵就是要求看懂经典里面的真正意涵,可是没办法,我就是看不懂啊!所以有一些善知识就会跟他说:看不懂没关系,你就这么看着,就这么诵着,我们每天不是一样有很多不懂的事情吗?日子多了以后,不也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过下去吗?累积久了以后,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啦!要是都懂了,还要诵什么经呢?因为自己都已经是《经》了!这位善知识倒也是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善业、什么又是恶业?造作了何种因,会得到何种果?造了哪些业,会往生到哪个善道或恶道?像是《分别善恶报应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及《楞严经》等等的经典中,佛陀都随着众生的因缘,而有为众生开示善恶业报轻重,以及往生六道的差别。 譬如佛陀会开示《分别善 admin

2018-07-23

也应该已经了解到《西藏度亡经》所说的种种有关中阴身阶段的内容,可以说是荒谬无稽的,和佛教经典所说的完全不同,也完全不符合法界的真理,也完全违背佛陀的教导,而是喇嘛教上师的妄想所编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在还在生的时候,就把握机缘,修学佛法的正知见,并且深信因果,努力的造作善业,远离恶业,净除烦恼,增长智慧,这样才是正确的修学道路以及方式。(原标题:投 admin

2018-07-23

事后我读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时,发现佛陀早在《优婆塞戒经》中就有开示这个部分,经典中说:【施已不求世之果报,不以能起烦恼因施,是故能得无上净果,名曰涅槃。】1平实导师对这一段佛语,以白话说明得非常清楚:所以,以起烦恼因来布施,当然无法得到无上净果名曰涅槃。不以能起烦恼的清净因来做清净施,就能获得无上净果,名曰涅槃。而且佛在阿含中也说过佛法背俗 三摩地

2018-07-23

有悭心的人,必须逐渐透过修学布施之行,而远离悭贪之心;因此在经典里面的开示说:檀施为刀,破悭吝贼。这就是说明这个道理。透过布施之行,可以让心量逐渐增广,增长菩萨性。婆提长者因为悭贪的关系,无法继续累积福德,到了这一世,把福报全部兑现之后,就没有余福能带到未来世,没有福德能够出生在人、天之中。因此在这个故事里面,世尊与波斯匿王有一段对话:【王波斯匿曰 三摩地

2018-07-23

以上这七种布施的方式,虽然不必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我们大家何乐而不为呢?听完了佛陀在经典中的开示,我们接着再来细说一下这七种布施,其实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作到的。比如说,我们平常在面对众生的时候,都应该要以慈善柔和的眼神来看待一切的众生,如来三十二种大人相中的牛王眼相,也是因为在无量世中,以慈眼、善眼来和视众生而得到的。譬如佛陀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一切法空,你印顺又何必剃发着染衣、出家现僧宝相呢?一切都是空,你就不需要出家,也不用修行、研究佛法了,反正最后都是空嘛!他的想法到底对不对?从般若系的来看,好像是他讲的这样;《金刚经》大家耳熟能详,文字表面看来好像也是这样,但是其实都是他错会了,因为般若系的经典都是在讲常住不坏而无生死的真实心,所以六百卷般若浓缩简约成《金刚经》,再浓缩简约就成 三摩地

2018-07-23

意思就是说,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虚妄的,根本就没有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往生,往生了以后仍然还是在这个娑婆世界的天界罢了!你们都知道是谁讲的嘛!他的《妙云集》到处流通,在《净土与禅》的书中这样说,所以净土宗的许多修行人,心里就怀疑,就恐慌的不得了:依照他这样考证的话,如果是真的,就没有极乐世界了,那我三、四十年来,辛苦的念佛发愿往生极乐,这下子不都落空 三摩地

2018-07-23

透过这样的佛果我们可以继续来看,在经典里面又有说到《大方广佛华严经》说到: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这意思是说,菩提心者祂就能够成就究竟的佛果,所以祂跟佛所演说的一 三摩地

2018-07-23

经典中释迦牟尼佛却是强调说:“我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即脱火车地狱之罪。”是说世尊当时就是因为发起了佛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心的缘故,所以才能立即脱免了火车地狱极重的罪报。可见释迦牟尼佛的最初发菩提心,完全是自己身历其境,感受到地狱众生所受的极重大苦痛,心生哀悯,而起了想要救拔他们脱离的大慈悲心。因为这大悲心不是由别人教导之后才发起的,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在台湾,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教徒,但是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