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是故,普贤!若见受持是经典者,当起远迎,当如敬佛。」(CBETA,T09,no.262,p.62,a19-24)那这点大家还是要留意!所以知道菩萨们犯了过失,记得不要到处宣扬,可以私下劝他改正!若常常劝导对方却没效果,才以善心跟上位菩萨报告!如此就没过失!那假设因为自己生气而到处宣扬对方过失,就犯了说四众过!其实诽谤发菩提心的菩萨就恶业很重了,佛在《大乘方广总持经》中说:「以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不妨举经典中的故事来说明:在《百喻经》中有一则譬喻的故事:说在一个村子里,有一天有一群人一起在屋内聊天,谈著谈著就说到村子里另外一位当时不在场的人,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处事不偏袒、无私心,算是一个公正的人,只是有两个不好的缺点。这时候有人说:第一、他很喜欢生气,很容易起瞋;第二、他作事总是匆匆忙忙,缺乏思虑。谁知当他说到这人缺点的时候,这人刚好从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部经典的菩萨戒既是为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戒法,属于声闻性质的在家戒,当然不同于梵网、地持、瑜伽、璎珞等经的尽未来际受的成佛之道菩萨戒,也不同于正统的声闻出家戒,所以就摄属别解脱戒,故名波罗提木叉戒。-----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业品>第二十四之余(原标题:戒能遮除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有人就跟我讲,《地藏经、药师经》不是说:念过《地藏经》、念过《药师经》,再大的重罪都可以消失掉吗?可是经典一点都不糊涂的,在《地藏经、药师经》里面有没有说:那一些罪是什么罪呢?他有没有指明是受了菩萨戒以后,犯十重罪?没有。他说的只是一般的五逆十恶。所以要知道,这菩萨十个重戒犯了不通忏悔,忏悔了重罪还是不灭,还要去受,入波罗夷之罪。波罗夷是什么?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得见道,虽现在家相,亦名菩萨,亦名为僧,合名菩萨僧,此乃大乘经典所说,已证大乘胜义故。菩萨在原始佛法时代就已在弘法了,在阿含部经典中也曾有这种历史事例出现过,就是佛陀入灭前的迦叶童女实例。这位童女既非比丘尼,也非丘,却是出家而示现在家人的身相,佛陀住世时就已率领五百比丘人间弘法度众,智慧当然是相当高的;若不是菩萨,是不可能具备这种智慧的。她因为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是像有些寺院请来《大藏经》放在经橱中,然后在经典前面供上香与茶;那不叫作供养法宝,那白纸黑字没有用,要有人研读它而证悟,要有人证悟后拿它来用,才是真实供养法。所以供养法宝在于护持正法、如实亲证、为人解说、加以宣扬,这才是供养法宝。佛降生人间的目的是在利乐有情,我们若能亲证而为人演说,就是供养法宝。以帮助修学大乘的凡夫僧宝悟入,就是供养僧宝、供养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见性之后因缘具足了,还是应当依照经典所讲的戒法去受戒。《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云:受戒有三种受,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佛菩萨灭度后,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为法师教授我戒,我先礼足,应如是语:‘请大尊者为师,授予我戒。’其得戒,是中品戒。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相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神教亦有经典说戒,譬如十诫。各类外道邪戒极多,各有立论根本,故有牛戒、狗戒、鸡戒、水戒、火戒、常蹲不坐戒、常立不卧戒、狗吠之家不乞食戒、有蝇之家不乞食戒、常举手戒、食自落果戒……难以尽述。凡此正邪诸戒,皆因众生根性差别而异其戒;率多取相为戒、非戒取戒乃至取于邪戒者。于佛法中亦有诸戒不同,因于众生根性差别及修道过程有异而有差别。取相戒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得见道,虽现在家相,亦名菩萨,亦名为僧,合名菩萨僧,此乃大乘经典所说,已证大乘胜义故。菩萨在原始佛法时代就已在弘法了,在阿含部经典中也曾有这种历史事例出现过,就是佛陀入灭前的迦叶童女实例。这位童女既非比丘尼,也非丘,却是出家而示现在家人的身相,佛陀住世时就已率领五百比丘人间弘法度众,智慧当然是相当高的;若不是菩萨,是不可能具备这种智慧的。她因为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我要请大家注意到的是,导师对大家说不要随便去讲悟的事情,不是说大家没有悟的因缘,或是说你们的根器不利,不是这样子,而是说这个悟这件事情其实它关节太多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关节在哪里,就随便把它拿来当做真正的悟,那往后下去他要进步,或者是说他哪里以为经典说什么,其实当中有很多地方是在误解,这样的话,对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我们这个菩萨首要的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可以了!一切法师若不妄语,依经典原意说法而不乱解经典的话,都是值得赞叹的。问:因为犯了很重的戒,一直希望能忏悔见到好相;有位师兄介绍拜忏时也忆佛,但是感觉这样忏悔的效果不好,有时都忘了是在拜忏,而只是在无相拜佛,这样拜忏可以吗?可不可以通过增加拜佛时间来忏悔?还是每天一定要通过拜忏来忏悔吗?拜忏之时如何观想呢?心里默诵忏悔偈、还是要不断的提醒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北欝单曰的人,其实也可能犯有娠(怀孕时的性行为)、非道(口交和肛交)的邪淫,经典说北欝单曰没有邪淫的现象,显然是指他们所有人都没有婚姻关系与系属,所以就没有重大的邪淫罪可言。《优婆塞戒经》卷六又说:「如是邪淫亦有轻重,从重烦恼则得重罪,从轻烦恼则得轻罪。」这是依南瞻部州的人类环境来判别轻重的标准。以目前的法律而言,奸淫未成年人是犯罪的行为,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部经典的菩萨戒既是为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戒法,属于声闻性质的在家戒,当然不同于梵网、地持、瑜伽、璎珞等经的尽未来际受的成佛之道菩萨戒,也不同于正统的声闻出家戒,所以就摄属别解脱戒,故名波罗提木叉戒。有时五戒也可以摄属于波罗提木叉,因为可以多分受、少分受、满分受或一分受,那叫作别别解脱。别别解脱的意思是说:单于杀业得解脱而在来世得长寿,所以单受一个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可以了!一切法师若不妄语,依经典原意说法而不乱解经典的话,都是值得赞叹的。问:1.的一位同学修学平实导师的,他现在啤酒厂工作,他需要换一份工作吗?会妨碍明心见性吗?还是等将来他受菩萨戒时再更换?因为他并没有沽酒卖酒之心,但事实上又在帮助沽酒卖酒。2.建议电子报的「佛典故事选辑」增加经典中有关世尊、菩萨、祖师摧邪显正的例子,以增加部分佛子的信心,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剩下的部分,也请观众自己请阅佛陀的经典来了解,这样就能够知道自己此世生命的特质与过去自己的业种习气,同时也知道要如何修改自己的行为习气,这样能够得到可爱的异熟果于未来世;这些业种都是存在自己的如来藏当中,因此由如来藏每一世对现出该有的异熟果报,让众生酬偿因果。我们先举出佛陀开示的短命报的说明。这类短命报的有情的生命,为何会短寿夭折而死呢?佛陀在这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然这个部分说来容易,作起来并不是那麽简单;因为众生刚强浊重,但这不也是我们磨练自己心性将嗔断得更彻底的好机会吗?因为我们是要当上品菩萨,不是下品菩萨呀!如同佛在经典上的教导,请见《优婆塞戒经》卷2〈自利利他品第10〉:善男子!若沙门、婆罗门、长者、男女,或大众中有诸过失:菩萨见已,先随其意,然后说法,令得调伏;如其不能先随其意,便为说法,是则名为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十方三世有无量无数诸佛,也有无量无数佛世界,确实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有诸多大乘经典可为凭证,尤其《阿弥陀经》更是世尊不请自说。他们这种人间佛教的说法,与佛陀宣示佛教以人间弘传为主,而兼摄天界及他方世界一切佛教的教说大异其趣,要如何说服众多的佛教信徒呢?于是他们就有人干脆主张大乘非佛说,全面否定大乘经典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并且倡言阿弥陀佛及西方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学研究者是佛弟子吗?佛学就是佛法之学,口语说就是研究佛法的学问,是把佛陀开示的经典或菩萨演义的论典,拿来加以研究、探讨的一门学问。简单地说,就是从事佛法的学术研究,是把佛法当作一门专门的知识,来进行探讨与研究。而研究探讨的方向或许各有侧重,总之,在于就佛法的思想体系、源流及发展等方面加以阐述;尤其强调因应时代学术潮流,而以学术的方法,加以比对、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他主张只能研读某一些经典,甚至于他还说:只专门读某一部经典,这样深入了解之后,自然就会一经通,百经通。可是问题是,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又有人说:一门深入,是要依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根基,然后来选择修行的入门处,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圆通之处。当然他也会举《楞严经》里面的二十五个圆通法门来作一个证据。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讲说念佛法门。假如说这个念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教经典就像是用文字优雅且寓意深远的文学,撰写医学书籍一般。如果使用史学的研究方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佛教探讨的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是解剖生命结构的科学,是摆在眼前可以客观验证的事实与知识,目的是亲自实证并加以检验而获得解脱与实相智慧,而不是属于过往历史文献材料的研究。不论现代自然科学对生命的研究,或者社会科学对佛教的研究,其采用的研究方法都不正确,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