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此中还涉及到护教的问题,佛陀在很多的经典中,都严格的规定,居士不能说僧人之是非。但是佛陀在《涅槃经》中,明确的告诫四众,若是僧人严格的不遵守戒律,破坏佛教的,四众是有责任来举报,并依法惩治。平实居士写的很多书,都是对法义理解错误进行批评,从来没有对僧人犯戒的事情来进行批评,这是平实居士书中的事实。若是不信,可以任意查阅。(4)关于平实居士批评密宗的 三摩地

2018-07-23

从人天善法的修集,到动中定力的修持,再到对于解脱道的了解,对大乘佛菩提道的涉略等等;从理智上的判断,到逻辑上的分析,再到佛菩萨经典圣教的验证,加上自己亲身实际体证,我完全无法找到任何理由可以说服自己,不去信受萧平实导师以及正觉同修会的亲教师所讲的佛法义理;不但如此,经过末学自己亲自检验、分析、判断以及体证后就只有信受奉行,更无他念。也祈愿萧平实导师 三摩地

2018-07-23

但有慢心的僧人,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证与无知,于是就曲解经典而导致所说的道次第混淆,甚至把外道法当作佛法。所以,外道化、密意失传与道次第混淆三者,其实是彼此相关、相互影响。萧平实指出佛教外道化最大隐忧是密教化。但是,密教化并不是精准的描述,而是依现象所作的方便描述,精准的现代说法应该称为化。因为佛教中真正的密教,其实就是禅宗。(禅宗的开悟明心即是《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上述佛陀亲作判教的内容,萧平实作了以下的说明:又,世尊此处说我今一会说法,千二百五十人,也显示世尊确有三会说法之义:一者,说此阿含经典时,尚未进入第二会说法时期,故言今一会说法,以今一字已明示后时将会有第二、第三会说法,当然会有后来的般若会及更后的方广会所说的般若中观及方广唯识,否则就不能化缘而取灭度。二者,一会说法所度之阿罗汉众总有一千二百五 三摩地

2018-07-23

)(《阿含正义》第六辑,页1929)萧平实在佛陀对开示的经典文字之后,以注解的方式说明这是世尊舍弃人寿之时,最后一次示现禅宗机锋。但是,对于不了解禅宗机锋是什么、禅宗公案是什么的读者或学者而言,佛陀最后一次示现禅宗机锋是什么,仍然是知者自知,不知者依旧不知。萧平实指出《阿含经》有禅宗公案的目的为何呢?萧平实接着在后文中说:然而此一长阿含部之经典中,世尊 三摩地

2018-07-23

甚且公然否定最原始结集之四大部阿含诸经中之圣教,妄判为六识论之解脱道经典,公然贬抑四阿含诸经中之八识论正教,令同于常见外道之六识论邪见;全违世尊依八识论而解说声闻解脱道之本意,亦令声闻解脱道同于断见、常见外道所说之解脱,则无余涅槃之境界即成为断灭空而无人能知、无人能证。如是住如来家,著如来衣,食如来食,藉其弘扬如来法之表相,极力推广相似像法而取代声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在经典中说我要随顺世间人,佛陀尚且如此,我们凡夫人就更需要了。当然,随顺他人并不是没有原则,别人生贪心你也随顺,生嗔心你也随顺,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对如理如法的行为应当随顺,跟谁接触都十分融洽。不要所有人都上去时,你非要背道而驰,就像藏地有个比喻说:一百头牦牛上山的时候,嘎巴牛(牦牛中的败类)非要往下跑。这种说法还是很形象的。人格不好的人,行为上 三摩地

2018-07-23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法华义辩》刷屏了,相信您的也是!这是值得欣慰的,因为那是正义的佛子的声音!《法华义辩》是盛举,不是汉藏分歧,因为正宗的藏传大德也发出了的声音;更不是人身攻击!捉贼申贼呵贼斥贼只为让其悔改贼心!不与恶作交易,沉默的好人是的同盟!我们是佛子,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我们必须发出声音:坚决任何邪师歪理曲解、篡改、会集佛经!坚决任何邪师 三摩地

2018-07-23

修道弘法之人,所言所行,为众人之依止,尤其于教法流通与弘扬根本所依之,理应恭敬慎重,切忌开启后人私心任意割截﹑汇集经典之恶例。 (原标题:法藏法师谈会集《法华经》:佛应依翻译之原版研究教理) 三摩地

2018-07-23

请问,仅就天台宗而言,堪布可曾学习天台三大部、五小部?月悟不才,也没有堪布那么闻名,但是不管怎么说,从事天台教学也有十余年,至今未断,是故复兴汉传,不劳堪布添乱,汉地并非无人,至少有我!打个比方,天台沙门月悟不讲天台宗,却去讲藏传经典,而且依据个人的会集本,藏族僧俗会认同吗?藏传、汉传、南传都是佛教,当然要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但是前提是彼此尊重,否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擅自篡改古德所译的次序,改动,把几个版本的经典会集在一起,然后在标上原本的译者的名字,假原译者之名而行修改之实,那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要知道罗什法师翻译《法华经》,那可是在大译场之中,群贤聚集而翻译的。僧睿法师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中描述了罗什法师译场的景象:乃集京师义业沙门,命公卿赏契之士五百余人,集于渭滨逍遥园堂。銮舆伫驾于洪涘,禁御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从经典及禅宗祖师所证悟的心体,来证明八识论才是佛所说的,六识论是相似佛法;我们也从六识论的起源加以探讨,乃是部派佛教的声闻凡夫误会佛的真实意,就有六识论发生,后来衍生了两个中观派,第一个中观派(自续派)堕入到常见,他们主张世俗谛无、胜义谛有;他们承认有如来藏第八识,可是因为无法证得的关系,就将意识取代了第八识(属于六识论者);另外一个中观派(应 三摩地

2018-07-23

接下来,我们要来看,六识论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张?因为这个第八识真的很难亲证,那我们从经典来证明,来看经典怎么说:【大慧!如是藏识行相微细,唯除诸佛及住地菩萨,其余一切二乘、外道定慧之力皆不能知。】(《大乘入楞伽经》卷8)也就是说,佛说:大慧菩萨啊!这个如来藏识就是第八识,祂的运行法相非常微细,唯有明心住于如来藏境界的菩萨能少分了知,唯有佛才究竟了 三摩地

2018-07-23

综合结果,无论从经典或是从禅宗祖师所悟的心体,都可以证明第八识才是佛所说的。反过来,我们来观察六识论。六识论主张人只有六个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识;与八识论相比,就少了第七识与第八识。因为少了这两个识,就产生了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就是,它认为世俗谛是无,胜义谛是有;可是这个胜义谛到底在哪里,他无法亲证;无法亲证的结果,就拿意识心取代第八识 三摩地

2018-07-23

】---《入楞伽经》卷8由经典可知,人总共有八个识:眼、耳、鼻、舌、身五识,意识,意根,阿赖耶识。前六识当中的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识,祂分别色、声、香、味、触尘;也就是说,前五识对现行的境界加以分别,祂本身是虚妄法。接下来谈意识,意识的体性是审而非恒,祂有归纳、分析、整理的体性;可是,祂却是藉意根、法尘而出生的法,所以是生灭法。祂有两类,第一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供养法时,经典若有污垢时不可比照办理,所以“唯除洗浴”。供养完了就放进经橱中收藏起来,可是愚人不但收藏起来,还不许人家请下来研读。其实供养十二部经的目的,是要让有缘人请去读诵及理解真实义,不是要摆在那边供养的,那是世俗人的供养。如果书写、抄经完成以后供养起来,若能再加上受持、读诵,那也算是法供养,但这个就是一般凡夫的供养。愚人则是在烧 admin

2018-07-23

十一种空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无所得空……第一义空等十一种空观,是属于般若系经典所讲的空观。十二缘智是依十因缘而说的十二因缘观的智慧。以及无量的禅定,无量的禅定主要指四无量心,当然还包括无量的禅定三昧所生的种种法。又“具足七智”,七智是:知法智、知义智、知时智、知节智、知己智、知众智和知人智,顾名思义就可略知。诸佛也都 admin

2018-07-23

非台宗子嗣,不应把天台所依之根本经典,罗什大师之版本删改,但却又注以罗什大师的名号。这样不但否定了天台宗主的本意,也否定了历代天台宗传承中讲解此版本的严谨性和正确性,否定了汉地诸多高僧大德们的证量和知见,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命关天台宗乃至整个汉传佛教存亡的问题。堪布所指出之问题,于隋唐之际,即有祖师辩论,道宣律师后,终而确定了此经之嫡正,罗什版本 admin

2018-07-23

甚且公然否定最原始结集之四大部阿含诸经中之圣教,妄判为六识论之解脱道经典,公然贬抑四阿含诸经中之八识论正教,令同于常见外道之六识论邪见;全违世尊依八识论而解说声闻解脱道之本意,亦令声闻解脱道同于断见、常见外道所说之解脱,则无余涅槃之境界即成为断灭空而无人能知、无人能证。 如是住如来家,著如来衣,食如来食,藉其弘扬如来法之表相,极力推广相似像法而 admin

2018-07-23

” 《法华经》是佛陀宣说,祂为了要开示众生悟入万法根源,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一大事因缘,而降生人间的这个经典。当然一切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以花、香等种种的物品供养《法华经》经卷的这些佛事的这些的施作,也无非是在为众生广演分别此经,“此经”就是如来藏;因此,能够广演分别《妙法华经》的法师,所为众生广演分别的当然就是& admin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