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是我们看佛陀所开示的经典中,其实处处都不断提到正法与外道法的差别,就如同玄奘菩萨所说:“若不摧邪,难以显正。”一定是要摧邪显正,把正法和邪法之间的差别说明清楚,这样大家才能够了解什么是正法,也才不会被邪法所误导。因为,佛陀的正教本来就是甚深微妙,很容易被错会了。所以,世尊才需要花上四十余年的时间,来把三乘菩提从浅到深,逐步地解说清楚。而 admin

2019-07-19

闫雪博士此前的研究已经指出这些壁画是根据觉囊派笃布巴祖师所定的二十部了义经典,以及《时轮根本续》、《文殊根本续》和佛传的内容所绘,此次报告则在其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对比这些壁画图像与各经典内容的异同之处,揭示这些壁画与经典之间的转换方式和特点。同时,她还综合先前对于集会大殿壁画及寺院建筑格局的研究,总结了觉囊祖师多罗那他设计建造甘丹彭 admin

2019-07-19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如法受持分第十三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 三摩地

2019-07-18

但是,大乘法在阿含四大部诸经中讲得很隐覆、很简略,都是一、两句话就带过去了;因为阿含要说的法义主要是在解脱道上面来利乐众生,所以第一义谛的部分都是以简单一、两句话带过去;有时候是用“隐语”,就是以隐覆的话来讲,那是由于声闻圣人听不懂大乘经典,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如果,从阿含中的法义来对照第三转法轮唯识系经典里面的法义,将会发现其实阿含中也有 三摩地

2019-06-25

 然而所谓佛法研究之学术论说,唯有实证之菩萨方有能力为之;谓证悟之后始有智慧能如实理解佛教经典之所说,才能深入经义而研之、究之,为求广大发扬经中义理而书之为文,即成菩萨所造之论。如是大行决非未修未证之凡夫引据经文而作文字训诂者所能为之,决非古今凡夫论师所能仿效成功者。谓诸未证之凡夫僧俗俱无能力稍窥实证菩萨智慧境界之一、二也,若仿造之,必然不能免 三摩地

2019-06-25

这一说法甚至被收入正式的西藏史书与藏传“佛教”经典当中。 西藏人民和此娑婆世界任何人种都一样尊贵,始祖都是劫初从光音天下生来的;喇嘛教为了自身要生存发展,刻意贬低藏胞,创造神话而把藏胞拉下到和自己同样的鄙劣种性当中。把观世音菩萨的出生化为猴子并和罗刹女杂交,生下藏民族而繁衍,这是何其亵渎古佛倒驾慈航的妙觉菩萨?这样的描抹只是在彰显喇嘛 admin

2019-06-19

释迦佛祖并没有分宗立派,后世学人依据不同的经典修学,从而产生佛教派别。中国佛教有多个宗派: 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唯识宗、律宗、三论宗,俱舍宗、成实宗,密宗。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入,入得门已,皆同一所证——如来藏法。"正信爱国,真诚尽责,诸恶莫作,信愿念佛"是任何宗派都要遵守的宗旨。分宗立派,本不符佛意,祖师的位子,虚名而已 admin

2019-06-19

可是当年的某赖以及某美彭措之流,各个自称为观音菩萨或者文殊菩萨的化身,却坦然住世、无愧怖于心,我真疑惑不已,何以藏密就可以不受了义经典如大佛顶首楞严经的规范呢?佛说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藏密独独可以把这佛嘱当做耳边风?如果可以不遵佛说别立异议,他到底还算不算是佛法呢?佛说我们应当依法不依人,他偏偏要我们先做四皈依,那么如果当我们有疑惑的时候,到底是应该 admin

2019-05-05

有一天,当父亲讲到“曾子避席”时,奘师忽然整衣而起,他父亲问他为何起立?他说:“曾子闻师命而避席,我做儿子的今奉慈命,又怎么可以坐着不动呢!”陈慧听了很高兴,知道他日后必成大器,于是更加认真的教他,不但教他孝经,还有其他的经典,也都仔细教给他。有一次,奘师忽然询问父亲:“爹,何谓正?”“正,就是不歪,不倾斜啊!&rd admin

2019-04-29

也因为无始无明的缘故,所以他们会诽谤第三转法轮的经典为不了义经、是不究竟的法。密宗应成派中观者都会这样说,因为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经典,破斥他们所主张的意识心常住不坏的说法;所以现代密宗应成派中观邪见的主要代表者达赖喇嘛,以及自己主动去承接密宗应成派中观法脉的某位法师,都是这样否定第三转法轮的唯识方广经典;因此,他们都不承认第三转法轮的唯识方广经典是佛 admin

2019-04-24

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真知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着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那我们就说「理」不可以代表真如佛性。如果因为儒家用「理」,我们就要把「理」取消掉---说「理」不能代表真知佛性的话,那佛教的了义经典大部份都要改了:耍再创造另一个字来代表真如佛住了,所以不能说「理」不是指真如佛性,因为经典里面处处都用「理」表示真如佛性, admin

2019-04-24

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真知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着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那我们就说「理」不可以代表真如佛性。如果因为儒家用「理」,我们就要把「理」取消掉---说「理」不能代表真知佛性的话,那佛教的了义经典大部份都要改了:耍再创造另一个字来代表真如佛住了,所以不能说「理」不是指真如佛性,因为经典里面处处都用「理」表示真如佛性, admin

2019-04-24

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真知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着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那我们就说「理」不可以代表真如佛性。如果因为儒家用「理」,我们就要把「理」取消掉---说「理」不能代表真知佛性的话,那佛教的了义经典大部份都要改了:耍再创造另一个字来代表真如佛住了,所以不能说「理」不是指真如佛性,因为经典里面处处都用「理」表示真如佛性, admin

2019-04-24

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真知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着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那我们就说「理」不可以代表真如佛性。如果因为儒家用「理」,我们就要把「理」取消掉---说「理」不能代表真知佛性的话,那佛教的了义经典大部份都要改了:耍再创造另一个字来代表真如佛住了,所以不能说「理」不是指真如佛性,因为经典里面处处都用「理」表示真如佛性, admin

2019-04-24

这样的菩萨若能继续依三转法轮诸唯识经典进修一切种智,乃至生起诸地无生法忍而证道种智,就能渐次进入诸地,乃至断尽无始无明所知障而成佛。以上我们探讨无明的意涵,知道无明可分为:三乘菩提共摄的一念无明烦恼障,以及只有大乘菩提所摄而不共二乘声闻缘觉以及通教菩萨的无始无明所知障。那在接下来的节目当中,我们将会就这二种无明,作进一步的详细的探究与阐述,以使电视 admin

2019-04-24

以上是大乘经典《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世尊为我们解释四住地。世尊又进一步解释说,这四住地的无明生起一切的烦恼,这种烦恼叫作“起烦恼”,就是一念无明烦恼。接着,世尊又说:在凡夫众生尚未明心见性之前,都会生起一切烦恼,都属于起烦恼,都不会与无始无明相应。所以,凡夫众生都只有起烦恼,起烦恼则是从四种住地无明而产生的。这四种住地的烦恼之前,没有任何 admin

2019-04-24

一直要等到有一天自己反思:“为什么我证悟法界实相了,却还没有佛的种种功德?像经典是佛讲出来的,可是经典里面有许多的法义,我却还是读不懂!”这时你心中生起了烦恼:“我既然正确的开悟了,为什么还没有成佛呢?显然我明心与见性时还没有成佛。那么,到底悟后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就去探讨“菩萨因地明心及见性时,为何还无法成佛?”这 admin

2019-04-24

那,要具备哪些因缘条件呢?譬如说要请善知识教导基本的定力,教导三乘菩提的正知正见,教导断我见的观行,教导如何修集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教导第一义的知见,教导参禅的知见,然后等待因缘成熟的时候,这修行人一念相应,触证了法界实相,证得如来藏,能够现观这个如来藏确实就是经典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根本心;这个法界实相、这个如来 admin

2019-04-24

2、意根:即第七识——末那识;这个处处作主的心又叫做意根,是十八界法的六根之一,在唯识系列的经典中,称之为“恒审思量”的末那识。3、扶尘根:是指可见可对的五色根。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这就是五扶尘根。4、胜义根:是指头脑以及传达讯息的神经纤维。5、离念灵知心:即种种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譬如长久安住于一念不生 admin

2019-04-24

色阴是如何形成的?且不举证大乘经典的说法,我们仍然遵循四阿含诸经中的说法为南传佛法解脱道修行者说明。《长阿含经》卷10经文如下:佛说:“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rd admin

2019-04-24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