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陀在初转法轮四大部阿含经典所开示的一切法缘起性空,它的真实道理是在讲:一切蕴处界诸法都是以入胎识----也就是以如来藏法界实相心,当为根本因,借诸众缘和合,而出生有现象界的一切诸法;而所出生的这些现象界诸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生起而幻灭,没有真实自性,其性本空。所以,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当然不是实相法界,只是现象法界所显示出一种现象,所显示的一项理 admin

2020-02-18

一开始我们来看在《阿含正义》第三辑中,平实导师的开示:【如来藏妙义极为胜妙而难知、难解、难证,是故四阿含的经典中说:彼诸众生亦复如是,久习无我、隐覆之教,如彼‘凡、愚’染诸邪说,去、来、现在,不解密教,闻如来藏不生信乐,非余众生。(阿含《央掘魔罗经》卷二)密教是指如来藏秘密法之教义……。】(《阿含正义》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86 admin

2020-02-18

自古以来一般初机的学佛大众,在进入佛门研读世尊初转法轮《阿含经》这个系列的经典,常常由于缺少善知识的注解,因此对于《阿含经》中的真实义多所误会--误解了;以为说《阿含经》讲的就只是要五蕴寂灭、六识寂灭,以为那就是成就了一切都没有的断灭空。所以自古以来,如果没有真实证得解脱果证的善知识来为我们教授,学人非常容易就落入了断灭的见解,这样子一来就会成为佛所 admin

2020-02-18

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生平等,说佛与众生它是平等的。所以既然佛与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那在《华严经》里面又说:心、佛以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这样子到底是有差别还是没有差别呢?也就是说:如果佛跟众生有差别的话,那《华严经》心、佛及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又怎么说呢?是不是心、佛及众生三无差别就变成妄说了?而且佛教说众生平等, admin

2020-02-18

那,要具备哪些因缘条件呢?譬如说要请善知识教导基本的定力,教导三乘菩提的正知正见,教导断我见的观行,教导如何修集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教导第一义的知见,教导参禅的知见,然后等待因缘成熟的时候,这修行人一念相应,触证了法界实相,证得如来藏,能够现观这个如来藏确实就是经典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根本心;这个法界实相、这个如来藏跟世间的一切 admin

2020-02-18

为什么呢?简单的我们来看看,佛在世的时候说法了四十九年,那这些说法,请大家回去看看佛教的经典,有哪些部分在教人行善呢?有的,可是在教人行善的经典,只占了全部经典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佛陀整个的说法,绝对不是全部都教人行善。这就表示着,我们光是行善并不代表他真正传承了佛陀所教的教义。另外,从菩萨六度来看,菩萨六度里面的话,布施也只不过是六度里面的其中一 admin

2020-02-18

所以般若的实证,就是亲证万法根源,升起对于法界实相心的境界,而《心经》则是从般若系列的经典,浓缩成《金刚经》,再浓缩成《心经》。------《心经宗通》037-040上页萧平实述著 admin

2020-02-18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的父母是不是会跟着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一个是光 admin

2020-02-18

有哪八种人呢?在经典中佛曾经讲这八种人,称为八难中的人,经典中这么说:【世尊告诸比丘:凡夫之人不闻不知说法时节。比丘当知:有八不闻时节,人不得修行。云何为八?若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如来之所行,然此众生在地狱中,不闻不睹,是谓初一难也。】(《增壹阿含经》卷三十六)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说,有八种不能听闻到佛法的时节,不能听闻到佛法的人就不能够 admin

2020-02-18

所以一定要证得如来藏,才能真正了知大乘佛法,不管你在经论上如何的读,三乘经典不管你怎么读,如果你没有证得如来藏,你仍然只是知道祂的一个表相的意涵而已。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76-78集 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四)(五)(六)>杨正旭老师 admin

2020-02-18

但是经典中,佛陀又有教示,有一个从来不生而且永远不灭的常住如来藏是万法的本体,这个第八识本体是可知而可证的。她为了否定第八识如来藏,而造成因果律、涅槃等佛法的漏洞,于是就创造了“业果报系统”的说法,其实那个本质还是回归到她所不认同的本体论啊!她所建立的业果报系统,却是不可知也不可证的法,就是臆想之说,绝对不是如法说。而如来藏是有缘有智的人 admin

2020-02-18

所以我们在经典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天人或者其他世界的大菩萨来到这个世界,在听佛陀开示的时候,常常会用四个字,叫作目不暂舍。也就是说能够听到佛陀说法,那内心的欢喜跟踊跃,整个就形容在外表,所以当看到佛陀说法的时候,眼睛看着佛陀,连一刹那的眼神要离开佛陀的这样的念都没有,这样的动作都不起行。为什么?因为佛法难值难遇,能够听到佛陀讲这样的出世间法, admin

2020-02-18

所以他主张只能研读某一些经典,甚至于他还说:只专门读某一部经典,这样深入了解之后,自然就会一经通,百经通。可是问题是,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又有人说:一门深入,是要依我们自己每一个人的根基,然后来选择修行的入门处,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圆通之处。当然他也会举《楞严经》里面的二十五个圆通法门来作一个证据。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讲说念佛法门。假如说这个念佛法 admin

2020-02-18

所以,有五千声闻凡夫起增上慢,不信法华而当场退席,表示对佛所欲宣说之佛地实相境界不能信受,当场退席抗议,更何况能奉持如来之实呢?若是已经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者,怎么有可能出现五千声闻不信佛说法华妙理之事?这是现存经典中记载之事实,非是编造、创造之说。由此可以证实,二乘定性声闻凡夫等人,不知不证第八识阿赖耶。若已证悟者必定发起般若智慧,必定了知自己之出世 admin

2020-02-18

近年来有些法师居士,崇尚二乘法,服膺应成派的中观思想,排斥大乘唯识系的如来藏经典,他们异口同声推崇四阿含,说四阿含是究竟说,是佛陀亲口所说;并且认为大乘唯识如来藏系诸经非佛所说,认为唯识诸经是方便说,是不了义说。这些人悉皆执着缘起性空之无常断灭法以为究竟,不承认有如来藏,不承认在无余涅槃中有空性本际独存。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事实上,佛在四 admin

2020-02-18

他们以佛的十号里面有一个应供,所以认为阿罗汉就是佛;佛的十号里面有应供,但是这个是佛的功德,佛可以称为阿罗汉,但是阿罗汉并没有具足成佛的条件;也就是说阿罗汉甚至于连习气种子都未灭尽,如何能够成就一切种智呢?所以根本在佛世的时候,没有阿罗汉敢僭称说他已经成佛了,甚至于在经典里面,也明白地告诉我们世无二佛。所以如果说阿罗汉已经是成佛的话,这样子在佛世的 admin

2020-02-18

经典上有说,当舍利弗在无量世以前,他证悟到这个真如----就是禅宗祖师所证到的这个真心。他怎么样呢?因为他个人的种种心性的问题,所以竟然没有一尊佛来摄受他,就是经典说,没有一位善知识愿意来摄受他。要做到这样的程度,当时候舍利弗也真的是很难得!因为诸佛菩萨都愿意摄受一切众生,乃至于说你已经证悟了,怎么不会有佛要来摄受你呢?就是个人的心性的问题、性障的问 admin

2020-02-18

《金刚经》跟《心经》,正如我们今天的题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经文到底应该要怎么去理解呢?我们要提醒大家的就是,《金刚经》跟《心经》,它们都是所谓的般若系列的经典。这类型的经典,要能够正确的解释的话,有一个最重要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一定要先找到每一个人本来都具有的清净本心。如果没有找到清净本心的话,任凭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释,不管我们说我们自己 admin

2020-02-18

佛在经典中有开示说佛乘唯有一乘,也就是佛菩提----唯一的佛乘,而佛为了度众的方便说有三乘。事实上,唯有一佛乘,唯一佛乘也就是大乘;大乘法也是在帮助圆满建立二乘的有余涅槃以及无余涅槃。因为在无余涅槃之中,那是空性心如来藏单独存在的境界,如来藏祂是离见闻觉知,祂也离六尘,所以是寂静的。如来藏祂既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所以是诸法无我,这就符合三法印。而如来藏 admin

2020-02-18

但是从以上说明,我们不难发现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开示的经典中,对于相同情况是否成就逆罪的判定,就已经与现代刑事法律完全一致了。这证明了,纵使以世间法来看,佛教也是既开明又先进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08集成就逆罪的条件>陈正源老师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