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说亲近善友非常的重要,因为善友能够帮助我们在道业上不断地增进;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能力简择善友还是恶友,而随意听从恶友的邪见,也没有能力去思维对错,那么不但没有办法累积福德资粮、增长智慧,反而很容易就毁谤三宝,造下堕落三恶道的大恶业。所以我们应当非常谨慎地简择善友来亲近啊!第三、不贪著财的人,则是能够深观无常以及不自在。观察无常是说,自己的五蕴身 admin

2020-02-21

受持菩萨戒可以快速的累积福德资粮,当他有了广大的福德资粮以后,他就可以在道业上精进了;也可以因为有这样的福德资粮,他就可以证得佛菩提,在佛菩提道上快速的成长。这是受持菩萨戒的第三个理由,就是要令菩萨能够快速的累积福德和智慧的资粮。接下来说,第四个理由: 4、令菩萨速证菩提:什么叫作证菩提呢?证菩提最少要从明心开始,这是指佛菩提来说。那么什么是明 admin

2020-02-20

供佛的福德无量无边,是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也许有人说: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佛已经示现入涅槃了,我们要去哪里供佛呢?《优婆塞戒经》卷3佛开示说:【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卷3)意思是说:只有如来可以教导我们法界实相的究竟 admin

2020-02-20

否则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修学六度及十度波罗蜜,广行一切内财、外财布施,修证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圆满佛地一切种智,这样具足了无量无边的福德与智慧,成为福慧两足尊,却只为了成为接受众生供养的人天至尊,对于众生的解脱、众生的成就佛道,丝毫没有帮助,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诸佛成佛以后,都不舍一切众生,必定会转法轮----说法来度众 admin

2020-02-20

否则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修学六度及十度波罗蜜,广行一切内财、外财布施,修证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圆满佛地一切种智,这样具足了无量无边的福德与智慧,成为福慧两足尊,却只为了成为接受众生供养的人天至尊,对于众生的解脱、众生的成就佛道,丝毫没有帮助,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诸佛成佛以后,都不舍一切众生,必定会转——说法 admin

2020-02-20

所以诸佛成佛以后,都不舍一切众生,必定会转----说法来度众生得解脱乃至得佛菩提,这是在菩萨因地初发菩提心,就立下的誓愿,纵使最初发心时,自己并不具有这种能力,但就以这个誓愿,在一世又一世修学过程中,效法佛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慈悲,来行菩萨道,累积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但是菩萨道的修学,却必须舍离一切烦恼,包括起烦恼及上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烦恼障,及无始无 admin

2020-02-19

纵使最初发心时,自己并不具有这种能力,但就以这个誓愿,在一世又一世修学过程中,效法佛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慈悲,来行菩萨道,累积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但是菩萨道的修学,却必须舍离一切烦恼,包括起烦恼及上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烦恼障,及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是修证佛法所应断除的烦恼。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烦恼,称为起烦恼,乃是不明白蕴处界我虚妄,而执着欲界、色界、 admin

2020-02-18

供佛的福德无量无边,是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也许有人说: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佛已经示现入涅槃了,我们要去哪里供佛呢?《优婆塞戒经》卷3佛开示说:【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卷3)意思是说:只有如来可以教导我们法界实相的究竟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即使我们没有钱财可以做布施,但是还是有办法累积福德资粮的,我们可以提供体力或者是脑力、技术等等,来帮助别人共同成就财施以及法施的功德啊!佛陀接着就举了以医药瞻养病人为例,作了十分详细的说明,来让我们了解,虽然没有钱财,但是还是可以想办法来成就布施的福德以及功德。首先佛陀开示说:【若穷无物,应诵医方种种咒术,求钱汤药,须者施之。】(《优婆塞戒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亲近善友非常的重要,因为善友能够帮助我们在道业上不断地增进;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能力简择善友还是恶友,而随意听从恶友的邪见,也没有能力去思惟对错,那么不但没有办法累积福德资粮、增长智慧,反而很容易就毁谤三宝,造下堕落三恶道的大恶业。所以我们应当非常谨慎地简择善友来亲近啊!第三、不贪着财的人,则是能够深观无常以及不自在。观察无常是说,自己的五蕴身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亲近善友非常的重要,因为善友能够帮助我们在道业上不断地增进;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能力简择善友还是恶友,而随意听从恶友的邪见,也没有能力去思惟对错,那么不但没有办法累积福德资粮、增长智慧,反而很容易就毁谤三宝,造下堕落三恶道的大恶业。所以我们应当非常谨慎地简择善友来亲近啊!第三、不贪着财的人,则是能够深观无常以及不自在。观察无常是说,自己的五蕴身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亲近善友非常的重要,因为善友能够帮助我们在道业上不断地增进;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能力简择善友还是恶友,而随意听从恶友的邪见,也没有能力去思惟对错,那么不但没有办法累积福德资粮、增长智慧,反而很容易就毁谤三宝,造下堕落三恶道的大恶业。所以我们应当非常谨慎地简择善友来亲近啊!第三、不贪着财的人,则是能够深观无常以及不自在。观察无常是说,自己的五蕴身 三摩地

2018-07-23

只是说,你又要重新再累积福德资粮。当然,如果过去生累积福德资粮多了,那你今天呢,你是有因缘可以得到出世间的智慧,这个没有办法用世间的一切、金钱来换的证悟。可是,你用过一次以后,你如果不珍惜,你就要重新再累积一次,那你这样的话,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累积完你第一大阿僧祇劫所需要具备的功德和福德呢?功德和福德实际上是要一起具备的,你每次都用掉一点,然后又沾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者行善之目的,乃在于修集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之福德资粮;学人若欲求开悟明心,入七住位菩萨数,首重于累积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归依三宝、修学佛法正知正见,并且随缘随分随力修集六度十善,护持三宝、护持正法,以此培植深厚福德。成佛之道资粮位的修集有二:一福德资粮,二智慧资粮;也就是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如世亲菩萨于论中说:布施、持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在成佛之道上,累积福德资粮与修慧如同鸟之双翅、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在佛陀时代,二人同在修行,一人专修福,一人专修慧。经过许多世后,专修福的人因受福而作恶堕生于象中,因为有余福的原故而被国王伺养于王宫中,国王又赐以璎珞;又专修慧的人后来得阿罗汉果。但是以不曾修福的缘故,常常出去托钵乞食,但是多乞食的不多,常常有一餐没有餐的。所以有句偈说:修福不修 三摩地

2018-07-23

只是说,你又要重新再累积福德资粮。当然,如果过去生累积福德资粮多了,那你今天呢,你是有因缘可以得到出世间的智慧,这个没有办法用世间的一切、金钱来换的证悟。可是,你用过一次以后,你如果不珍惜,你就要重新再累积一次,那你这样的话,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累积完你第一大阿僧祇劫所需要具备的功德和福德呢?功德和福德实际上是要一起具备的,你每次都用掉一点,然后又沾 三摩地

2018-07-23

受持菩萨戒可以快速的累积福德资粮,当他有了广大的福德资粮以后,他就可以在道业上精进了,也可以因为有这样的福德资粮,他就可以证得佛菩提,在佛菩提道上快速的成长。这是受持菩萨戒的第三个理由,就是要令菩萨能够快速的累积福德和智慧的资粮。4、令菩萨速证菩提:什么叫作证菩提呢?证菩提最少要从明心开始,这是指佛菩提来说。那么什么是明心呢?明心,我打个比方,譬如 三摩地

2018-07-23

心不放逸就可以离开身恶业、口恶业、意恶业,常为众生作大饶益,而常行十善,累积福德资粮,必定会示现菩萨富裕之相,生活无虞匮乏而不必受人供养的可爱异熟果报。(五)者断除嗔恚:佛在《优婆塞戒经》里说:“若欲修忍,是人应当先破骄慢、嗔心、痴心”。骄慢心、嗔心、痴心都是与我及我所相应的法,与菩萨的法是不相应的,因为菩萨的法是无所得法,是不在我及我所上 三摩地

2018-07-23

受持菩萨戒可以快速的累积福德资粮,当他有了广大的福德资粮以后,他就可以在道业上精进了;也可以因为有这样的福德资粮,他就可以证得佛菩提,在佛菩提道上快速的成长。这是受持菩萨戒的第三个理由,就是要令菩萨能够快速的累积福德和智慧的资粮。接下来说,第四个理由:4、令菩萨速证菩提什么叫做证菩提呢?证菩提最少要从明心开始,这是指佛菩提来说。那么什么是明心呢?明 三摩地

2018-07-23

受持菩萨戒可以快速的累积福德资粮,当他有了广大的福德资粮以后,他就可以在道业上精进了;也可以因为有这样的福德资粮,他就可以证得佛菩提,在佛菩提道上快速的成长。这是受持菩萨戒的第三个理由,就是要令菩萨能够快速的累积福德和智慧的资粮。4、令菩萨速证菩提什么叫做证菩提呢?证菩提最少要从明心开始,这是指佛菩提来说。那么什么是明心呢?明心我打个比方,譬如说我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33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