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父亲说:‘世间有人信敬三宝、孝顺父母,爱乐布施、忍辱、精进、持戒,将来他就可以往生天上,长得容貌姝丽、举止端庄远超过于你百千万倍。你要来跟这样的天女比较,就像瞎了眼睛的狝猴那样的丑陋。’就用这样的话来回答天神。天神又用一个方直正等的真檀木,前来问说:‘哪一端是头?’以君臣们的智慧,还是没人能回答。大臣又回去请 admin

2020-02-21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父亲说:‘世间有人信敬三宝、孝顺父母,爱乐布施、忍辱、精进、持戒,将来他就可以往生天上,长得容貌姝丽、举止端庄远超过于你百千万倍。你要来跟这样的天女比较,就像瞎了眼睛的猕猴那样丑陋。’就用这样的话来回答天神。天神又用一个方直正等的真檀木,前来问说:‘哪一端是头?’以君臣们的智慧,还是没人能回答。大臣又回去请问 admin

2020-02-21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有情皆我亲友、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 admin

2020-02-21

所以,末学对于萧平实导师以及佛教正觉同修会所有善知识的感激之情,深植心中却无以言表,也十分珍惜今生的际遇,愿意继续追随萧平实导师以及正觉教团修学正法,希望自己能早证菩提,以证法的功德供养萧平实导师以及一切菩萨、父母师长、亲朋好友乃至一切有缘众生,并祈愿正法久住常转人天安乐众生得利道业精进速得登地早成佛道广度有缘。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悲观世音菩 admin

2020-02-21

因为众生来学佛才是最究竟之道!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之后,众生才能增长福德与智慧,生生世世才能不堕三恶道,才能常常生在人天中及往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迈进。好好对待身边的人(报恩田)就能轻松赚取大福德亲爱的老爸、老妈:最近跟您们去爬爬山,爬完后我们一家在一起吃了顿营养丰盛的美好晚餐,真是幸福快乐!您们常说我们学佛学得很好,都会以家庭 admin

2020-02-21

从这一个广行六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哥哥他所修学的佛法是大乘佛法,因为小乘人他不注重六度----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那我们再看下去,这个哥哥就说了:应该要再行六度,然后坐禅念定(这里的坐禅念定并不是通于外道的四禅八定,而是以禅定这样子的静虑的般若波罗蜜;以静虑跟般若波罗蜜合在一起这样子的静虑,才能够叫作静虑波罗蜜,才能够真的到彼 admin

2020-02-21

何等为三?一者、欲,二者、精进,三、不放逸。】(《大悲经》卷4) 可见不放逸在修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以防修为性”,能令修学者远离染污法及不令功德漏失。 我们再稍微回顾一下刚才所引《华严经》中的开示,其中短短一句话,就有出现五欲是“无常”、“须臾变异”、“虚妄颠倒”、“如逆风执火”等几种描 admin

2020-02-21

何等为三?一者、欲,二者、精进,三、不放逸。】(《大悲经》卷4) 可见不放逸在修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以防修为性”,能令修学者远离染污法及不令功德漏失。 我们再稍微回顾一下刚才所引《华严经》中的开示,其中短短一句话,就有出现五欲是“无常”、“须臾变异”、“虚妄颠倒”、“如逆风执火”等几种描 admin

2020-02-21

因为透过回向力的功德,能够感得无量清净的果德;因为透过回向这个最上供养,来增益这个功德,这是精进道业的最佳实践。因此,回向也可以增益忏悔的这一分最上供养的功德。再者,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这些种种的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有些善友们,发起了菩萨性,而且努力的在道业上面用心。我们看到他人表现很好而有殊胜的果报,或者有胜妙的智慧,或者在道业上有所实证;我们看到的 admin

2020-02-21

如果我们今生听闻正法,精进修行;刚开始心里面会产生冲突,一方面会觉得:喔!这香肠好好吃也!这腊肉好香哦!可是一方面想:要慈心不杀,要修十善业;我还一天到晚要吃众生肉,不是间接杀害众生吗?起冲突了,心里面好痛苦喔!那就是说,要舍口腹之欲,跟要修念佛法门之间冲突了。然后经过很久的挣扎、进进退退,终于有一天下定决心从此不吃它,从此精进。那就是说,经过这一 admin

2020-02-21

因此这一世能够精进持戒,除了有作戒,也能够成就无作戒而带到未来世去,那当然更能够庄严菩提了。事实上无作戒的成就,跟我们把佛菩萨的教导,确实融入自己的修行中,而能够真正依教奉行,也是一样的道理。把佛法的正知见放在心里面,透过在实际历缘对境中去观行验证、去真正了解与领受,那就可以真正确实履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而得到真正的功德与解脱受用。这样对于学人来 admin

2020-02-21

我们再来看到第三个法:就是勤行精进,不休不息。因为在经典中告诉我们,我们成佛它的一个必然性,《法华经》有说:如果一个人即使是用散乱心来到这个塔庙之间,他这样一称南无佛,就是称佛的名号或是称佛,然后这样就可以成就佛道。因为以佛眼来观察他未来的果报,就是最后会成就佛果。我们知道这样的道理以后,就知道因果它是如实,因果是不二的。以这种礼佛的因,即使是心没 admin

2020-02-21

复有三法能自他利:一者怜愍众生、二者勤行精进、三者具足念心。复有四法能自他利,谓四威仪。复有五法能自他利:一者信根、二者持戒、三者多闻、四者布施、五者智慧。复有六法能自他利,所谓六念。复有七法能自他利,谓坏七慢。(《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的意思,主要是在说明:菩萨应该具足哪些法才能自利、利他?首先说明:菩萨如果能够具足不放逸这个法,就可以自利 admin

2020-02-21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要了解生生世世以来,常常受到诸佛菩萨的慈悲摄受与护念,如果自己不精进修行,反而毁戒作恶,怎么会不感到亏欠诸佛菩萨的无量恩德与苦心;因此,想到这里,修行人也更加能够于戒法精进不懈,这也是属于一种忆念佛菩萨所引生出的功德。譬如修学无相念佛法门,可以让自己心中一直有佛菩萨存在,除了产生动中定力,而能够逐渐不被外面五欲境界所迷惑之 admin

2020-02-21

又说:惛沈者:谓或因毁坏净尸罗等随一善行,不守根门,食不知量,不勤精进减省睡眠,不正知住,而有所作,于所修断,不勤加行,随顺生起一切烦恼,身心惛昧无堪任性。(《瑜伽师地论》卷11)说昏沉是指修行人造作了违犯清净戒律等,毁坏善行的任何一种身口意行,其原因乃是由于不能守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或者暴饮暴食,食不知量;或者不知要减省睡眠,勤行精进 admin

2020-02-21

现观末那念念思量作主,却不妨以其成为动力,精进成就一切善法。现观人生如幻,却无妨于幻化之法中,修除诸多烦恼习气,清净庄严自身。现观七转识如渴鹿追逐阳焰中,无明躁动终会止息。现观人生如梦,又不妨行梦中佛事……。后记写到这里,发现不论走到何种阶段,都是须要配合观行来增长智慧,感谢老师的教导,尤其是观行这部份让我突破瓶颈。我比较迟钝,有时也挺 admin

2020-02-21

他会警觉!可是当一个佛弟子努力精进用功的时候,横逆不能难倒他的时候,有时候就会出现了顺的境界来考倒他。为什么?因为这里就是有名闻利养跟弟子,也就是说,那是一切世间人欲界众生最喜乐的境界。这个最喜乐的境界如果一不觉察,就堕入这个顺境里面,堕入顺境的贪着里面,照样成为魔的境界,照样不能出离魔的境界。所以,魔的境界事实上是无时无刻出现在我们的身中,也是出 admin

2020-02-21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达摩祖师的意思是说,像诸佛这么样深妙的法,是经过了无数劫的精进加行用功,经过了非常多的困苦来行菩萨道,在一切众生难以忍的地方,祂都能够修忍;不论是生忍、法忍、无生忍,这样的次第修学上来,哪里只是一个小德小智,对众生会产生轻心慢心的人,想要求得大乘佛菩提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克勤大师在劝诫弟子的时候,就把禅宗初 admin

2020-02-21

 接下来就是精进。要发起精进心来修集应该修集的善品,包括广行布施来饶益有情,以及持戒来饶益有情,同时对治自己的贪嗔痴等烦恼!还有发起大誓愿,依照佛的教导,为了安乐利乐一切有情,对于菩萨应该修学的一切善品,应该修集的一切功德,都能够誓愿修学!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所以这样精进修学一切应该修集的法。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 <第27集 admin

2020-02-20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第062集如何修忍门、精进门(二)>蔡正元老师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