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精进者,谓正行精进而不厌。正念者,谓念念不作虚妄之想。正定者,谓守意护意而不令犯也。此世间八正道可以作为一切佛子在世间行为之轨范。兹分述如下:正见:正见的意思是正确的见解,亦即是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一个崇信三宝的佛弟子,要正确的认识善恶业报,深信三世因果。并且要孝顺父母、和睦亲族、守五戒、行十善,这是世间的正见。正思维(正志):思维是思量分别,正思 admin

2020-06-08

  一般人学大乘法的状况都是有退的,所以有许多人第一年学佛很欢喜,每周休假日就往寺院里跑,真的是精进;两年后则是一个月去一遍,三年后就不想再去了,已经完全回到世间法去了。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以前是多么精进,真是想不到;这就是还没有具足信不退,对三宝的信心忽然间就全部退失了。到了下辈子,遇到了佛法时又会努力精进个几年,然后又会退失了,这就是信不退的修行还没 admin

2020-06-08

  若有人此时虽犹未见道,只有信行,也可以由不放逸行的精进根存在而说为信解脱者,可以在见道后,一世中真实修行成为慧解脱。由此缘故而说解脱道行者中,会有其他种种差别:俱解脱、慧解脱、身证、见到、信解脱、法行、信行。这些人在俱解脱与慧解脱上面各有取证上的不同:是因为身证与见到等五种人的根性有差异的缘故,而差异之处主要是因为放逸於欲界法所致。譬如先知法住、后 admin

2020-06-08

  最懈怠的初果人,极尽七有天上人间往返,必得阿罗汉果证;极精进修行的初果人,一生可证四果;最钝根而极精进修行的初果人,至迟四次受生可以取证阿罗汉果。但是大乘法中见道通达位的初地菩萨所断异生性,性质极为宽广,必须先证得根本无分别智,再经由悟后进修而发起后得无分别智,再进修一切种智而发起了初地道种智的初分,并且已完成解脱道中的三果取证,这时才能说是已经断 admin

2020-06-08

  何等七法?谓念觉支,择法、精进、猗、喜、定、舍觉支,此七法修习满足净信者,谓必解脱。智者谓慧解脱,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是故比丘!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发起初禅)离无明,慧解脱,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不落入断灭空),究竟苦边。】(《杂阿含经》卷二十六第710经)语译如下:【尔时 admin

2020-06-08

  这句话对愿意精进修行的人来说是个警语,因为一个真正有心要出三界的人,对爱的舍离是能有决定性,但问题在是否能得到真善知识的教导之方,而不会落入恶见、邪见。在现今整个佛教界的氛围来说,真的有困难度,现今又有多少道场能依于大乘见道来为初果的较量呢?所见或是落入六识见或外道化,每天汲汲营营的都是增长僧俗二众的世俗习性,出家人不但不能有自己正确的修行见地,反 admin

2020-06-08

  何等七法?谓念觉支,择法、精进、猗、喜、定、舍觉支,此七法修习满足净信者,谓必解脱。智者谓慧解脱,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是故比丘!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发起初禅)离无明,慧解脱,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不落入断灭空),究竟苦边。】(《杂阿含经》卷二十六第710经)语译如下:【尔时 admin

2020-06-08

  若有人此时虽犹未见道,只有信行,也可以由不放逸行的精进根存在而说为信解脱者,可以在见道后,一世中真实修行成为慧解脱。由此缘故而说解脱道行者中,会有其他种种差别:俱解脱、慧解脱、身证、见到、信解脱、法行、信行。这些人在俱解脱与慧解脱上面各有取证上的不同:是因为身证与见到等五种人的根性有差异的缘故,而差异之处主要是因为放逸於欲界法所致。譬如先知法住、后 admin

2020-06-08

  譬如,根据《楞严经》的记载,佛世时的阿那律尊者,刚出家的时候常爱乐睡眠,在听法时常常打瞌睡,于是遭到世尊的诃责;尊者因此而心生惭愧,于是七日七夜勇猛精进没有睡眠,因此就导致了双眼失明;世尊哀悯他,于是教他修学乐见照明金刚三昧,很快的尊者就得到了天眼,观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知道,由于睡眠心所能令心识昏昧,会障碍修行者修观, admin

2020-06-08

  觉支者谓七觉支,念、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支,此七觉支乃佛子修学佛法过程中之用功方法,佛子当以此自验。念觉支者谓佛子闻熏正法,念持不忘。择法觉支谓闻法已,能作思惟;思惟已能作简择,弃舍邪见而入正见。精进觉支者谓佛子简择法已,心住正见而自精进修持,心不退没。喜觉支者谓于佛法精进修持,观知诸法虚幻,于三乘菩提生起喜心。猗觉支者谓因佛法之善于抉择修 admin

2020-06-08

  化身佛为佛子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真实心之般若智;报身佛唯说唯识种智之智慧,不说六度。是故方广诸经中,属于唯识种智之般若,皆是报身佛所说;或有依于化身中而于人间说者,或有不依于化身而纯以报身说者,其义深妙,非未证悟者所能知之,是故一切凡夫及与二乘定性无学众人皆不能知,闻之茫然,不知何趣。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 admin

2020-06-08

  化身佛为佛子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真实心之般若智;报身佛唯说唯识种智之智慧,不说六度。是故方广诸经中,属于唯识种智之般若,皆是报身佛所说;或有依于化身中而于人间说者,或有不依于化身而纯以报身说者,其义深妙,非未证悟者所能知之,是故一切凡夫及与二乘定性无学众人皆不能知,闻之茫然,不知何趣。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 admin

2020-06-08

  佛意乃谓:外道供养东西南北上下六方神只,菩萨亦供养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唯有菩萨乃能供养。然此菩萨性、非人人皆有,若菩萨性是人人皆有者,则不应和合众善业因缘方能供养六方---布施乃至智慧。若人人皆有菩萨性者,不必修诸善业因缘,便自己能修布施乃至智慧---供养六方。若人人皆有菩萨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 admin

2020-06-08

  二乘人能够比对:蕴处界是虚幻、生灭无常的,而且能够引生种种的苦;而相对的,涅槃是寂灭、清凉、常住不变;因此当然对蕴处界有为法,是不会有爱乐而想要远离的,因此能够住于无愿三昧之中,精进修除烦恼。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28中,有这样的开示:【于有为中,见过失故,见过患故,无所祈愿;无祈愿故,依此建立无愿解脱门。于有为中,无祈愿故,便于涅槃深生祈愿,见极寂 admin

2020-06-08

  二乘人能够比对:蕴处界是虚幻、生灭无常的,而且能够引生种种的苦;而相对的,涅槃是寂灭、清凉、常住不变;因此当然对蕴处界有为法,是不会有爱乐而想要远离的,因此能够住于无愿三昧之中,精进修除烦恼。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28中,有这样的开示:【于有为中,见过失故,见过患故,无所祈愿;无祈愿故,依此建立无愿解脱门。于有为中,无祈愿故,便于涅槃深生祈愿,见极寂 admin

2020-06-08

  所以者何?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懃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於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懃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於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 admin

2020-06-08

  已经如此真实观察,并证实这道理的圣弟子们,即使他们如此见道以后便生放逸心而不精进修行,全都不精勤修行正觉,最多不过历经七次的天上人间往来受生,就到了苦的最后边际而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由阿含此经便证实有如来藏,只是方便说为我,不说为如来藏。世尊反复说明这个真实的我,不同于色身的我,不同于四蕴忆想知觉的我,说之为本际。最后则 admin

2020-06-08

  (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八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着华鬘璎珞、不习歌舞戏乐也。斋者,过午不食也。)(四)每月二十三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五)每月二十九日,四天王遣太子观察。与十四日同。(六)每月三十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观察。与十五日同。又:所谓吃素,是指不食荤腥。荤 admin

2020-06-08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admin

2020-06-08

  精进的功能义理就是要断除恶业、修集善业,而明心亲证如来藏之功德,正是大善业,不单能够令人断除三缚结成就初果解脱的功德;同时能够令人生起般若实相智慧,非凡夫、声闻罗汉所能够了知和想像,依止此般若实相智慧可进修而成就佛道;也能够依于亲证如来藏的智慧而救度众生一起修行此大乘胜妙法,住持佛陀之正法而不被佛门凡夫、外道所破坏,由是之故,必须精进求证如来藏之明 admin

2020-06-0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60   61   下一页»   共1213条/61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