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由此缘故,有智慧的人应当以至诚心,以精进、殷勤心供养如来生身,供养如来舍利,供养如来形像、如来塔庙。生身是如来应化在人间的有生死法的应身:感应众生得度的因缘而来人间受生化现的肉身。我们现在是百年之寿,如来应现的生身就会与我们一样是百年之身;如果我们将来人寿八万岁,那时如来应现时也将同样是八万岁,这就是生身。灭身是说如来的生身入灭度时留下的舍利,包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菩萨也修四圣谛、也修十二缘起观,那更重要的是修六度诠旨:也就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因为修四谛缘生还有六度诠旨(菩萨六度万行的这个法)所以能够证悟了如来藏,也能够逐渐的解脱烦恼,所以就成为大乘的菩萨僧,这个就是出世的僧宝。出世的僧宝有四向五果,也有菩萨十地。菩萨相同的也修解脱法,解脱法是在修大乘法的过程里面,其实是附带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到此,切不可自满,仍需精进熟习。犹如牧牛,时时鞭策注意;无相忆念拜佛及平常唱念佛号的工夫亦需如此。每日精进练习,到后来、拜佛时之忆佛净念,持续不断,安祥自在。不需全神贯注,自然可以忆念。此念清晰分明;拜时轻松清凉而无热恼。行者若曾修习禅定数息多年,便会感觉到此一无相忆念拜佛时之净念相继、比之于静坐数息到“数而不数、一念相续”,简直无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此缘故,有智慧的人应当以至诚心,以精进、殷勤心供养如来生身,供养如来舍利,供养如来形像、如来塔庙。生身是如来应化在人间的有生死法的应身:感应众生得度的因缘而来人间受生化现的肉身。我们现在是百年之寿,如来应现的生身就会与我们一样是百年之身;如果我们将来人寿八万岁,那时如来应现时也将同样是八万岁,这就是生身。灭身是说如来的生身入灭度时留下的舍利,包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修五门行能成此信,所谓施门、戒门、忍门、精进门、止观门。〗讲解修学信分的法,就是要先了解什么叫作具足了信心?又应当如何来修习信心?这就是为初入佛门而修十信行的初机学人讲的。信心的意涵和具足信心的修习方法,分为四个部分来说明。一、什么叫做信?从世俗法上来说信,是由于对某人所说的一切言语都全部能够信受,所以就表示对于某人有了信分,因此不管这个人所说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持守三归,在《阿含经》里面有这样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就是在说明归依三宝,能够净信三宝是清净的,这个就是信根。然后在《杂阿含经》卷三十还有提到,如果能够真正信受这个四不坏净的话,四不坏净能够成就的话,就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言不然,何时可以取证业果报系统的实体?如何取证?当云有何方便,若果不然,则更说「不可说」、「不可证」,同于印顺法师,创立「细心说」,乃至荒唐的「灭相不灭」,既然如是「不可知」「不可证」,您如何知道?您如何知道其中深意?既然不证取,则同于世间无知妄想之人,则汝说只是戏论,何有实义?若有真意,必有实体可说,非必执为诸物,然岂无实体,而自可说必当如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们去禅三精进共修的第一天,我就先帮你们断除三缚结,这就是遇善知识、得善友教。可是断三缚结,依据《楞严经》的,那真是很困难!衡量现在的佛教界,又有哪个道场敢保证能帮你断三缚结?都做不到!真的很困难。但是佛菩提的亲证又更困难许多倍,所以三归如何真实得?三归又如何能清净?都是很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一切佛弟子对这个部分都必须要很用心的去加以探讨。佛说,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懈惰有情闻已精进。散乱众生闻已寂静。愚痴有情闻是法已便发智慧。得智慧已悉能回心修种种善。又诸有情闻此法已。闭恶趣门开涅槃路。犹如甘露证解脱果。当知此即第三法宝。是三法宝一切众生应当归依无为法宝。一切法中最尊最胜莫过无为。何以故以于生死大苦海中能为船筏。能作有情甘露良药。又是殑伽沙等诸佛菩萨。三无数劫六度万行所证之果。如是妙法功德圆满。以是归依无为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孩子长大后,辞别父母跟着佛陀出家修行,精进勤奋,身口意三业清净,离一切邪妄,终于证得阿罗汉果。阿难尊者好奇的请示佛陀:「这位比丘过去作了什么功德,能出生在豪贵之家,出生未久就能言说,又能出家学道证果,神通自在?」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这位比丘前世是波罗奈人,为富有人家的儿子。父亲亡殁后,不懂得经营家业而致家道中落,渐渐就成了贫穷人家。虽然也值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离调笑无上世中尊齿白如珂玉最胜今发笑勇猛勤精进无师而自觉妙言令乐闻无上柔软音而记彼童子梵音远清彻无上两足尊记彼施[1]沙果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佛无有因缘亦不发笑。我今笑者。其有因缘。阿难当知。於我灭度百年之后。此童子於巴连弗邑统领一方。为转轮王。姓孔雀。名阿育。治化。又復广布我舍利。当造八万四千法王之塔。安乐无量眾生。如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义者安住精进无有终始。语者若说诸禅解脱三昧三摩跋提。义者知灭尽定。语者悉能闻持一切文字智能根本。义者知是慧义不可宣说。语者说三十七助道之法。义者正知修行诸助道法能证于果。语者说苦集道谛。义者证于灭谛。语者说无明根本乃至生缘老死。义者知无明灭乃至老死灭。语者说助定慧法。义者明解脱智。语者说贪恚痴。义者解不善根即是解脱。语者脱障碍法。义者得无碍解脱。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离调笑无上世中尊齿白如珂玉最胜今发笑勇猛勤精进无师而自觉妙言令乐闻无上柔软音而记彼童子梵音远清彻无上两足尊记彼施[1]沙果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佛无有因缘亦不发笑。我今笑者。其有因缘。阿难当知。於我灭度百年之后。此童子於巴连弗邑统领一方。为转轮王。姓孔雀。名阿育。正法治化。又復广布我舍利。当造八万四千法王之塔。安乐无量眾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后来这个老人很精进的修行,也成为了阿罗汉。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有个机会和佛教三宝结了缘,那么在未来就会有机缘值遇三宝而成就解脱的。一般的众生大多是全心全意地忙碌世间的俗务,根本没有心思去想到解脱道,当他在有欠缺不足的情况下,没想到竟然有人会主动地提供资源以及关怀他,他感受到了这个施主是真的为他好,自然就会对施主很感恩,这时候就能够敞开心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后来这个老人很精进的修行,也成为了阿罗汉。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有个机会和佛教三宝结了缘,那么在未来就会有机缘值遇三宝而成就解脱的。一般的众生大多是全心全意地忙碌世间的俗务,根本没有心思去想到解脱道,当他在有欠缺不足的情况下,没想到竟然有人会主动地提供资源以及关怀他,他感受到了这个施主是真的为他好,自然就会对施主很感恩,这时候就能够敞开心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八项正道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精进、正业、正命、正念还有正定。而大乘佛菩提道是含摄解脱道在内的大菩提道,八正道当然也是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应知应学,只是更赋予了大乘法的意涵。我们先来看看八正道各个的内容,再从中了解佛教对于职业的看法。八正道第一正见,就是能明见、能够明白的能够了知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实理。第二正思惟,就是既然有了四圣谛真实义理的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五个吉祥,就是你能够在法上多闻,而能够修学戒行,而在法、在律上面,都能够精进的加行用功;然后学了以后不会去和人家产生种种的诤论,这也是最吉祥的。第六个最吉祥的就是你能够孝顺父母,你能够好好地治理你的家庭,好好地调教你的孩子,以及让你的妻子能够无忧,不会为生活而愁苦,这就是最吉祥的。第七个最吉祥的就是你不要憍慢、不要自大,你应该要知足;而且你应该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这一个广行六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哥哥他所修学的佛法是大乘佛法,因为小乘人他不注重六度——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那我们再看下去,这个哥哥就说了:应该要再行六度,然后坐禅念定(这里的坐禅念定并不是通于外道的四禅八定,而是以禅定这样子的静虑的般若波罗蜜;以静虑跟般若波罗蜜合在一起这样子的静虑,才能够叫作静虑波罗蜜,才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你就自然可以在极乐世界精进不懈,不会说有一个时间点你不晓得怎样要去问谁、怎样求取善知识、怎样精进,不可能有那种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这个色尘、声尘乃至于教化上都非常的殊胜,直接可以把应该要教的佛法显示在这个器世间里面。乃至于众生可以闻到非常美妙的香气,所以当你听着优雅的音乐,然后又闻着非常的香味、十足的香味,你的身心就会沉静下来,你自然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后来利咤要向阿利咤借钱时,阿利咤不仅不借钱给利咤,乃至也不请利咤吃饭,并且对他说:你这么富有,也会有贫穷的一天?以前我向你借钱时,你是怎么说的,是很严厉的告诫我,而你今天怎么会来向我借钱?利咤听到这样的话,非常伤心悲恼,想想兄弟都如此无情,更何况是外人?因此产生厌离心,没有回家而直接入山学道,精进苦行,最后证得辟支佛果。后来弟弟阿利咤又渐渐贫穷,并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