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再来说第三个理由: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比方说,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破参明心,但有人却学了一辈子也破不了参;有人破了参以后他道业很精进就一直往前走了,但是有些人破了参以后,他却是慢慢的走。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其实是福德资粮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福德资粮不够,他就会在世间法上斤斤计较,跟众生斤 三摩地

2018-07-22

——《四十二章经》★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四十二章经》★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四十二章经》★爱者众病之首,犹如城郭,聚集人民凭地自怙,云何爱众病之首?如佛所说,泥犁受苦,其数无量,皆由爱所造。凡在地狱受诸苦恼,皆 三摩地

2018-07-22

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受戒、持戒、犯戒,甚至破戒呢?弟子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我们对受戒充满了期待,想能够以此来清净自己的身心,在修学的路上能够更精进的前行。但是经文上讲述有很多犯戒的行为是不可忏悔的,这让我们感到了恐惧;不是担心业报,更多的是担心如果犯了不可忏悔的戒相,会给我们的修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我们这一生求明心见性是不是也没希望了?答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如果能在六斋日精进持斋守戒,那么福报必定增长,灾难必然消除。四远离恶道如果有人行为举止一向不够检点,现在很害怕自己会堕入三恶道,那么就必须受持此斋戒。《十善戒经》说,持八关斋戒的人,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三不堕畜生,四不堕阿修罗(阿修罗道众生,善恶夹杂,也可以列入恶道)。五福报优厚如果有人担心因世乱米贵,会遭受饥饿之苦,那么就必须受持斋戒。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只要在六斋日里头精进地持斋守戒,那必然福慧增长,灾难远离。第四,远离恶道。如果我们害怕今生死后堕三恶道,那麽,我们就应该认真受持八关斋戒。《十善业经》上说得很清楚,能受持八关斋戒的人第一不堕地狱,第二不堕饿鬼,第三不堕畜牲,第四不堕阿修罗。阿修罗是可善可恶,也可以划归恶道。第五,福报优厚。如果有人担心今后世道乱了,会遭到饥饿的痛苦,那麽应当 三摩地

2018-07-22

持斋戒一日一夜,王守法精进,不敢懈怠,现为国王。又《百喻经》云:佛言,迦叶[shè]佛时,有二婆罗门,共受斋法。一求生天,二求人王,受已俱还,诸婆罗门,劝与共食,求生天者,以破斋故,不果所愿,其不食者得为国王。八、得生天上如有欲求来世得生天上者,不可不持。经云:有一天女,光颜威相与众超异。诸天见已,生希有心。释提桓因,问以昔作何业,获得此报,天女 三摩地

2018-07-22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八日斋日,四天王遣诸辅臣,观察世间,谁有作善恶者?何等众生有慈孝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颇有众生好喜布施、修戒、忍辱、精进、三昧、演散经义、持八关斋者?具分别之。设无众生孝顺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是时辅臣白四天王:‘今此世间无有众生孝顺父母、沙门、道士,行四等心,慈愍众生。’时,四天王闻已,便怀愁忧, 三摩地

2018-07-22

时,彼满愿比丘白宝藏佛言:‘诸有比丘诸根暗钝,亦不精进于禅定法,又不诵习。今日世尊欲安此人著何聚中?’宝藏佛告曰:‘设有比丘诸根暗钝,不堪任行禅法者,当修三上人法业。云何为三?所谓坐禅、诵经、佐劝众事。’如是彼佛与诸弟子说如此微妙之法。”尔时,有长老比丘,亦不堪任修行禅法。时,彼比丘便作是念:‘我今年衰长大,亦不能修其 三摩地

2018-07-22

时,彼满愿比丘白宝藏佛言:‘诸有比丘诸根暗钝,亦不精进于禅定法,又不诵习。今日世尊欲安此人著何聚中?’宝藏佛告曰:‘设有比丘诸根暗钝,不堪任行禅法者,当修三上人法业。云何为三?所谓坐禅、诵经、佐劝众事。’如是彼佛与诸弟子说如此微妙之法。”尔时,有长老比丘,亦不堪任修行禅法。时,彼比丘便作是念:‘我今年衰长大,亦不能修其 三摩地

2018-07-22

精进逾于二道人。其人大圣上尊。其树间有虎妊娠。诸道人法树果自堕落者乃取食之。不从树摘取也。诸道人共行求果蓏。便见妊娠虎。童子道人语两道人言。此虎今不久当产。饥饿经日恐自啖其子。谁能持身食之者。弥勒菩萨言。我当持身食之。采果还已见虎乳饥饿欲取其子啖之。其道人语两道人言。虎已乳饥饿欲还啖其子。谁能持身食之。便共俱至饿虎所。虎开目张口向之。两道人俱畏惧。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如果能在六斋日精进持斋守戒,那么福报必定增长,灾难必然消除。(《四天王经》云:所在之处有持此戒者,恶鬼远之,住处安稳。是故于六斋日,持斋受戒,得福增多。《法句譬喻经》云:优填王夫人于奉斋日,王召不应命。反复三呼,执斋不移。王怒,遣人曳出,欲射杀之。箭反向王,数射亦尔,王时大怖,问有何术,乃致如此,夫人对日:惟事如来,归命三尊,朝奉斋法,过中不 三摩地

2018-07-22

再来谈到第三信位,是要成就精进心。也就是,随着对三宝,对因果,以及对佛道的正确认识,信心会不断地增长,所以会逐渐产生要持续不断地在佛教上修行的精进心。除了行善去恶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去了解:什么是无漏的清净业?更要知道,净业是要在将来有了断我见的智慧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的,所以会在心中种下要去追求断我见的解脱智慧的清净种子。这就是第三个——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持守三归,在《阿含经》里面有这样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就是在说明归依三宝,能够净信三宝是清净的,这个就是信根。然后在《杂阿含经》卷三十还有提到,如果能够真正信受这个四不坏净的话,四不坏净能够成就的话,就不会沦堕。经典说:【尔时世尊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持守三归,在《阿含经》里面有这样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就是在说明归依三宝,能够净信三宝是清净的,这个就是信根。然后在《杂阿含经》卷三十还有提到,如果能够真正信受这个四不坏净的话,四不坏净能够成就的话,就不会沦堕。经典说:【尔时世尊 三摩地

2018-07-22

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受戒、持戒、犯戒,甚至破戒呢?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我们对受戒充满了期待,想能够以此来清净自己的身心,在修学的路上能够更精进的前行。但是上讲述有很多犯戒的行为是不可忏悔的,这让我们感到了恐惧;不是担心业报,更多的是担心如果犯了不可忏悔的戒相,会给我们的修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我们这一生求明心见性是不是也没希望了?答:这个提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持守三归,在《阿含经》里面有这样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就是在说明归依三宝,能够净信三宝是清净的,这个就是信根。然后在《杂阿含经》卷三十还有提到,如果能够真正信受这个四不坏净的话,四不坏净能够成就的话,就不会沦堕。经典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持守三归,在《阿含经》里面有这样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就是在说明归依三宝,能够净信三宝是清净的,这个就是信根。然后在《杂阿含经》卷三十还有提到,如果能够真正信受这个四不坏净的话,四不坏净能够成就的话,就不会沦堕。经典 三摩地

2018-07-22

其次,由已得三摩地,于少分微妙定中,不生喜足,于殊胜的根本定,见胜功德,更起希求意愿,勇猛精进,策励而住,依正方便,获根本静虑,得离生喜乐,遍诸身分,无不充满,无有间隙,无离诸欲,远离一切恶不善法,于初静虑五支具足安住,是名三摩地。复次,行者虽然已经证得根本三摩地,但其心中犹为三摩地生起爱、慢、见、疑、无明等烦恼之所染污,其心于入住出未能随意自在, 三摩地

2018-07-22

如于少时分,普于一切有情,修慈悲喜捨四无量心;于一切诸行修无常苦空无我想;于涅槃修胜利想;于佛法僧修随念想;于一切法发生忍智信解;于离言法性的真如生起无分别无相心住;于所受尸罗守护无犯;于着摩他毗钵捨那精进修学;于一切波罗蜜多及诸摄事精进修学;如是等行,虽以少少时分修习,其功德亦最胜最妙,最为无上,长时修习,则功德不可思议,能迅速园证无上菩提。上来 三摩地

2018-07-22

5、心无厌倦,即于弟子善能教导,于弟子善行,善能赞叹鼓励;性勤精进,为大众宣说正法,不辞劳倦;是名心无厌倦。6、善能堪忍,他骂不报骂,他嗔不报嗔,他打不报打,他弄不报弄。于诸逼迫事,自推已过,以业之成熟为所依趣,终不于他发生愤恚;如是虽遭轻陵毁辱,堪能忍受,而其本性都无改变,唯常于彼有情,思为利益。又能于修道等时,堪忍寒热饥渴,蚊虻风日等苦;如是名为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