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既到本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至净华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饶益众生,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多宝佛塔,礼拜供养;又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及见药王菩萨、得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萨等,亦令是八万四千菩萨得现一切色身三昧。说是妙音菩萨来往品时,四万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 admin

2020-06-14

  善男子!如来不令一切有情而自欺诳,佛为说法:‘善男子!汝等莫自欺诳,发大坚固精进之心,汝等身中皆有佛体,于其后时毕成正觉。汝今已入于菩萨数,即非凡夫;久后亦堕于如来数,即非菩萨。’”尔时世尊说伽他曰:“譬如妇人无依主,形容丑恶令厌怖;寄于弊恶下劣家,或时而有王胎孕。彼怀如是之胎孕,决定是为转轮王;其王威德七宝围,统领四洲为主宰。 admin

2020-06-14

  佛告清净慧菩萨言:善男子!应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慈悲喜舍、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一切佛法、一切种智善清净故如来清净。若于如是诸佛如来,以清净心种种供养:香花、璎珞、幡盖、敷具,布在佛前种种严饰;上妙香水澡浴尊仪,烧香普熏,运心法界;复以饮食、鼓乐、弦歌、赞咏如来不共功德,发殊胜愿,回向无上一切智海。所生功德无量无边,乃至菩提 admin

2020-06-13

佛陀如是开示之目的.实因佛菩提道之修证,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若福德不具足者,即无可能进入大乘见道位中;欲求修道实证及成佛者,即无可能;是故菩萨以修施为首,次及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然后始能证悟而发起般若智慧,进入大乘见道位中。非唯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道位观行所得之智慧,亦须具备福德作为进修之资粮;如 admin

2020-06-11

  悟后精进修行的人,欲爱、色爱、有爱等三种住地烦恼渐渐淡薄,所以妄想妄念又比初悟的人少。修到完全没有欲爱、色爱、有爱住地烦恼的时候,就是断尽一念无明,称为菩萨阿罗汉。《正法眼藏‐护法集》断尽一念无明的人,必定不再起任何妄念,故八地菩萨得意生身,不受分段生死;阿罗汉辟支佛得解脱身,也不受分段生死。但是八地菩萨破无始无明而未究竟,七住十住菩萨也破无始无明 admin

2020-06-08

  悟后精进修行的人,欲爱、色爱、有爱等三种住地烦恼渐渐淡薄,所以妄想妄念又比初悟的人少。修到完全没有欲爱、色爱、有爱住地烦恼的时候,就是断尽一念无明,称为菩萨阿罗汉。-----平实导师《正法眼藏‐护法集》四住地烦恼能生一切起烦恼,所以众生的妄想妄念随灭随起,烦恼不断。一念才灭,一念又起,所以称为一念无明。这个一念无明乃是因为众生无始劫以来不明白五蕴的空幻 admin

2020-06-08

  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面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在历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着,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就;如果是已经担任会中的重要职务的人,譬如任亲教师、或干部职务…等,必须除掉私心及眷属欲,否则,连意识的贪着都不能除掉,怎么可能除掉更刚强的末那识的执取性呢?因为私心及眷属欲,都是意识层面的贪着啊!这位师兄问到这个问题,可见你已经有在精进修定, admin

2020-06-08

  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习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者,舍观便入二惮。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平实导师《生命实相之辨正》 admin

2020-06-08

  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习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者,舍观便入二惮。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以上乃个人修定之体验,皆属禅定有境界法、有所得法,非般若禅、祖师禅,不能发起智慧。若以证得上开一种或多种定境之心而自以为悟者,乃是错悟,是以定为禅。若因此而以证悟者或圣人自居,便成就大妄语地狱业。尔来多有邪师以定为禅,不知禅—& admin

2020-06-08

  这是因为菩萨的种性尊贵,菩萨志愿效法过去诸佛,努力的精进成就佛道;这样三大无量数劫的自利利他,行普贤行利益众生,因此最后能够成就最究竟的佛道,未来成就佛道的时候,也同样具足了这十号。但是还在因地当中的菩萨,就是这样少分少分的修证佛陀的功德,而这是二乘独觉及阿罗汉所不能了知的。而且,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在七住位明心的时候,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心;七住 admin

2020-06-08

  因为你于三宝有清净信,能够信有体、信有德、信有能,你就能精进的在诸佛菩萨所修恭敬供养,你就会愿意来亲近真实善知识,来听闻真实善知识的讲说正法,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来熏习这个佛菩提这个所应该修证修断的这些正法知见内容;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熏习久了,你就能够忆持,你就能长养你的念根。也就是说,对于这个佛菩提,你要能够长养念根,要能够知道说成佛的法道的 admin

2020-06-08

  (《菩萨地持经》卷3)经中并解释说:诸根成熟者,寿具足、色具足、种性具足、自在具足、信言具足、大力具足、人具足、力具足,身得报果堪能勇猛、精进、方便,心无疲厌,于一切明处悉方便学。善根成熟者,性少烦恼,不起恶法;阴盖轻微,质直随顺。智慧成熟者,明慧具足,善说、恶说、能解义趣,受持分别,生智成就,堪能究竟离诸烦恼。(《菩萨地持经》卷3)意思是说,菩萨长 admin

2020-06-08

  再者,对于「业障能维持多久?」这得看个人是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作法来面对处理,有的人于无量数劫都无法摆脱业障的束缚,有的人乃是超劫精进的菩萨,却是以一剎那一剎那的时程来度脱业障,这也是《解深密经》当中世尊开示超劫精进的重点,实际要领就是平实导师书中所说:「证悟之后得要转依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涅盘,使觉知心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安住,然后来转变意识和意根以 admin

2020-06-08

  (《菩萨地持经》卷3)经中并解释说:诸根成熟者,寿具足、色具足、种性具足、自在具足、信言具足、大力具足、人具足、力具足,身得报果堪能勇猛、精进、方便,心无疲厌,于一切明处悉方便学。善根成熟者,性少烦恼,不起恶法;阴盖轻微,质直随顺。智慧成熟者,明慧具足,善说、恶说、能解义趣,受持分别,生智成就,堪能究竟离诸烦恼。(《菩萨地持经》卷3)意思是说,菩萨长 admin

2020-06-08

  但是这里的根智,讲的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的力量明显的生起了,就是五力。根,是指种子,也就是功能差别。譬如信根,讲的是众生对佛法的信心是否具备?若是具备了对佛法的初分信心,就是发起信根了!信根渐渐圆满了,就会开始出生信力。信根具足了以后,才会开始真的进入修学佛法的熏习阶段;否则的话,将会只在迷信的阶段信受佛教而不修学佛法。当学佛人 admin

2020-06-08

  但是这里的根智,讲的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的力量明显的生起了,就是五力。根,是指种子,也就是功能差别。譬如信根,讲的是众生对佛法的信心是否具备?若是具备了对佛法的初分信心,就是发起信根了!信根渐渐圆满了,就会开始出生信力。信根具足了以后,才会开始真的进入修学佛法的熏习阶段;否则的话,将会只在迷信的阶段信受佛教而不修学佛法。当学佛人 admin

2020-06-08

  解脱道如果有因缘,一生到四生很精进的用功修行,可以圆证;可是佛菩提道呢?要历经三大无量数劫才能圆成,所以菩提道甚深极甚深,一般众生可以说很少有机会可以听闻,更别说修证了。这是略说佛法。--------平实导师《邪见与佛法》第一章第一节<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 admin

2020-06-08

  这样的话就会毁坏自己的善根;因为你对于佛所说的,应该次第修学上来,这一点你不信!你前面具足了布施的福德没有?你的菩萨戒学好没有?你忍辱修得如何?你精进了没有?你的静虑修了没有?你动中功夫修了没有?你般若的知见如何?你断我见了没有?你为什么可以不要修这些?我们就知道,如果这样想的人,就是毁坏自己的善根,把自己的信根夭折。当你觉得,开悟这件事情很重要, admin

2020-06-08

  化身佛为佛子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真实心之般若智;报身佛唯说唯识种智之智慧,不说六度。是故方广诸经中,属于唯识种智之般若,皆是报身佛所说;或有依于化身中而于人间说者,或有不依于化身而纯以报身说者,其义深妙,非未证悟者所能知之,是故一切凡夫及与二乘定性无学众人皆不能知,闻之茫然,不知何趣。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 admin

2020-06-08

  如是法、精进、喜、息、定,比丘者,内实有舍觉支,知有舍觉支如真;内实无舍觉支,知无舍觉支如真;若未生舍觉支而生者,知如真;若已生舍觉支,便住不忘而不衰退,转修增广者,知如真。如是比丘观内法如法,观外法如法,立念在法,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法如法,谓七觉支。若有比丘、比丘尼,如是少少观法如法者,是谓观法如法念处。若有比丘、比丘尼,七年立心正住 admin

2020-06-0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60   61   下一页»   共1213条/61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