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以前在修精进的时候,能够克服外在的寒暑、远近等等,可是最难克服的就是什么?我受不了啦!这就是心理上最大的障碍。一旦断了我见以后,你现观到蕴处界的我是虚妄的,虽然你还是要受限于色身的种种状况;但是你这个时候,因为为了法而精进的心,却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我所可以比拟的。在还没有断我见之前修于禅定,总是会看见自己有种种的妄念,那就只好如石压草的一样,去把那 三摩地

2018-07-22

又比如说《大庄严法门经》卷下里面这么讲:【文殊师利言:菩萨出家者,非以自身剃发名为出家,何以故?若能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是名菩萨出家;非以自身披着染衣名为出家,勤断众生三毒染心是名出家。】(《大庄严法门经》卷二)文殊师利菩萨更是从法的亲证与否来说出家与在家,目的就是不要大众只从身相上来说,而是希望进一步提升众生对在家与出家真正意涵的认知。这就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经典是在佛示现入涅槃之后才集结的,为了令后世学人能够精进的办道,经典中也常常说应当要读诵、受持等等。所以,课诵就能够作为学人精进用功的一种方便,因为课诵的时候就好像说还在听佛说法那么一般。一般课诵是把早课晚课跟诵读等等都包括在一起。有一些善知识往往会教导大众说:课诵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譬如说,修行的目的不在于形式,而这些形式却能够帮助我们达到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精进的缘故,可以破今世后世的懈怠,得到金刚身不动心。当然这里我们讲的是证如来藏,而不是现在密宗所说的金刚;所以,是应当以这一种真正证到真的身心这种金刚身心,来破凡夫的骄慢身,令得涅槃。因为禅定的缘故,破散乱心,不但能够得到更深细的观慧,又能够得到离开五欲的功德;并进一步能够为众生说离开五欲的法,也能够帮众生离开五欲的过患。依照前面五度的福德,加 三摩地

2018-07-22

那另外在《长阿含经》里面也记载了世尊告诫弟子们,日常的生活行住坐卧、饮食、便溺一切的作务中,都要依于佛陀所授的律仪轨则,常念一心,不失威仪,这样子摄心精进于道业,这样才是一心。佛陀这样子开示,说:【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左右顾视,屈申俯仰,执持衣鉢,受取饮食,左右便利,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文殊师 三摩地

2018-07-22

这也就是世尊在《法华经》中所开示的,世尊说为净佛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渐渐具足菩萨之道(《妙法莲华经》卷四)的道理所在。同样的,在《维摩经》中也有说到,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卷一)另外又说到,说: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维摩诘所说经》卷一)所以,庄严佛土就是从清净自心如来而来,想要清净佛国佛土 三摩地

2018-07-22

以菩萨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这六度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还有禅定这五度是属于福德,般若一度则是属于智慧。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他的五力是具足的,他的信力、精进力、定力、念力、慧力的用功都是在正常的增长,不需要额外示现瑞相而让他起信,所以佛菩萨就不需要示现瑞相给这些菩萨。因此,很多用功得力的菩萨却没有见到瑞相,一样是智慧深妙,一样是功德成就;因为这位菩萨乃是久学菩萨,他目前的位阶用功顺利,也就是说,他安住在佛陀的圣戒之中而行,那就不需要透过瑞相的鼓励。可是,如果是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透过回向力的功德,能够感得无量清净的果德;因为透过回向这个最上供养,来增益这个功德,这是精进道业的最佳实践。因此,回向也可以增益忏悔的这一分最上供养的功德。再者,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这些种种的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有些善友们,他们发起了菩萨性,而且努力的在道业上面用心。因此我们看到他人表现很好而有殊胜的果报,或者有胜妙智慧,或者有在道业上有所实证;我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因为菩萨的种性尊贵,菩萨志愿效法过去诸佛,努力的精进成就佛道;这样三大无量数劫的自利利他,行普贤行利益众生,因此最后能够成就最究竟的佛道,未来成就佛道的时候,也同样具足了这十号。但是还在因地当中的菩萨,就是这样少分少分的修证佛陀的功德,而这是二乘独觉及阿罗汉所不能了知的。而且,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在七住位明心的时候,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心;七住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最后告诉大家说:生死之中极为可畏,汝等宜应勤行精进,速求离此生死火坑,此则是我最后教也。(《大般涅槃经》卷三)同样在另外一部经里面,《杂阿含经》里面,佛陀也跟们说: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杂阿含经》卷三十四)这个是寂灭为乐这个四个字的出处。我们从《大般涅槃经》里面的,所谓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件事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从这点道理来看,佛陀教导解脱道的目的,其实一方面在于说,告诉所有跟着修行的佛,让大家看看解脱道其实并不难的;只要大家在这一世按照佛陀的教导,精进的修行,解脱道的成就并不难,并且也有确实的果位可以自己来验证。可是,这个就如同我们现在讲的话锋一转的状况一样,佛陀在教授了解脱道之后,接下来也必然会因为希望大家更发大心,更帮助所有的众生的地位而着想;佛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观众请想想看,因为我们谈到了出家,既然出家的话,当然这里面所谓的一般世间男女之间的感情、亲子之间的感情,乃至于说社会上、在职场上面打拼的这些种种的积极进取,一旦我们如果谈到出家的话,当然这些的事情,在出家的前提之下,就没有继续再深谈的必要了,因为他毕竟就出家了嘛!所以,就出家的这条路来讲,的确他精进修行的其中一个指标,就是会远离这些的状况。可是 三摩地

2018-07-22

除了能够守好五戒或菩萨戒而保住人身之外,并且也能够依教奉行、精进修学、广植福德及利益众生,因此将来就不会与饿鬼道相应了。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46集人死后如果没有投胎,是否就变为鬼?>高正国老师(原标题:人死后如果没有投胎,是否就变为鬼?)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修习禅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精进降伏或断除五盖性障,这样禅定才能够成就;要证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法,必须先让次法成就;或者要证悟实相,需要先断我见等等。这些法义在其他单元,已经有老师介绍过了,我们就不再重复。从上面的举例我们可以了解,在法义上之关联与修学次第,也是具有关键的重要性。又譬如在《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五种就是这样的人也许他没有前面四种的弊端,但是他也许能够安住在佛法修学,可是他没有办法很精进,他有一点点的所得,他就觉得够了,就不想再继续往上修学了,这也就是有一点懈怠觉得不急。所以这五种,就是属于修学佛法的弊端。我们要能先观察心中是不是有这五种秽染还有五种弊病,如果我们有这五种秽染跟五种弊病,我们应该要先把它修除,这是属于习气的对治;有这样的一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除了让鬼神有机会藉由我们诵经而听闻经典之外,我们也应该会想到,鬼神他们是会知道我们的行为,因此如果我们认真精进修行,那鬼神看了之后,对于经典就会非常信受,鬼神就会确信:依据佛法修行是可以真实成就,等于我们也在验证经典的道理给鬼神看。这种方式的影响层面就会比较大,所以这样的功德就很难限制说它有多大。反之,如果我们诵经归诵经,身口意行还是一往如常,放任贪瞋痴而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一定要经历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甚至于乃至十度的修学;要经历所谓:信位、住位、行位、回向位,次第修上去。如果说对佛、法、僧三宝等等有疑的话,他就会退舍于善根,以及真正菩萨道六度的修学了。第三点,我们说魔事是哪一些呢?就是关于出家众本身,如果说出家众特别贪爱利养、贪爱恭敬、贪爱名声称誉,那么就会去为了追求利养、恭敬、称誉而不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了信之后呢,当然就要勇猛精进的去修学,要如实地去勤求这些佛法,还有种种能够帮助我们成就佛果的善法,要勇猛精进,勤求不息,那就是精进根。再来就是念根,因为精进的缘故就会常念菩提,常念三乘菩提,还会常念种种的佛法,时时会专精的去思念、去忆持菩提,忆持佛法,不会忘记,这就是念根。再来是定根,既然对于善法能够如法系念,能够安住了,那就能够制心于一法,心得 三摩地

2018-07-22

如何转业呢?得看个人是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作法来面对处理,有的人于无量数劫都无法摆脱业障的束缚,有的人乃是超劫精进的菩萨,却是以一剎那一剎那的时程来度脱业障,这也是《解深密经》当中世尊开示超劫精进的重点。业在那里消?在自己性障的消除上面去消掉。性障的消除可以使部分业种转变,因为它变清净了。若有大心勇猛精进的菩萨种性学子,甚至将业障的现行转为成就佛法利众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