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而念佛人在他精进用功了一段时间以后,当他已经要进入到体究念佛之前,除了前面提到要有信、愿的资粮之外,在行的资粮的部分,他在事行上面也累积了三福净业的资粮,并且他在功夫上面有用心的精进。也就是说他要有应该有的定力,而且这个定力已经达到某一个阶段,他就需要转折,但是他想要进一步来体究念佛的时候,他需要有更深入的定力,那就是要有其他的资粮,尤其在定的知见 三摩地

2018-07-23

若有人此时虽犹未见道,只有信行,也可以由不放逸行的精进根存在而说为信解脱者,可以在见道后,一世中真实修行成为慧解脱。由此缘故而说解脱道行者中,会有其他种种差别:俱解脱、慧解脱、身证、见到、信解脱、法行、信行。这些人在俱解脱与慧解脱上面各有取证上的不同:是因为身证与见到等五种人的根性有差异的缘故,而差异之处主要是因为放逸於欲界法所致。譬如先知法住、后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必须要了解:初禅不是努力精进去求而得,乃是性障消除以后,在我们四威仪中,保持动静恒一状态之中,不求自得。从此以后就可以随时随地在动中或者静中,只需要把心往内收敛。在收敛时,心稍微一提,初禅的痒触的乐,就会遍满于胸腔之中。因为有这种微细乐,从此配合明心见性的功德,就渐渐的开始可以远离淫欲的乐。如果我们能深修初禅,接下去会经历虚空粉碎及大地落沉的境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除了让鬼神有机会藉由我们诵经而听闻经典之外,我们也应该会想到,鬼神他们是会知道我们的行为,因此如果我们认真精进修行,鬼神看了之后,对于经典就会非常信受,鬼神就会确信:依据佛法修行是可以真实成就,等于我们也在验证经典的道理给鬼神看。这种方式的影响层面就会比较大,这样的功德就很难限制说它有多大。反之,如果我们诵经归诵经,身口意行还是一往如常,放任贪 三摩地

2018-07-23

只要严格按照这六妙门精进去修,欲界定和未到地定定力很快就能成就。首先,在持身不动的状态中,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开始数呼吸,呼吸一次数一个数字,从一数到十,然后再从一开始数,如此重复。在数的过程中,呼吸要自然,如果发现有呼吸加重或有意无意控制时间、力度和节奏的情形,要回复自然呼吸。大多数人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散乱攀援的习气比较重,无法数到十就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修行者在外门所修的菩萨六度,分别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虽然修行的过程中是六度同时兼修,缺一不可,但在修习的次第上仍有先后之别。前五度被称为福业,第六度般若是慧业,般若慧的获得是以福业的具足为前提的。换句话说,如果前五度中的任何一度没有修到必须的程度,是无法真正获得般若智慧的。无法获得般若智慧,不能明心见性,便无法成为实义菩萨,无 三摩地

2018-07-23

楔子1、佛法中精进的定义2、五根五力中的精进3、六度中的精进度4、善心所中的精进5、经论语录中的精进事例6、精进辩与德乐止的故事7、难陀比丘速证圣果8、禅关策进中的祖师故事节录9、袁州雪岩钦禅师普说10、铁山瑷禅师普说11、古拙禅师示众12、精进的义理辨析13、正精进与邪精进14、身精进与心精进15、精进的四句差别16、总结精进17、附录a、大乘百法明门论b、禅关策进节录---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之所以能够在菩萨道上精进修行,不畏艰难勇猛不退,最主要的是因为他有发了五种的心。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2中有开示:【复次,慈氏!当知即是菩萨摩诃萨修大乘行发五种心。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 三摩地

2018-07-23

比如说,我们很精进的学佛,但是我们的同修或者是我们的长辈,因此而起了很大的烦恼,甚至于有更大的反应,例如以离婚、相逼等等,这时候我们还是要放慢脚步,不然的话,一定会造成对方更排斥佛法,不仅在这一世,即使到下一世,我们要度他们也会很困难。何况这些眷属,也是我们要广结善缘的对象,所以必须要去善观这些眷属的因缘。同样情形,也必须要善观环境的因缘,比如说,有些人连三餐都不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起信论》讲记--论文:〖其初学菩萨虽修行信心,以先世来多有众罪恶业障故,或为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种种病缘之所逼迫;如是等事为难非一,令其行人废修善品;是故宜应勇猛精进,昼夜六时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无上菩提,发大誓愿无有休息,令恶障销灭、善根增长。〗讲解:这一段论文是说初学的菩萨们,跟前面那一段所讲的稍有不同。前面那一段讲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节的题目是:精进与如来藏的关系,很多人可能初看这一题目,可能学得很不可理解,什么是如来藏?精进与如来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定要谈到如来藏?难道不谈如来藏就不能够精进吗?亲证如来藏之后所行之精进为什么是大精进?如是等等之疑惑,我们将在这一节中有涉及到,现在先放下这些疑惑,先来简单回顾前面的内容。通过前面章节的解说,我们已经知道精进是十一善法善心所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上一节中,说到阿罗汉与菩萨的重大的差异:阿罗汉所断的是一念无明,若是利根精进者,一生便可取证阿罗汉者而解脱生死,菩萨则不同,菩萨要在三大阿僧胝劫中努力摄受众生、护持正法,在度他的过程中而成就自就,如此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双断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而成就佛果。无论是修行的时劫,还是摄受众生、住持正法,阿罗汉皆无法与菩萨相比拟,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精勤地以正 三摩地

2018-07-23

精进思维后,即于吉祥座上证四果阿罗汉。此时,难陀比丘听闻佛的一切开示,无不欢喜信受奉行。注释:注一:非人(引述自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杂名)对于人而谓天龙八部及夜叉,恶鬼之冥众,总为非人。《法华经》〈提婆品〉曰:「天龙八部,人与非人。」《药师经》曰:「无有非人,夺其精气。」注二:具足戒(节录自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 三摩地

2018-07-23

(原标题:超劫精进实修方法) 三摩地

2018-07-23

 论文:〖云何修精进门?所谓修诸善行、心不懈退,当念过去无数劫来,为求世间贪欲境界、虚受一切身心大苦,毕竟无有少分滋味。为令未来远离此苦,应勤精进、不生懈怠,大悲利益一切众生。〗讲解怎么样修精进行?前面修过布施、持戒以及修忍,接下来就得要修精进度,才能进入十住位中的第四住位。精进的意思是说,你对于布施、持戒、无生忍这三度,都得要精进修行了,不可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是超劫精进的诀窍!此外无他!这就是无始无明转依一念无明的道理。当我们的心念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无始无明时,证明我们在佛菩提道上已经在持续进步了,相应地,一念无明就会在关注无始无明心念的无量功德下渐渐伏除,心量、证量也会迅速提高--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什么无始无明的关注会渐渐转依一念无明呢?因为,一念无明的起因就是对无始无明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在消除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是可以一世精进而达到很难以思议的境地,你要去想,如来为所有的人天,无量人天所说的地狱天子的故事,从地狱到下辈子就成就十地菩萨,绝对不是说瞎蒙的,绝对不是说了就算的,那是真实有的,是在我们这尊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成就的时候,所真实发生的事情,这是距离我们现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事情,有的人离开地狱以后,成为天人,就在这求道的过程中,一下子跨越了两大阿 三摩地

2018-07-23

接下来佛又接着开示说: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槃果持戒精进,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优婆塞戒经》卷2)实义菩萨的第十三个条件是,心不放逸常修忍辱。这是说:心要常常住于法上,不放逸。住于法上而不放逸,这才是真正的苦行。一般人修的苦行,是一天到晚出坡,然后晚上不倒单,坐在那边打瞌睡,辛苦自己,说这样是苦 三摩地

2018-07-23

忍的意思就是能接受、能安住,佛法的忍(安住)要透过精进修行才能得到。若是能安忍于真正的佛法而又是到彼岸,这就很难得;因为一般大师们所谓的忍都是依错误的见解而忍,真正的佛法境界是不容易安忍的。能忍而又已到彼岸,很难得,因为能忍者不一定能到彼岸。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到解脱的彼岸。善生菩萨为我们请问:“世尊啊!您已经先说过布施、持戒波罗蜜;布施到彼岸 三摩地

2018-07-23

经过布施除贪,持戒而心不躁动,忍辱而能够精进,加上修学禅定的法门,而产生禅定的功夫。一.世间人最重的就是面子!可是佛教却让人忍辱,这其中的道理在哪里呢?世间人重面子——大丈夫可杀不可辱!可是佛教恰恰相反,《四十二章经》中:“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佛言:忍辱多力。沙门问佛:“什么的人有力量,有大威德呢?”佛说:&l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