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有哪五门可以修得信分呢?这五门就是施门、戒门、忍门、精进门以及止观门。可是这里的忍门并不是只有众生忍的忍辱法,而是比较广义的忍,包括“于一切闻所未闻之深妙法,闻已能忍”,所以不是一般所讲的忍辱行。外门六度万行讲的是六住位之前的菩萨们所要修习的,具足六住位的修习之后,就渐渐的会有因缘可以证得真如心,证得第八识真如心之后,从此就开始转入内门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修集福德就是在五度上用功,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智慧是指般若智慧。般若的基础是前五度,如果前五度修不好只修般若那会徒劳无功,般若智慧会生不起来,变成只是知识,而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如果布施后执着果报,那就只有福德,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没有布施到彼岸(没有布施波罗蜜)。另外福德的涵盖面很广,所谓净业三福都是属于福德。除了布施、护持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修集福德就是在五度上用功,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智慧是指般若智慧。般若的基础是前五度,如果前五度修不好只修般若那会徒劳无功,般若智慧会生不起来,变成只是知识,而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如果布施后执着果报,那就只有福德,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没有布施到彼岸(没有布施波罗蜜)。另外福德的涵盖面很广,所谓净业三福都是属于福德。除了布施、护持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要这样地去观察,所以呢,要加行,为什么悟后还有悟后的职责要努力,悟后,我们不说加行,叫什么?叫精进,叫如救头燃。它的意思是说,真的有感觉,有一把火,无形的火,开始烧到我的头上,接下来它会烧哪里?它会继续烧我的眉毛,会继续烧坏我的眼睛,现在这个烟已经熏到我的眼睛了,然后呢,我还能够安稳地坐在这里吗?世间人他们快乐,谈论的快乐,都是属于他们百年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现在可以就是你那个小小一方世界的善知识,将来呢,你会成就具足自己的功德,你能够不断超劫成就,就是因为你不断超劫精进,这样每一辈子,不管你能不能值佛,能不能值善知识,你的种性根器不太会变。因为你的末那呢,会记住你,你是什么人,虽然末那没有记忆性,可是它显示出来,就是表示你上辈子大概就是什么人,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它就是这样。因为末那呢,在你无法下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你巩固了你对三宝的具足信,你的善根才可以一次发显,那既然善根都可以一次发显,你当然要利用这个机会啦,不然等到说将来你想要再找个超劫精进的时节,也不一定会那么快会有。因为那时候的善知识不知道是怎么样,你也不知道,他和你的缘份也不定,然后呢,你对法也不一定会具足信心,到时候,你作意产生的奇奇怪怪的念头,当你想要加行用功的时候,结果一个念头冒出来,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知识也没有说过,也没有保证过,将来你就可以一步轻轻松松地走过第二大阿僧祇劫,这世界没这么便宜的事情啦,绝对没这么便宜!那个是要你拿出你世间的性命来换得的,如果没有精进到这样的地步,如何可以显示你可以获得这殊胜的果位的殊荣,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你要还价的话呢,那你就要认命,你要从这点开始就要很清楚地知道,当你开始讨价还价的话,你是在你菩萨道的路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以这样的角度来看的话,现在最好还是乖一点比较好,还是精进一点比较好。那在转依的话呢,如果说,我们今天知道这个名相,还是可以转依。为什么?因为我们就可以这么想:法界中有这个真实性,祂的真实性不可能出现一个「为祂自己」的心念,或是特别选择一个对象来作为祂的我所。那既然祂不会这样的话,祂一定是没有私心的,既然祂没有私心,那你可以根据祂无私的精神去做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极乐世界的好事你能够做的、应该自己要做的,就是于法门上自我精进,因为别人都不需要你帮助,别人法上有问题的时候呢,佛菩萨就直接指点了。或是说,你可以去十方世界供佛,但这还是属于个人精进,不是利益别人的好事。所以说,业报因果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了解。我的意思是说,要记录因果,要成就种子的功能,这必须要有超越人类所已知的一切知才行。因为你拣择因果的智慧是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懈怠之人,安隐谐偶,无精进心,一朝疾病。有不吉利,便欲烧香,方云作福,诸天未降。众魔故前,竞共娆触,作诸变怪。以是之故,常当精进,罪福随身,如影随形。植种福者,亦如尼拘类树,本种一核收子无限,施一得倍万,言不虚也。在《罪福报应经》中,佛陀告诉阿难说:凡是修作功德,都必须亲身力为,如烧香、拜忏、斋供、诵经、经行,不可以请人代劳,否则即使主法或受供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既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比方说,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破参明心,但有人却学了一辈子也破不了参;有人破了参以后他道业很精进就一直往前走了,但是有些人破了参以后,他却是慢慢的走。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其实是福德资粮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福德资粮不够,他就会在世间法上斤斤计较,跟众生斤斤计较,然后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这样的参禅者,他是很精进的修于禅定,因此发起了无觉无观三昧以后,而能够长时间安住在这个无觉有观三昧当中;然后他舍去了这个无觉有观三昧,就进入了二禅之中,成就了无觉无观三昧。这样无觉无观三昧的内容,仍然不是禅宗证悟的般若智慧内容,仍然这个定境不离开境界的缘故,所以仍然是意识相应的境界,仍然是有生有灭的,仍然与法尘相应。这样二禅以上无觉无观的三昧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在修欲界定的时候,这也是可以从生活当中入手,也就是说精进禅定的修学不一定是在蒲团上,应该你在生活作息当中就要练习禅定的修学。我们从欲界定来看,在生活作息当中你就要想想,身三、口四、意三的不造作、再犯。如果你今天想要证欲界定,你要再思惟,对于人间这些法你要不要贪爱?如果你想要证欲界定,你就应该想:那我不要再贪爱人间的这些粗重的五欲之法。也因此,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果的法则就是佛陀也不能违背,所以大家要欢欢喜喜地来接受业报,不要逃避,也不要怨恨;大家要明白业力的可怕,精进修行,谨慎个人的身口意三业;目犍连的遭遇就像是一面镜子,是我们最好的借监。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37-038集<作者与受者的关系(五、六)>余正伟老师(原标题:神通第一也逃不了因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这样的参禅者,他是很精进的修于禅定,因此发起了无觉无观三昧以后,而能够长时间安住在这个无觉有观三昧当中;然后他舍去了这个无觉有观三昧,就进入了二禅之中,成就了无觉无观三昧。这样无觉无观三昧的内容,仍然不是禅宗证悟的般若智慧内容,仍然这个定境不离开境界的缘故,所以仍然是意识相应的境界,仍然是有生有灭的,仍然与法尘相应。这样二禅以上无觉无观的三昧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有缘的人要精进的修禅,福德因缘不具足的话,就应当和有情众生广结善缘,多多修集福德资粮;修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来修学参禅的功夫,看看有没有障碍。如果还有障碍,就得放下参禅法门,继续去修各种福业,和有情众生广结善缘,并且要每天把所修福德功德回向怨亲债主,将来同得解脱。魔境大多是打坐的时候,入了定境而产生,在参禅的过程里面很少产生,所以不须害怕。而且参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另外在《长阿含经》里面也记载了世尊告诫弟子们,日常的生活行住坐卧、饮食、便溺一切的作务中,都要依于佛陀所授的律仪轨则,常念一心,不失威仪,这样子摄心精进于道业,这样才是一心。佛陀这样子开示,说:【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左右顾视,屈申俯仰,执持衣鉢,受取饮食,左右便利,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文殊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说,对于一个精进的修行者而言,能够如实的了知禅与定的分际和其中的差别,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如实了解以后,才不会走错路头白费光阴,乃至浪费生命。希望在电视机前面,有缘听闻这一段法义的菩萨,都能够确实的了解定力、定相以及定境之间的差别法相,并且能够经由禅定的帮助,大步的迈向明心见性,实证实相念佛的境界。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实证实相念佛人有关定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六度中,从布施到持戒、到忍辱,这样来精进修学以后,心性调柔了,就能够让心静下来,来进行禅定的修学,所谓的禅定又叫作静虑。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面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在历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著,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就;如果是已经担任会中的重要职务的人,譬如任亲教师、或干部职务…等,必须除掉私心及眷属欲,否则,连意识的贪著都不能除掉,怎么可能除掉更刚强的末那识的执取性呢?因为私心及眷属欲,都是意识层面的贪著啊!这位师兄问到这个问题,可见你已经有在精进修定,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