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台北讲堂因大楼建筑结构格局所侷,办理大型法会活动有其囿限;像今天的安奉佛菩萨舍利大典,午供时除了佛前大供,台北地区参与的同修将近2000人的盒餐要备办、料理、装载、输运,并须及时如数送到各个楼层,其作业量的繁琐浩大,足让义工菩萨们忙得人仰马翻的,可是众菩萨都争先恐后精进发心,看看这会儿,不是一大早就都开始忙活了吗?步行转入承德路面,讲堂楼下大门口更早已 | admin 2018-07-23 |
![]() |
所以很多人自以为悟了,没想到去禅三精进共修而期待我为他印证时,却还要弄到第三天才能够开始整理,还是到第四天才被我印证,所以没那么简单啦!如果我们真的把手头抓紧了,其实一个也过不去。如果要以禅宗祖师的标准来讲,一个都考不过去,因为有一些禅宗祖师的最高标准是通达了差别智。可是禅门的差别智有那么好通达的吗?所以说,真实法才是最胜妙、最广泛而最深奥的法。可 | admin 2018-07-23 |
![]() |
若惧地狱之苦,则精进自生。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不起。又须以佛法为鞭策,善友为提携,造次弗离,终身依赖,则无退失之虞矣。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 | admin 2018-07-23 |
![]() |
谓师曰:“卿八十生出家,宜加精进。”言讫不见。尝在谷中入定,山水瀑涨。师怡然不动,其水自退。有猎者遇之,因改过修善。复有昔同从军者二人。闻师隐遁,乃共入山寻之。既见因谓师曰:“郎将狂邪。何为住此。”答曰:“我狂欲醒君狂正发。夫嗜色淫声,贪荣冒宠。流转生死,何由自出。二人感悟,叹息而去。 师贞观十七年归建业。 | admin 2018-07-23 |
![]() |
师常卯斋昼夜精进。诵大乘经而习安般三昧。寻固辞游方。鸟窠以布毛示之悟旨。时谓布侍者。鸟窠章叙讫。暨鸟窠归寂垂二十载。武宗废其寺。师与众僧礼辞灵塔而迈。莫知其终 (原标题: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admin 2018-07-23 |
![]() |
勤修精进,如救头然。 大集月藏经若能精勤系念不散,则休息烦恼,不久得成无上菩提。大般若经空中声告常啼菩萨言,汝东行求般若,莫辞疲倦,莫念睡眠,莫思饮食,莫想昼夜,莫怖寒热。于内外法,心莫散乱。行时不得左右顾视,勿观前后上下四维等。出曜经智者以慧练心,寻究诸垢,犹如矿铁,数入百练,则成精金。犹如大海,日夜沸动,则成大宝。人亦如是,昼夜役心不止,便 | admin 2018-07-23 |
![]() |
无论坐禅中如何精进练习到可以一念不生,那也还是意识心的境界,下了或者睡上一夜,这些定境就完全没了踪影,更不会带到来生。相对于虚妄法,每位有情,从无始劫以来都有自己的实相心--如来藏。实相心含藏了因果业种,和每个人往世带来的个个不同的习气种子。参究出这颗心,才真的开启成佛之路,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参禅就是修行人最重视的一件事情。如果像印顺邪师那样教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实不止上面所说的世间法,有许多人在修行之后,嫉妒心不但没有放下,反而更加地严重!看到别人修行的好——有贤、有能,或是修学善法,自己不但无法加以赞叹、向他看齐,反而生起嫉妒,心无法安住下来修学如来;甚至有些出家众不在佛法上精进用功,心思反而都在名闻利养上用心,当看到别的师父得到好名声,得到恭敬、赞叹以及四事供养等,心里就产生了忧慼、痛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自观己身如四毒蛇。是身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血肉筋骨皮裹其上。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处中。如是身城诸佛世尊之所弃舍。凡夫愚人常所味着。贪淫嗔恚愚痴罗刹止住其中。是身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接着佛开示:菩萨为、为求智慧,应该像这样精进啊!从佛的开示可知,纵使在无佛法的时代,菩萨为求及求智慧的缘故,应该发广大誓愿,不惜自己身命去作种种供养,以培植菩萨未来明心见性应有的福德资粮;乃至为了佛菩提,应该很努力很精进的为众生付出,愿作众生大火炬来照明众生种种贪嗔痴暗冥,让众生智慧可以启发而亲证三乘菩提任何一个菩提。像这样的菩萨才是佛所说的真实义菩萨。(原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光明婆罗门与伽咤一同过了十二年的夫妻生活之后就离家,栖居山林中精进修持清净行,然后舍报后就生到梵天,成为色界天人。释迦牟尼佛讲完这则故事后,又再说明,当时的光明婆罗门不是别人,正是释迦世尊的前身;而当时与光明婆罗门结为夫妻的女人伽咤,正是释迦世尊成佛前为希达多太子时的王妃耶输陀罗。世尊说到这里,进一步解释其中的缘由说:我于尔时,但能一念起大悲心;又复还修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古德曾经说,如果一个学佛修行人遭遇色身的病痛,他反而能够放下对这个虚妄无常的色身的执着,把这一个病痛当成是鞭策自己在佛菩提道上勇猛精进的逆增上缘。所以遭遇了任何变故,刚好便于我们把它看破,真正看破了其虚妄无常的本质,放下也就容易了。(原标题:放下无常杀鬼,不择豪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有哪些善心所?善心所就有所谓的十一个善心,即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这十一个善心所,在成佛的时候,祂完全具足而不会有任何的损坏。也就是说,这十一个善心所,在一般人来说,他并不具足的,他不是对一些正确的道理完全相信,他总是会有些怀疑;或者是他可能少了一些惭、愧,就对自己的要求或别人的要求;他常常不太愿意去承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对于精进修行的人而言,如是因所产生的就不是如是果了;因为有不同的缘加入,使果报因而变化万端,难以具说。所以,修行不是消极的等待果报的现行,而是应该透过修行的力量,努力实行十善业道,把所修之福徳与功德迴向冤亲债主,来转变我们过去生所造的恶因,化解我们和冤亲债主之间的牵缠和纠葛,使恶因恶果得以转变为善果净果,并且邀请冤亲债主能在未来无量生中成为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因此处众生五浊之心性,大多崇拜表相大师、习以成风;诸方大师复因虚名、利养及眷属欲所系缚,不肯修正邪见,反生嗔恚,故谤菩萨,令诸广大众生继续深入邪见中,步步皆歧--令诸佛教学人愈精进修行者愈发远离佛法;菩萨见已,心生慈悯,不能自外之,乃出以指名道姓破邪显正之作为,如是以救众生。菩萨既知诸方大师所堕,既知诸方大师误导众生极为严重,竟能安忍其心,以护大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修习禅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精进降伏或断除五盖性障,这样禅定才能够成就;要证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法,必须先让次法成就;或者要证悟实相,需要先断我见等等。从上面的举例我们可以了解,在法义上之关联与修学次第,也是具有关键的重要性。又譬如在《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修忍柔和舍嗔恚,佛说是行最无上,如是精进及禅智,具此名为胜福田。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一生中,求法、弘法、破邪、显正,作风皆极为强势,折服无数外道,度脱他们到佛陀的甚深了义中。龙树菩萨传法给提婆菩萨之后,入于三昧,然后如蝉脱壳,无所挂碍地解脱生死。(原标题:龙树菩萨行化事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释迦如来在往昔无量劫中,因为不舍我们这个娑婆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所以舍头目脑髓、支节手足、国城、妻子、象马、珍宝,就是为了安置娑婆五浊恶世众生于佛法中,来培植善根种,释迦如来为了我们而修种种苦行,此恩此德实在难以酬报;倘若要报答如来的恩泽,应当在这一世勇勐地精进、刻苦耐劳、不惜身命来护持如来的三乘菩提;同时要护持弘扬通达大乘法的善知识,让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到了目的地,小沙弥心有所疑,便叉手向阿罗汉请示:为什么会有三进三出的现象出现?阿罗汉回答:你在菩萨道有三次的精进,我不如你,所以三次推你在前行;你在菩萨道有三次退失,反而不如我,所以三次推你在后面跟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个人能够发菩提心真的很殊胜,其功德远远超过度满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人成为阿罗汉的所有功德。从这个例子可以证明,能够对佛开示产生信心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