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我们更应六时精进,以报佛恩:马鸣菩萨云:【其初学菩萨虽修行信心,以先世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或为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种种病缘之所逼迫;如是等事为难非一,令其行人废修善品;是故宜应勇猛精进,昼夜六时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无上菩提,发大誓愿无有休息,令恶障销灭、善根增长。】(《大乘起信论》卷2)《梵网经》卷2云:【若有犯十戒者,应 | admin 2020-02-18 |
![]() |
二乘人能够比对:蕴处界是虚幻、生灭无常的,而且能够引生种种的苦;而相对的,涅槃是寂灭、清凉、常住不变;因此当然对蕴处界有为法,是不会有爱乐而想要远离的,因此能够住于无愿三昧之中,精进修除烦恼。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28中,有这样的开示:【于有为中,见过失故,见过患故,无所祈愿;无祈愿故,依此建立无愿解脱门。于有为中,无祈愿故,便于涅槃深生祈愿,见极寂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如果说今天在人间成为人,同时能值遇到真正的佛法,这个已经遇到了,那么就应该来精进修学,这样子才有机会来修学佛法。------《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76集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正德老师 | admin 2020-02-18 |
![]() |
汝等勤精进,当共至宝所。”(《妙法莲华经》卷三)也就是说,我们从这段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你一口气要成佛,那么你中间所碰到的险阻、中间所碰到的困难,会让你退返,所以佛就在中间做了一个化城,所以才讲二乘法;所以祂就劝这些阿罗汉还是要勤精进,然后“当共至宝所”。我们都知道,佛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成佛,要接引大家到如来藏的这个宝藏里面;但是 | admin 2020-02-18 |
![]() |
透过禅净班的课程,我们讲说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就相当于一把尺:从十信位具足信受因果而进入住位,再由十住位的外门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甚至般若知见的熏习。六住位满心能够(加修)四加行,在七住位证得法界实相心,那才叫作入道!因为你实证了法界实相心,进入内门而运转,可以在内门当中广修六度万行,乃至十度万行来次第成就佛道。我们一分一分的介绍次第 | admin 2020-02-18 |
![]() |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达摩祖师的意思是说,像诸佛这么样深妙的法,是经过了无数劫的精进加行用功,经过了非常多的困苦来行菩萨道,在一切众生难以忍的地方,祂都能够修忍;不论是生忍、法忍、无生忍,这样的次第修学上来,哪里只是一个小德小智,对众生会产生轻心慢心的人,想要求得大乘佛菩提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克勤大师在劝诫弟子的时候,就把禅宗初 | admin 2020-02-18 |
![]() |
这样的话就会毁坏自己的善根;因为你对于佛所说的,应该次第修学上来,这一点你不信!你前面具足了布施的福德没有?你的菩萨戒学好没有?你忍辱修得如何?你精进了没有?你的静虑修了没有?你动中动夫修了没有?你般若的知见如何?你断我见了没有?你为什么可以不要修这些?我们就知道,如果这样想的人,就是毁坏自己的善根,把自己的信根夭折。当你觉得,开悟这件事情很重要, | admin 2020-02-18 |
![]() |
再者说,他要能够这样从口念心听、心念心听,一直这样一路走下去,他一定会面临到相对的忍辱跟精进的过程;因为他要忍耐着减少五欲的贪着,要精进的持续念佛,所以才因而在念佛的境界上能够有所转进,就好像前面所说的状况。这样说来,他已经有初分的定力。再加上,假如他进一步去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当然前提是说,他没有被假名的善知识的那一种西方极乐世界是太阳神崇拜的这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因为如此,比丘们啊!你们在苦集灭道四圣谛法中,都应当精进殷勤以种种方便发起增上的欲乐之心,不间断地修学四圣谛等法,断除各种系缚,才能究竟到达四果无间等的境界啊!佛陀说完此经,比丘们听闻了佛陀所说的法义,都欢喜地信受奉行。各位菩萨!以上这则佛典故事内容,看起来好像容易修学、容易了解,但是从学习大乘佛法的角度来看,真的只是讲述人身难得今已得的教义 | admin 2020-02-18 |
![]() |
再者说,他要能够这样从口念心听、心念心听,一直这样一路走下去,他一定会面临到相对地忍辱跟精进的过程。因为他要忍耐着减少五欲地贪著,要精进地持续念佛,所以才因而在念佛的境界上能够有所转进,就好像前面所说的状况。这样说来,他已经有初分的定力。再加上,假如他进一步去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当然前提是说,他没有被假名的善知识的那一种西方极乐世界是太阳神崇拜的这 | admin 2020-02-18 |
有了心王,才会有各自相应的心所有法来协助、伴随心王运作,就是五个遍行心所法——触、作意、受、想、思,五个别境心所法——欲、胜解、念、定、慧,及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等十一个善心所,还有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个根本烦恼,及二十个随烦恼,以及四个不定法。心王—尤其是意识心,在这些心相 | admin 2020-02-06 |
|
![]() |
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一)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二)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三)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 | admin 2019-11-03 |
![]() |
四部僧团的徒众极多,其中亦有精进修行的,但由于邪见的缘故,连一个证果的人都没有,死后大多落入恶道。四部僧团的恶势力越来越大,终于使佛法归于灭绝。四名恶师死后,均堕入阿鼻地狱,其在家、出家弟子与赞助金钱的施主,共同参与破法罪业者,有六百零四兆人也一起下阿鼻地狱,和四名恶师同生同死,此世界坏时,又转生他方大地狱,经无 | admin 2019-09-21 |
![]() |
第四辑-摘录精华篇 回到经典来说:“这样的菩萨为断诸法故,勤行精进,”“断诸法”我们上周好像有讲过了,就是要断除三界爱的诸法,也要断除三界爱的习气种子,进而要断除异熟性的各类种子,使得如来藏心中的一切种子永远是常而不再变异;当种子是常而不再变异了,而“无名相法”如来藏自体是常也不变异,这样才是真正的常。这样真 | admin 2019-09-02 |
![]() |
平实导师序 修证佛法之难,在业障之排除;业障排除之难,在不能了知往世曾经造作何种障法之业,是故无以改往修来及造作悔灭之善业,导致无法排除业障,终究成为证法之障难,令实证佛法之事遥遥无期,世世精进修行而犹不得实证,劫劫精勤而皆唐捐其功,诚为可悲之事。 犹如《佛藏经》中世尊所言:“舍利弗!是诸人等,如是展转乃至我今,于其中间得值九十 | admin 2019-09-02 |
![]() |
既还山中,精进不久,还得五通。佛告诸比丘︰一角仙人,我身是也;淫女者,耶输陀罗是。尔时以欢喜丸惑我,我未断结,為之所惑;今复以欢喜丸惑我,不可得也!以是事故,知细软触法,能动仙人,何况愚夫﹖ 【语译】连续七日七夜的狂欢,使仙人满足於五欲上的欢乐,七日以后起先所準备的酒食都已用尽,接著提供自然所產的山泉水及树上所结的瓜果,仙人认為那些味道不够美。 | admin 2019-09-02 |
![]() |
若诸菩萨于是甚深无染无著不可思议自在神变解脱法门微妙经典无有恐畏,闻已信解受持读诵,令其通利广为他说,如实悟入精进修行,得出世间清净信乐,当知是为久学菩萨。】而若如属于声闻种性者,不能了知万法悉是自心现量,畏惧来世再来人间时被胎昧所障,再次轮回三界受生死之苦,不愿再来人间度众,因此可以自知定非乘愿再来者。如果想要知道他人是否乘愿再来者,可以依照上述 | admin 2019-08-25 |
![]() |
虽然有极少数地方做得不如法如理,但不能因此而打击一大片,从而对整个佛教界于以否定,因为山川丛林之中是不乏精进修行和大力弘法利生的人和事。就是做得不如理如法的少数地方本就是魔的侵扰,也没有到比外道、魔、魔外更差的程度。试问比外道、魔、魔外还差的东西是什么呢?净空说佛法或佛教环境比外道、魔、魔外都比不上,是不是意味着佛教该淘汰啦? 净空 | admin 2019-07-30 |
![]() |
而众生往往著于表相,而忽略实义,一般不具慧眼、法眼者,很难简择这些像似正法的错误,造成在表面及事相上与正法相似的像似法逐渐混入佛门之中,广为佛门内的修学者所修学;使得修学者以为自己是在修学正法,并且非常精进在修学与护持。而像似法本质上是错误的邪法,因此造成修学者始终无法成就,乃至越走离正法越远;以想要修学善净法为出发点,但却因为受像似法误导而变成是 | admin 2019-07-22 |
![]() |
”“善男子!发菩提心有五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断嗔恚心,三者随师教诲,四者生怜愍心,五者勤修精进。复有五事:一者不见他过,二者虽见他过而心不悔,三者得善法已不生骄慢,四者见他善业不生妒心,五者观诸众生如一子想。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一者见恶世中五浊众生,二者见于如来有 | 三摩地 2019-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