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总而言之,意识觉知心不论是有念或离念、无念,不论是欲界五欲中的意识粗心,或是初禅中的意识细心,或是四禅等至位中的意识细心,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中的意识心,已经成为三界中最微细的意识心了,仍然是有生有灭之法,这是三乘圣教一切经论中都这么说的。人间有情的意识觉知心,不论是有念灵知或离念灵知,必须有五色根、意根、六尘或定境法尘,才能现起、存在以及运作; admin

2019-04-24

在初禅等持位仍不离五尘,仍是有觉有观三昧;若放弃对鼻舌二识的执着性,便可进入初禅等至位,只剩眼、耳、身三识起作用。若进一步舍弃对眼耳身三识的执着,就离开五尘进入无觉有观三昧中;初禅的“觉”是对三尘有作意而攀缘不舍,“观”是完全被动的使三尘进入心中而不动心;最后连此观亦舍去,即入二禅等至位的无觉无观三昧,于此三昧中清楚明白的觉知心 admin

2019-04-24

那定境法尘,什么是定境法尘呢?定境法尘,譬如说,你修到二禅等至位、三禅、四禅,乃至四空定当中,都有个意识的所缘;也就是说,意识在这二禅等至位乃至到非有想非无想的境界当中,意识都必须有个定境法尘来缘,意识的所缘就叫作法尘。因为是修定处于定中,所以叫作定境法尘。当然,法尘不是只有这么多。我们在下一集当中会再继续介绍法尘。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就讲到这里。 admin

2019-04-24

离念灵知既可存在于清净梵行的静坐中,也能存在于离五尘的二禅等至位中,故藏密双身法贪淫之行的淫乐中当然是更低层次的意识。这些都只是粗、细意识的差别,同样是离念灵知,却有清净与不清净、粗与细的差别。由此可以实证一件事:离念灵知心正是识阴所摄的识,意识虽离语言文字,仍然以其心所法来了别苦乐及是非——都不出于识阴六识之外;这当然不可能是常住不灭而 admin

2019-04-24

布施等至。贞净不劮(yi)。观捐内淫。信同四时重如须弥。绝酒不饮。尊孝喻亲。以正月奉六斋精进无倦。所生遇佛。德行日隆。遂成如来无所著正真觉道法御天人师。教化周旋。时行历市睹一老翁斗量卖鱼。哀恸曎(yi)曰。怨乎皇天。吾子何咎而早丧身。子存卖鱼吾岂劳乎。佛睹其然笑之。口光五色。度市斯须。又睹大猪浴尿行路。佛复笑焉。阿难整服稽首而白。属笑人多莫由敬质。而今重笑 admin

2019-04-21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2月初版首刷)五见涅槃(又名五现见涅槃)〈第二种涅槃见〉 第二种现见涅槃,是修除欲界五欲的贪爱,以未到地定为助缘,证入初禅境界中,香、味二尘灭除了,鼻舌二识也灭除了,住于初禅等至之中;若是出在初禅等持位时,身中就一直都会生起乐受;他已经远离欲界境界了,将来舍报后不会再出生于 admin

2018-12-27

”谓与外印(案:实体明妃即是外印)入等至定(案:同住于性高潮中一心不乱),若无外印,应与智印(案:观想之明妃)入定(案:同住于性高潮中一心不乱)。以正行欢喜声(案:以交合行淫时之快乐呼叫声名为正行欢喜声。宗喀巴认为双身法之淫行是修学佛道之正行,故认为行淫之叫床声音为“正行之欢喜声”),召请智轮,供养浴足阏伽为先,(案:然后观想佛父母 admin

2018-12-27

[2]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 admin

2018-12-27

 其次是色界四禅天的境界,必须要有第八识所变现的色界天身,然后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在初禅乃至四禅等至位中安住,才会有色界四禅天等等至位的境界。必须要有第八识依所执持过去生修学禅定净业的种子,变现色界天身;然后第八、第七、第六识,以及眼识、耳识、身识这三识,共同在等持位中现行运作,因为色界四禅天人鼻、舌二识已经不现行运作了;这样子才会有色界天人 admin

2018-11-03

宗喀巴则认为应与九位明妃同入「等至」,然后取得「俱种」,而灌入之口,引生舌嚐之淫乐,方是如法清淨之灌顶。如何请求金刚上师传授此秘密灌顶?宗喀巴云:先供物请白者:以幔帐等隔成屏处,胜解:「师为金刚萨埵」,以具足三昧耶之智慧母--生处无坏(生产之处无坏)、年满十二等之童女--奉献师长(以完好无坏而年满十二岁至二十岁童女九人奉献与师长同乐而作供养。「等」字谓 三摩地

2018-07-23

……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云:修密灌顶物者,次由师长具主尊慢,将俗女身观空之后,生天女身,先应加持金刚(佛父之)莲华(明妃之),而入等至(和合至),念诵:嗡萨缚达塔伽达阿奴惹迦那,班拶娑跋缚,阿摩郭吭。此出幕经与集密经。想以心间种子放光召请毗卢佛(法身佛,意谓大日如来)与佛眼等入定,从毗卢门入自身中,大贪融化,经阿缚都底(中脉)至金刚 三摩地

2018-07-23

次如:色界四禅天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六七八识于等至位中安住,方有色界四禅天等至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八七六识及眼识耳识身识共于等持位中现行运为,方有色界天人之及一切身口意行。若无眼耳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六识,则不能具足色界天一切境界。三如:欲界天及人间有情,以人间为例,必须有阿赖耶及意根末那入胎,执持受精卵(此即十 三摩地

2018-07-23

五俱意识的意思就是说,祂白天的时候六个识在配合运作;独头意识指祂睡觉的时候,不与外五尘相接触,而与法尘相应;同样的道理,对于二禅以上的等至位,祂也不与外五尘相应,而只与定境法尘相应。接下来要谈意,意就是意根,也是唯识学所讲的末那识;祂的体性是恒审思量,祂处处作主,没有不作主的时候;祂虽然无始劫与第八识在一起,可是祂仍是可断之法,为什么呢?当阿罗汉入 三摩地

2018-07-23

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禅等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微尘百千世界,由彼菩萨身光明照成吠琉璃,黄金为绳以界八道,一切宝树八行布列,花果庄严,色香殊异;是诸宝树,香风摇击,从其树出和雅悦意微妙之声,所谓:佛声、法声、僧声、菩萨声、菩提声,根、力、觉分、解脱、等持、等至之声。由宝树声,彼微尘数百千界中一切有情,悉皆获得法喜禅悦。是诸世界中所有一切有情,远离地狱、傍生、阎魔罗界、阿苏罗趣。是彼菩萨在母腹 三摩地

2018-07-23

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禅等 三摩地

2018-07-23

再来说,四禅八定到底有没有念?我们从初禅来说,初禅的等至位里面,还与三尘相应,还与五尘当中的三尘相应;也就是说因为证得初禅的人,他不再现起鼻识跟舌识,所以他在等至位当中,他跟耳识、眼识跟身识相应。既然跟眼识、耳识、身识相应,表示他还有念,他还能分别三尘还有法尘;所以在初禅的等至位当中,他仍然有念。如果到了等持位当中,等持位当中,初禅的等持位当中,仍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这么麻烦,不必等到语言的妄想出现,只要这种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一出现,你就已经离开二禅的等至位了。这种念头,你没办法控制它、使它不出现。如果你有无相念佛的功夫,你可以不让语言妄想出现;但是这种没有语言的念头,你没办法让它不出现;当你进入二禅等至之中,才一会儿,这种无语言的妄想(念头)一出现,你就没有办法再安住于二禅的等至位中。那个时候,我真的是很苦 三摩地

2018-07-23

灭除身行与口行,舍离二、三禅境界的贪爱而清净的住於第四禅等至中,这是第三种解脱。已经度过色界的了知,灭除了瞋恚的想阴,住於空无边处而解脱於色界了,就是第四种解脱。度过空无边处,住在识无边处,是第五种解脱。度过识无边处,住於无所有处,是第六种解脱。度过无所有处,住於非无想亦非有想处,是第七种解脱。度过非无想亦非有想处,住於想知灭(灭尽定)中,是第八种 三摩地

2018-07-23

从二禅前的未到地定当中进入了二禅,二禅的等至位当中就是无觉无观三昧。无觉无观这个觉观仍然是针对五尘来说,也就是说他对五尘完全不起觉观,因为他把前五识灭掉了,前五识完全不现行,他只有剩下意识缘于定境法尘。所以说二禅的等至位叫作无觉无观三昧。从二禅的等至位以上三禅、四禅的等至位都称作无觉无观三昧。到这里就讲完了以定为禅的十种层次。从这十种层次来看呢,它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08条/6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