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古时印度外道很多自称证涅槃的,然而他们所称的涅槃,不出欲界中离语言相的离念灵知,乃至初禅等至位到四禅等至位中一念不生的境界,根本还在三界中,何来解脱呢?直到释迦牟尼佛出世弘法,才有人归依佛,闻佛开演声闻解脱道之法而真正证涅槃。所以声闻解脱道之法皆从佛出。声闻解脱道的法如此,那连证得声闻极果的阿罗汉都不知不证的佛菩提道的法,当然更是从佛出,以佛为根本 admin

2020-02-20

在四禅八定的修证过程中,意识所缘的定境法尘是没有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符号等,是无相的;甚至于在二禅等至位以上,前五识已舍,于五尘境界都无觉无观,只有意识安住于定境中的法尘,所以不著五尘境界相。至于其中定境止观所观的影相,是如来藏所生的定境法尘,藉由不断降伏无始劫以来意根作意攀缘五尘的习气,使得意识于定境中而作了别观察,不缘于五尘;以这样的止观, admin

2020-02-20

二禅,二禅有等至位跟等持位的差别,等持位的境界跟初禅的境界是一样的:识阴都有四个识,然后在分别四尘。等持位的境界跟初禅的四识境界是一样的,当然就是落入了我见当中。再来说二禅当中的等至位,二禅当中的等至位,识阴当中只剩下意识;意识在分别法尘----缘于定境中的法尘,这样的一个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境界!因为把识阴中的意识当成是常住不灭的真心,这样的一个境界不 admin

2020-02-19

次如:色界四禅天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六七八识于等至位中安住,方有色界四禅天等至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八七六识及眼识耳识身识共于等持位中现行运为,方有色界天人之法会及一切身口意行。若无眼耳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六识,则不能具足色界天一切境界。三如:欲界天及人间有情,以人间为例,必须有阿赖耶及意根末那入胎,执持受精卵(此 admin

2020-02-18

此外还有更细的身行阴,譬如眠熟之时色身不动,或是静坐时身体不动,或者闷绝时的身体,乃至在三禅等至位中色身无有丝毫动摇等等,这些情况下则属于极微细的身行阴。为什么说这些都是极微细的身行阴,而不是没有身行了?因为在这些状况中,色身都还在继续运作,譬如呼吸、心跳、脉搏、新陈代谢等等,如经中所说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所以说此时仍然是有身的行阴存在。至于粗糙的口 admin

2020-02-18

离念灵知既可存在于贪著五尘的欲界境界中,也能存在于清净梵行的境界中,乃至在离五尘的二禅以上等至位中也都有,而在喇嘛教双身法的淫行之中,觉知淫乐的心行则是极低层次的离念灵知,所以同样是离念灵知,却有清净与染污、粗糙与微细等的不同;然而,这些都只是粗细意识的差别而已,都是识阴所摄的意识,正是有生有灭的虚妄法。离念灵知心虽离语言文字,仍能了别苦乐及是非, admin

2020-02-18

】(《大乘起信论》卷1)因此,一切念头都不起还是属于不觉,以离念灵知心来说,必有所了知的法尘境界;即使在二禅以上,无觉无观的等至位当中不接触五尘,但仍然不离定境法尘的境界,没有见闻觉知也还是第六识的虚妄境界。因此佛陀在《楞严经》中开示:【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1)对于以离念灵知 admin

2020-02-18

[2]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 admin

2020-02-18

至于二禅等至位以上,乃至无色界四空天之定中,及睡梦中独头意识,因不触外五尘,纯由意根缘藏识相分,意识于中起了别之内相分亦是法尘,属定境法尘及梦中法尘,是不依于五尘相分性境上所起之法尘亦称独影境,纯为见分所变生之法尘境。如意识之忆往前尘,展望未来,思惟推敲亦复如是,是故独影唯从见。乃至于五无心位中----睡眠无梦(眠熟)、无想定、灭尽定、正死位、闷绝中意 admin

2020-02-18

在四禅八定的修证过程中,意识所缘的定境法尘是没有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符号等,是无相的;甚至于在二禅等至位以上,前五识已舍,于五尘境界都无觉无观,只有意识安住于定境中的法尘,所以不著五尘境界相。至于其中定境止观所观的影相,是如来藏所生的定境法尘,藉由不断降伏无始劫以来意根作意攀缘五尘的习气,使得意识于定境中而作了别观察,不缘于五尘;以这样的止观, admin

2020-02-18

次如:色界四禅天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六七八识于等至位中安住,方有色界四禅天等至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八七六识及眼识耳识身识共于等持位中现行运为,方有色界天人之法会及一切身口意行。若无眼耳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六识,则不能具足色界天一切境界。三如:欲界天及人间有情,以人间为例,必须有阿赖耶及意根末那入胎,执持受精卵(此 admin

2020-02-18

色界四禅天的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的色界天身,然后六、七、八识在等至位中安住,才会有色界四禅天的等至境界。也就是说,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的色界天身,而后八、七、六识及眼识、耳识、身识,共同在等持位中现行运作,才会有色界天人的法会,以及一切的身口意行。假使没有眼、耳、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六个识,就无法具足色界天的一切境界。至于无色界天境界,则必须有 admin

2020-02-18

如果再深入进入二禅的等至位中,则只剩下知道定境法尘的意识,以及不知定境法尘的意根和阿赖耶识,总共只有三个识,眼识、耳识等前五识都不见了。在四禅八定中,从二禅以上,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位,都只剩下这三个识。这也就是说,在三界的一切境界中,最少都必须要有意识、意根以及阿赖耶识这三个识,否则那些境界相是不可能存在的;入了四空定当中也还是有三个识,意识 admin

2020-02-18

而且初禅境界中还会与色尘、声尘、触尘接触才会有身乐,还是担心可能会失去而有苦受,怎么可以称为涅槃呢?所以当他们进入二禅中,住在二禅等至位而不触五尘,已经能够安住于自心内境时,不再有初禅中忧心失去初禅乐的忧苦,认为这样就符合涅槃寂灭的定义,所以心中欢喜而认定二禅等至位中即是涅槃境界。这就是外道『五现涅槃』中的第三种现见涅槃。也因为证得二禅时心喜踊动, admin

2019-11-22

七地满心的菩萨不然,刚刚一坐下,想要入灭尽定,一坐下就入了,念念都可以入灭尽定的等至位中。因为七地寂静观的成就,所以很容易会取无余涅槃,这个时候,佛会传给他一个三昧,叫做“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这个三昧超过七地菩萨从无量劫以来修学所有三昧的总和。七地满心的菩萨修这个三昧就不会入无余涅槃。   八地,主修愿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 admin

2019-11-03

如果以禅定的定义来讲,就是离开五尘的觉观称为无觉无观,就是第二禅等至位,称为无觉无观三昧,不再领受五尘的境界。可是如果从了义法方面来讲,只要有觉知心在就有觉观,有觉观就是有口行,依这样来看无色界天,也依了义法来讲,他还是有觉观;因为他的觉知心剩下了意识而没有前五识,可是仍然有细意识继续住在四空定之中,在了别四空定;其中只有一个入而不住的非想非非想定 admin

2019-09-02

而且初禅境界中还会与色尘、声尘、触尘接触才会有身乐,还是担心可能会失去而有苦受,怎么可以称为涅槃呢?所以当他们进入二禅中,住在二禅等至位而不触五尘,已经能够安住于自心内境时,不再有初禅中忧心失去初禅乐的忧苦,认为这样就符合涅槃寂灭的定义,所以心中欢喜而认定二禅等至位中即是涅槃境界。这就是外道“五现涅槃”中的第三种现见涅槃。也因为证得二禅时 admin

2019-09-02

4风雪杂飞渡天山(跋禄迦国)】=>《慈恩》=>《西域记》奘师离开屈支国时,国王又送了他许多驼马及力夫,并亲率僧俗等至城外送行。师等西行二日后,不幸于途中遭遇突厥盗贼二千余骑。还好中途因盗贼起内哄,继而自相斗争散离,奘师等人才因此脱险,总算有惊无险。又前行六百里,渡一小砂漠至跋禄迦国(旧称姑墨)。停留一宿,继续向西北行三百里,更渡一砂漠,才至崚山。崚 admin

2019-04-29

一念者,谓如是四种烦恼未断之前,一念甫灭已,次念又生,念念不断;乃至证得四禅八定已,于等至定境之中,忽然又生一念我见或我执烦恼,致令意根意识不能永灭,致令不能入住无余涅槃之真正无我境界中;如是一念又复一念,继起不断,致令阴界入我不能断除,因此流转生死不已,故名一念。住地者,谓住于其境界中,不知其妄,执之不舍,故名住地。四住地之首者,乃见一处住地,谓 admin

2019-04-24

而我见与我执无明为什么在大乘法中会被称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就是在未断除一念无明烦恼之前,必定是一念才刚刚灭了,次念又生起,念念不断;乃至证得四禅八定之后,住在等至的境界之中,忽然一念我见或我执的烦恼生起,由于这一念心动,就会让意根、意识不能永远灭除,以致不能入住无余涅槃的真正无我境界中;这样一念又一念继续不断的生起,导致蕴处界我不能 admin

2019-04-24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08条/6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