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但根本上是由顺世外道的理论基础,才衍生出诸如名利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醉生梦死,坑蒙拐骗无所不为主义……等等流派。==========================参见:【顺世外道】为古印度婆罗门教之支派,主张随顺世俗,倡导唯物论之快乐主义。此派以唯物论之立场,主张地、水、火、风等四元素合成吾人身心,人若命终,四大亦随之离散,五官之能力亦还归虚空,故吾 | 三摩地 2018-07-22 |
|
548,b22-23)世间法中,男色有时可以转成女色,南洋诸国有男色,打扮之后,甚至超越一般女色甚多;乃至中国的戏剧,许多扮演女色的,都是清一色的男众;这男女众固然瞬间了别,然而剃尽发须,则不易辨别,乃至若是端详人的脸,则可见有可成为男众之相似处,也有成为女众之相似处,所以诸等差别说法,可以离开脸孔而观察男女,然而许多喜爱男女,皆由脸孔而来,如是岂不是颠倒?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为什么菩萨可以没有宿命通知道往世的事情?就是因为菩萨从异熟果和等流果去推测,异熟果就是变异而熟的果报,也就是说从这一世的果报来推测往世大概造了什么业?而等流果就是平等流注出来的种子,也就是从自己常常的种子现行和习性来推测自己往世造了什么业?或往世是怎么样的人、往世就有哪些有那些习性?譬如可以从自己的等流果(等流的习气)来推测自己往世的情况那因为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诽谤或恶意中伤等妄语的受等流果:说妄语的果报,会常常被别人欺骗,被别人毁谤。有时候,有些人实在没有犯罪,但却受到毁谤和诬告,这些都是前生妄语的业力所带来的恶果。21.离间语的因果:常常两舌的人,所受的果报就是眷属不和,亲友互相争斗怨恨,四周的人无法和谐相处。 (原标题:21种口业对应的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二目等流果五种果报中的异熟果说完,下面再说等流果等三种果报;五果的真实法义解说完了,方能辨正密宗如何篡改佛法中的五果正理。众生由七转识透过身口意的造业,就有习气之产生;习气是烦恼种子,储存于阿赖耶识中。种子在阿赖耶识中不停的流注,而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及阿赖耶这八识心王中,各自的种子都是不断流注的;而同类种子前后相续不断,八识识种也都是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其间错综复杂,唯佛方能尽知,何得谓无三世因果?何得谓无今世因果?又:古今中外,每有五、六岁小儿,具宿命通,能偕其父母往至前世所住家庭,认其眷属,并取其珍爱秘藏之物,何得谓无三世因果?既有三世因果,而见闻觉知之有间断妄心,既不能由此世而至来世,则今生所造一切业行所形成之异熟果种及等流习气种,必有另一非见闻觉知之心执持往至来世,此心即是如来藏也。若无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佛教的三世因果概述二、业1、身口意三业2、共业和别业3、定业和不定业4、善业、恶业、无记业三、因缘1、亲因缘2、等无间缘3、所缘缘4、增上缘四、果报1、异熟果2、等流果3、士用果4、增上果5、离系果五、对因果规律的误解1、因果是自作自受的2、因果各业不同3、一业多果,多业一果4、因缘果报的运作由心造六、运用因果利益无边一、佛教的三世因果三世因果指的是前世造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等流转无量生死。常为无我之所惑乱。善男子。如是菩萨位阶十地尚不了了知见佛性。何况声闻缘觉之人能得见耶。复次善男子。譬如仰观虚空鹅雁。为是虚空为是鹅雁。谛观不已仿佛见之。十住菩萨于如来性知见少分亦复如是。况复声闻缘觉之人能得知见。善男子。譬如醉人欲涉远路蒙[耳*龙]见道。十住菩萨于如来性知见少分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渴人行于圹野。是人渴逼遍行求水见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不生灭之主体识中、有诸异熟及等流种子流注变易,故非是常,故有作用。唯如来藏非有变易(主体自在、不生灭、不增减故),非无变易(内有异熟果种及修道清净法种流注变易故)。非有作用(离六尘见闻觉知而于五位中寂照不灭任运随缘而不动故,醒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成死尸)。故唯如来藏非常非无常,非有变易非无变易,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名为中道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不生灭之主体识中、有诸异熟及等流种子流注变易,故非是常,故有作用。唯如来藏非有变易(主体自在、不生灭、不增减故),非无变易(内有异熟果种及修道清净法种流注变易故)。非有作用(离六尘见闻觉知而于五位中寂照不灭任运随缘而不动故,醒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成死尸)。故唯如来藏非常非无常,非有变易非无变易,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名为中道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847,c3-4)是以虽非第一义谛,亦非非第一义谛,以此方便而接引成道故!是以当中阴身现起之时,不必更作他想,当知阿弥陀佛殊胜大愿,自知已死,不必更求此世之后有,当作诸多方便,信靠弥陀世尊,称念回忆此生所念佛之心,如是忆佛,求佛接引,虽有亲缘之男女相出现,不当接近,知道五欲乃是轮回生死根本,如今已死,当可喘息休歇,即当摄心正念,惟生极乐,纵有他般因缘,从极 | 三摩地 2018-07-21 |
|
直到有一次儿子在家中,有因缘遇到导师前来亲自开示,对佛法真正信受以后,便在讲堂共修三年多,受了熏习,后来又证悟,让他亲自证实“因果、如来藏等流”之真实不虚,才能让他痛改前非,现在亲朋好友都赞不绝口。又想到我沉迷于……,这次禅三前也发愿戒掉;而我那心直口快的同修,最近也让我耳根变得非常清净。故一想到讲堂共修之熏习,及佛菩萨加持力 | 三摩地 2018-07-20 |
|
寻时鲜于叔明令狐峘等流南海百姓。至贞元六年往游五台居无定所。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于佛光寺。先食讫俨然坐化。春秋七十二。腊四十三。十一年阇维获舍利一升。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建塔于佛光寺。贞元六年庚午岁也。或云名著疏解弥陀经焉。唐庐山归宗寺智常传释智常者。挺拔出伦操履清约。遍参知识影附南泉。同游大寂之门。乃见江西之道。元和中驻锡庐山归宗净院。其徒响应其法风行 | 三摩地 2018-07-19 |
|
从另一个方向来说也真的是「为善被害」,因为当众生的五阴造作各种善事时,一定是为了求后世生天享福、求眷属、求合家平安等流转生死的种种法,于是死后必然要再世世流转不停;那么真实的「吾」就无法脱离三界生死流转,岂不也是「为善被害」了吗?然后佛陀接着说:「文殊师利啊!你的真实『我』的境界之中,从本以来就没有三界世间里的『我』,也没有三界世间所说的『人』;当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