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来既然是无上正等正觉,证得最终究竟之觉悟,为何还不直接说出这些法的内涵呢?10.所以不管怎么说,抱持抵触这些想法者,就是恶邪见,这样的人还可以自称为比丘吗?我们可以说,圣教中的大乘法不是一般众生可以理解,也不是一般声闻可以了解,所以如来不欲为之说明,可能会有一些人产生疑窦:如果是像你说的这样,为何当时的大阿罗汉们没有去请示佛陀,将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想要作到这一点也很困难!因为到了末法的时代,许多的外道法,都掺进佛门里面来;特别显著的就是西藏密宗,把一切外道所说的法全部都搜集起来,都容纳进密宗里面来,然后冠上佛法的名相与果位,再把这一些外道法高推,来放到三乘法的顶头之上,说这是释迦佛所未曾说过的法,是比释迦佛的法更高的无上密法;说密宗的男女双身合抱享受欲界淫乐的“佛”才是最究竟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来既然是无上正等正觉,证得最终究竟之觉悟,为何还不直接说出这些法的内涵呢?10.所以不管怎么说,抱持抵触这些想法者,就是恶邪见,这样的人还可以自称为比丘吗?我们可以说,圣教中的大乘法不是一般众生可以理解,也不是一般声闻可以了解,所以如来不欲为之说明,可能会有一些人产生疑窦:如果是像你说的这样,为何当时的大阿罗汉们没有去请示佛陀,将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获一切智成等正觉。具足如是诸妙功德号之为佛。言佛德者即佛身中。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三解脱门三示导六神通。随心三摩地四智二智。离于知境断烦恼障及所知障。离诸习气。无功用道起如如化。若远若近游止自在无有障碍。于一芥子能纳无量诸妙高山。如是功德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悉皆具足。又从一劫至无量劫。寿命自在无能损减。于神境通往来变现。无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供佛的功德我们要回向无上正等正觉,因为我们是菩萨!发愿将来要成佛的。不是像众生贪图未来世的果报。我们是要用供佛的功德让我们未来世行菩萨道的资粮足够。如果教导众生供佛这样的功德更大,如果自己也供佛然后也教导众生供佛,这样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而弥勒菩萨又说真正对如来的供养,就是行菩萨道,依教奉行修学一切波罗蜜...等。所以我们行菩萨道努力修行也是真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想要修学解脱道的根本,第一个就是一定要先持五戒,一定要对众生持这五种无畏施的;乃至于说,如果没有这五种无畏施,也就是说不持这五戒的话,你想要证得佛菩提道的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果,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其实这五戒为什么说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因为它有功德,所以才会有无量无边的福德。这是前面一段。那第二段,佛又继续这么讲说:善男子!若受戒已,当知是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不但能够让众生不再生死轮转、不再堕入三恶道中受苦,甚至能够让众生在未来得到解脱,甚至修学菩萨道,生生世世都法财、世间财无量无数,还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利益其他广大无量的有情众生。所以像这样来教化众生,是能够让众生在未来无量世都得到广大利益的,所以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大施主啊!而在今生捐助的大量善款,却只能够让众生在这一世短暂的生命中得到利益,相比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不但能够让众生不再生死轮转、不再堕入三恶道中受苦,甚至能够让众生在未来得到解脱,甚至修学菩萨道,生生世世都法财、世间财无量无数,还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利益其他广大无量的有情众生。所以像这样来教化众生,是能够让众生在未来无量世都得到广大利益的,所以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大施主啊!而在今生捐助的大量善款,却只能够让众生在这一世短暂的生命中得到利益,相比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多数的凡夫只希望受乐而避苦,所以绝对不会想要把该受的苦提前来受;但是深信因果的菩萨想法就会不一样,会认为造因受果是无法逃避的,造作了恶业就该要受报,能够提前受,早点了结这段恶因缘,所以会坦然欢喜的面对,何况提前受该受的恶报可以转轻,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关于定业可转的道理,佛陀在《大般涅槃经》的〈师子吼菩萨品〉当中,有作过更详细的说明;在这段经文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佛陀示现六年的苦行,当祂作为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祂所作的这苦行中并没有办法导引祂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要佛道的不是靠自己身体上的受苦,这样受苦是不究竟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说,众生所忧虑的是不是会受到佛法中的约束,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乃至于我们可以看到说,净土世界的五欲到底有多好,世间上所说就是在五尘的受用,五尘里面包括色尘,你所面对的世界是多么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有一件事特别要叮咛,凡是所作的种种善行,最后都要将此功德,全部回向于求无上正等正觉,而不是求来世的有为福德。因为在无有边际的生死轮回当中,有为的福德最后还是会享用完毕,而没有剩下。到那时候,不仅没有福德来庄严,而且还要受种种贫穷下贱的果报,导致自己一直在三界中轮回生死无法得到解脱,倒不如将自己所作的种种善行,全部回向于无上正等正觉,不仅自己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大乘菩萨的修行之路则是要相当的长久,因为所有菩萨一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才能究竟圆满佛道;而成佛的唯一标准,是要净除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中烦恼障的现行以及习气种子,并且还要断除所知障的随眠种子;此外,还要以六度、四摄法来摄受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因为摄受有情共同修学菩萨道以成熟有情,就是在摄受自己的佛土、在庄严自己的佛国净土。一般说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末法时代真善知识难寻难觅,凡夫众生不具择法眼故,全赖往世所植福德因缘始得遇见亲近真善知识,亦能亲近无上正等正觉微妙。为求开悟明心之学人当努力修集三福德:一者布施,二者修定,三者修除性障。若能具足如是三种福德,不问修道时劫远近,皆成久学菩萨,能超越众人。菩萨道的成就,是以福德为基础,始于十信位之广修外门六度万行,或三贤位之内门六度万行,或初地乃至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想要修学解脱道的根本,第一个就是一定要先持五戒,一定要对众生持这五种无畏施的;乃至于说,如果没有这五种无畏施,也就是说不持这五戒的话,你想要证得佛菩提道的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果,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其实这五戒为什么说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因为它有功德,所以才会有无量无边的福德。这是前面一段。那第二段,佛又继续这么讲说:善男子!若受戒已,当知是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在《金刚经》里面讲的,就是须菩提首先请世尊开示:【“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须菩提问佛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发了大心,想要成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发了成佛的心——如果他发了成佛的心,他要如何安住其心呢?如何降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诸佛菩萨来到人间所说的法都是以无上正等正觉成佛的法为目标!而不是只说成为阿罗汉的阿罗汉法!这一部分让我们知道如来藏──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我们再举一段来说明:【如摩尼宝体性清净,若有置于日月光中,随其所应各雨其物。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与习气合变似众色,周于世间。若无漏相应,即雨一切诸功德法。】──《大乘密严经》卷3里面告诉我们说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着。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能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悕望疾得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着。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能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悕望疾得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是说,你可以变异所有的诸法,异地而熟,然后异时而熟,可以让你的菩萨法成就,最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最后再把异熟识这个名称舍掉,变成无垢识。所以,阿赖耶这个体性是可以灭除的,所以又可以称为叫灭阿赖耶;但这个心体是没有办法灭除的,这个心体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又一心有八个识,所以这八个识,实际上这八个识的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因此,经典并没有离开常住法,来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每一位众生本来具足的菩提法种都在自己的阿赖耶识藏识中;如果能够碰到让我们明心见性乃至能够成就佛道的真善知识,就能够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透过身口意三种修行的磨炼,就可以永远断除烦恼障以及所知障,未来就可以证得佛地无垢识的常住身了。经文已经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祂是同一个心不是两个心。最后作个结论:综合上面整个分析结果,知道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祂们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