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若是想说我与别人是一体,别人的长处就是我的长处,别人的德能就是我的德能的话,那么是不是别人成佛了,就等于是我也成佛了呢?那么我是不是不用修学,就等着搭便车而成佛就好了?所以我们应该是要这样思惟才是对的:诸佛与众生的本心如来藏,都是一样清净无染的,也同样具有无量的功德大能在其中,只是因为众生被所知障以及烦恼障所障住,所以那些功德无法显示出来;因此我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菩萨却是与二乘人不同,如果菩萨不证涅槃的话,终将无法成佛,所以佛才要为菩萨们很详细解说涅槃的种种内涵,让菩萨们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接下来探讨《心经》所说真心另外一个体性——无智。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智慧可言,有智慧的是真心所生的七转识当中的意识,能够很详细地分别诸法,使得三乘行者变成很有智慧。譬如声闻透过意识来观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旦末那识意根,心悦诚服去归顺如来藏,转依的过程就快;当末那随着意识的如理作意观行而开始转依如来藏以后,将不会再经常和其自身之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染污性相应(意识因末那之转变,在六尘相之攀缘妄想也会随着相形减少),久了就逐渐和如来藏之大悲心(出生万法而不求回报);平等心(无人我相,默默为众生做事从不计较);恭敬心、谦卑心(对众生唯命是从,比小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听闻了解和修行《法华经》的教法,这人离无上正等正觉(成佛)还远得很。如果能够听闻、了解、思惟、修习《法华经》的教法,他就离成佛不远了。▲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遗教经》)[今译]懂得知足的方法,就是处在宝贵、快乐、安隐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说完,龙女突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立即前往南方垢世界,坐在宝莲花上,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除了女人有五障的分别法执,龙女不但是女人,而且只有八岁,还顿悟成佛。女人不能成佛的说法,不是破除了吗?-----2016-03-03佛法无边 (原标题:何为男身七宝,女身五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有无量的比丘、比丘尼证得解脱道的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无量的人与天人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乃至发起成就辟支佛果的心。一切大众听闻佛陀说法完毕之后,都欢喜信受、奉行不渝,向佛陀礼拜后离去。这个故事是在讲摩耶夫人的故事,摩耶夫人是净饭王的妻子,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摩耶夫人于佛陀出生后不久就过世了,舍报后往生到忉利天,于是摩耶夫人的妹妹&mdash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今日能够出家,受持戒律,供养恭敬年长有德的人,修学到了四禅,这些善因,将来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要听他出家啊!因此如果有人出家,积集持戒的善根,就像是今日的印顺法师一样,但又是不信三宝,毁谤大乘佛法,当然还是入地狱无疑,然而这些善根总是将来可以得作未来成佛的因缘,所以以这些恶业的缘故,还是要到地狱走一趟,乃至多趟,这个不必说,也应当知道,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佛陀的教诲,是要教导我们认识生命的实相——根本心如来藏的体性,然后才能够让我们捨弃生死轮迴的洪流,从现在的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当中解脱出来,才能够真正的安忍而不造恶业,才能够勇于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乐于救护众生、修菩萨行,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像这样不愿接受,自外于之外,对自己到底有何益处呢?现在还有许多附佛法外道团体的,冒用佛陀的法王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隐处。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慈。诸比丘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和尚;那功德田则是,从最初只知道佛法修证方向的这个向位的修行人,乃至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十方诸佛,这个是功德田;另外贫穷田,则是一切贫苦困厄的人。从这些分类很清楚,佛教是将父母的地位,和师长、和尚甚至与佛法僧三宝,同样恭敬看待为敬田,都是一切人天应当恭敬的。而且因为父母给予子女养育教导的深恩,即使子女尽千万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和尚;那功德田则是,从最初只知道佛法修证方向的这个向位的修行人,乃至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十方诸佛,这个是功德田;另外贫穷田,则是一切贫苦困厄的人。从这些分类很清楚,佛教是将父母的地位,和师长、和尚甚至与佛法僧三宝,同样恭敬看待为敬田,都是一切人天应当恭敬的。而且因为父母给予子女养育教导的深恩,即使子女尽千万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如果是勤修十善业道,那么就一定有福也有德,并且能够得到证悟三乘菩提的因缘,永远不入三恶道,乃至可以获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果报。所以说十善与十恶之间,一出一入的差异非常的大。有智慧者应当要弃舍十恶业道,要勤修十善业道。各位菩萨,希望您在听完我们这三集的说明以后,能够建立起正确的福德修集知见,弃舍会不断漏失功德法财的十恶业道,努力实践可以迅速增长福德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经中也有提到:修学六波罗蜜里面的忍波罗蜜,也能够消除先世的恶业;譬如佛陀在《金刚经》中,也有为须菩提开示说:如果能够受持此经如来藏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的话,那么这个人过去所造作的罪业,因为被人轻贱而能够安忍于如来藏境界的缘故,那些恶业就会消灭,不须再去受报,未来也一定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经由上面的说明,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由于每一位有情都是由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因为证得这个理,所以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三宝都是归于这个理。这个理是哪一个理呢?这个理就是如来藏法,就是大乘法,就是第一义谛,也就是说衪不是第二,而且这个法是没有一个法可以跟衪来相比的;而且除了这个法可以究竟觉悟以外,没有其他的法。所以法门虽然说有非常多的门径可以来修学,但是这个究竟理却是只有一个。所以违背第一义谛的一定是恶,遵循第一义谛的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菩萨摄受众生,是为了让众生逐步能得到解脱的功德,乃至于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而能够究竟解脱;这并非只是为了要满足众生眼前于世间法上的所求以及执著。所以,就会视众生的根性,而以各种方便来摄受众生以及调伏众生。因此,在向佛菩萨一心祈求之后,我们应该要瞭解,佛菩萨会以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来摄受我们;而不是只会依照我们因为贪瞋痴等烦恼而对世间境界产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从这段圣教也知道,佛陀常常放光加持,让众生得以因此而发起成就佛道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而不会小心小量小器的自认为自己是小根器者。这样的加持劝请,也让这些人发起菩萨性,不要落入声闻、独觉的二乘种性当中。所以,佛菩萨有时候会透过示现瑞相的方式,让这些众生发起菩提之愿。例如,有的人念佛的根性偏于声闻,属于中品生人,但是透过佛陀示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陀说:「如果我们能够守护自己的口业,并且把守护口业的这样一个行为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回向早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那以后当我们成佛的时候,就会成就如来梵音相这样的一个功德。」所以,如何让自己不要口出恶言,让自己出口皆善言,这是我们守护口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12-04 (原标题:恶语其实伤的是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菩萨摄受众生,是为了让众生逐步能得到解脱的功德,乃至于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而能够究竟解脱;这并非只是为了要满足众生眼前于世间法上的所求以及执着。所以,就会视众生的根性,而以各种方便来摄受众生以及调伏众生。因此,在向佛菩萨一心祈求之后,我们应该要了解,佛菩萨会以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来摄受我们;而不是只会依照我们因为贪瞋痴等烦恼而对世间境界产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如果想要求取无上正等正觉的话,那么就应当身心恭谨、和颜悦色、慈眉善目、温言软语来摄受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并且远离瞋恚心。这样在成佛的过程中,就能少受许多无意义的辛苦与障难,并且能够广利众生而早日成佛。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早证菩提!-----《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66集七种施因缘-不减损财物的布施》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七种施因缘-不减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如果是勤修十善业道,那么就一定有福也有德,并且能够得到证悟三乘菩提的因缘,永远不入三恶道,乃至可以获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果报。所以说十善与十恶之间,一出一入的差异非常的大。有智慧者应当要弃舍十恶业道,要勤修十善业道。各位菩萨,希望您在听完我们这三集的说明以后,能够建立起正确的福德修集知见,弃舍会不断漏失功德法财的十恶业道,努力实践可以迅速增长福德的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