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在玄奘大师西行取经之前,中国的佛法文化一直处在对第九识和真如的误解以及纷争之中,一直到玄奘大师译出了《瑜伽师地论》,并且阐释了佛法的真实理,才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真谛三藏法师,他不了解大乘佛法里面所说的每位众生都有八个识。所以他擅自的在第八识上面增加了第九个识。可是佛陀教示弟子的典籍当中,第八识是万法出生的本源、就是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也就 | admin 2024-06-15 |
|
公元2003年正觉讲堂退转者认为他们没有说“真如”是“第九识”,然而他们却主张:“真如出生了阿赖耶识,是故真如与阿赖耶识非一亦非异,同是第八识心。”[ 平实导师,《灯影—灯下黑》:【彼等既已倡言:“真如为体,阿赖耶识为真如之用,是故非一亦非异,同是第八识心。”此说绝对不通!详见《学佛之心态》附录四:《略说 | admin 2021-02-02 |
|
[9]阿赖耶的体性修断了,就是分段生死现行的执藏性断了,断了之后就不再有阿赖耶性了,只剩下异熟生、异熟灭的体性,就叫作异熟性,所以这时的第八识改名叫作异熟识或第九识,但其实还是原来那个第八识心体,并没有多出了一个识。只是内容种子有所改变了,为了方便区别他跟阿赖耶识的阶段有所不同,借以显示修证阶段的差别,所以有时方便将他叫作第九识、异熟识。[9]一千年来, | admin 2020-06-08 |
|
思惑断尽了以后,第八识的阿赖耶体性消失了,才改名叫做异熟识,这时才是叫做第九识,但仍然是第八识心体,只是内容有了一些改变——分段生死的思惑种子断了,所以改名为第九识,并不是增加一个识出来。这个第八识,在阿赖耶识的层次时,祂也是可以称为异熟识的,是双具阿赖耶性与异熟性的,是双具阿赖耶识与异熟识名的;但是因为阿赖耶性很重,所以从重立名,所以通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这个时候还有一念无明分段生死的习气种子随眠于异熟识--第九识中,还得要修断它们;这些种子随眠,你如果还没有断尽,你的第八识心就不是究竟的清净,所以不能称为无垢识,还不是无垢识;所以就还有不净的种子等待继续进修而断除,那就是说还有变易生死,还没有完全的不生不死,所以这个第九识心(第八识)还不是真正的如,所以还不能称为真如。这个阶段中的第九识心,也还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真实如来藏》如来藏从本以来离见闻觉知;当来成佛之弥勒菩萨,于其传授与无着菩萨之《瑜伽师地论》中所说亦复如是,同于世尊所说经无二,皆言如来藏即是凡夫地之第八阿赖耶识,即是无学地之第八异熟识,方便说为第九识;亦言此第八识于成佛时,改名真如,方便说为第十识,同是原来之第八识体,佛地仍是只有八识和合运作。弥勒菩萨于《瑜伽师地论》中,皆言如 | admin 2020-06-08 |
|
思惑断尽了以后,第八识的阿赖耶体性消失了,才改名叫做异熟识,这时才是叫做第九识,但仍然是第八识心体,只是内容有了一些改变——分段生死的思惑种子断了,所以改名为第九识,并不是增加一个识出来。这个第八识,在阿赖耶识的层次时,祂也是可以称为异熟识的,是双具阿赖耶性与异熟性的,是双具阿赖耶识与异熟识名的;但是因为阿赖耶性很重,所以从重立名,所以通 | admin 2020-06-08 |
|
虽然断尽一念无明而改名第九识--异熟识、庵摩罗识,但仍有一念无明的习气和法执的异熟种子,仍须继续修行。直到佛地断尽习气及尘沙无明,才改名为第十识--无垢识、真如。未到佛地,不能称为真如。因此明心的人所谓的真心真如,其实只是阿赖耶识,是真如的前身,为众生方便说为真如。 | admin 2020-06-08 |
|
不明白一念无明和定学,以为不打妄想、直进向前看,没有语言、文字、形相就是第九识的境界,这是很大的错误。《正法眼藏‐护法集》世尊跟我们解释说︰「此四住地起一切烦恼故为始起四住地。」那就是说这四住地的无明生起一切的烦恼,这种烦恼叫做「起烦恼」,就是一念无明烦恼。世尊又解释说︰「其四住地前更无法起故,故名无始无明住地。」那就是说,在凡夫众生还没有明心见性 | admin 2020-06-08 |
|
![]() |
另一方面,如来藏执持有情无始劫来所造作的善、恶、无记法等种子,可以经由三大无数劫在佛法上的熏修,转变如来藏中执藏的染污种子,直到佛地终于究竟清净不再变异;虽然种子有所转变,但是心体还是同一个如来藏心----因地又名为阿赖耶识,这时是还具有阿赖耶性,也就是集藏分段生死种子的体性,让众生还会因为这些生死烦恼种子的缘故,又再受生而轮转于三界中不得解脱;因此如 | admin 2020-02-18 |
![]() |
[9]阿赖耶的体性修断了,就是分段生死现行的执藏性断了,断了之后就不再有阿赖耶性了,只剩下异熟生、异熟灭的体性,就叫作异熟性,所以这时的第八识改名叫作异熟识或第九识,但其实还是原来那个第八识心体,并没有多出了一个识。只是内容种子有所改变了,为了方便区别他跟阿赖耶识的阶段有所不同,借以显示修证阶段的差别,所以有时方便将他叫作第九识、异熟识。[9]一千年来,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说有十个识的人他说:第八识叫阿赖耶识、第九识叫异熟识、第十识叫无垢识,所以总共有十个识。但是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其实都是第八识,祂只是因为第八识有阿赖耶性,所以叫阿赖耶识;因为第八识有异熟性,所以我们就称祂叫异熟识;因为阿赖耶性、异熟性都被灭掉了,已经没有染污了,所以我们就说第八识叫无垢识,也就是成佛的时候第八识就叫作无垢识。所以不会有十 | admin 2020-02-18 |
![]() |
虽然断尽一念无明而改名第九识--异熟识、庵摩罗识,但仍有一念无明的习气和法执的异熟种子,仍须继续修行。直到佛地断尽习气及尘沙无明,才改名为第十识--无垢识、真如。未到佛地,不能称为真如。因此明心的人所谓的真心真如,其实只是阿赖耶识,是真如的前身,为众生方便说为真如。《正法眼藏‐护法集》 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是佛,末得尽智故,末得法空故。明心见性之人 | admin 2019-04-24 |
![]() |
不明白一念无明和定学,以为不打妄想、直进向前看,没有语言、文字、形相就是第九识的境界,这是很大的错误。《正法眼藏‐护法集》 世尊跟我们解释说︰「此四住地起一切烦恼故为始起四住地。」那就是说这四住地的无明生起一切的烦恼,这种烦恼叫做「起烦恼」,就是一念无明烦恼。世尊又解释说︰「其四住地前更无法起故,故名无始无明住地。」那就是说,在凡夫众生还没有明 | admin 2019-04-24 |
![]() |
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从凡夫地一直到佛地都是常住不灭的心体,只是改名称而已,仍然是第八识心体,没有所谓的第九识、第十识。所以,任何人都不可以创造第九识、第十识。佛在三转法轮当中,就是以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及第八识心的无量功德体性来称呼第八识心。譬如在初转法轮的阿含诸经中,或说为涅槃、本际、实际、诸法本母、入胎识等等;在《央掘魔罗经 | admin 2019-04-17 |
![]() |
[9]阿赖耶的体性修断了,就是“分段生死现行”的执藏性断了,断了之后就不再有阿赖耶性了,只剩下异熟生、异熟灭的体性,就叫作异熟性,所以这时的第八识改名叫作异熟识或第九识,但其实还是原来那个第八识心体,并没有多出了一个识。只是内容种子有所改变了,为了方便区别他跟阿赖耶识的阶段有所不同,借以显示修证阶段的差别,所以有时方便将他叫作第九识、异熟识 | admin 2018-12-27 |
![]() |
在这之前,真谛三藏法师别立第九识,他倡言第九识是第八识的所依,而且主张第九识纯然无为、没有作用;这些说法都是因为真谛三藏法师没有亲证第八识,所以不了解有情的第八识如来藏,其实祂本身就是究竟的心体。而如来的无垢识,也就是学人因地的时候第八识如来藏,这第八识如来藏本具有一切有为与无为功德,而不是只有清净无为而已;而且这清净无为性,正是第八识如来藏的所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真谛三藏法师并没有亲证佛法的根本──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他误会了《摄大乘论》中所说的佛法根本,而自行把第八识本自清净无为的体性,独立出来建立为第九识,因此他撷取《瑜伽师地论》部分的内容,并且扭曲其中的原意,而译著了《决定藏论》,并且进一步主张:第八识是依第九识而有。他又根据《无相论》而节译出另外的两部论,不断大力地宣扬有第九识的存在,这导致后代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一直开示说阿罗汉入了无余依涅槃之后,是要灭尽十八界的,换句话说,连意根第七识也要灭掉;那么请问一下,这个时候却不是断灭的境界,请问:这样怎么有可能说第七识是万法所依的心呢?有没有可能说,这个万法所依的心是第九识呢?好,第八识又叫作阿赖耶识,二乘无学圣人乃至说菩萨七地满心之后,如来藏不再有集藏分段生死的集藏性,也就是阿赖耶性,这个时候阿赖耶识改名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没有办法舍离虚妄的心意识的关系,都会落在意识以及其所相应的境界,很少会去想到第九识、第十识。因为他连第七识跟第八识都否定,或者是根本没有办法观察到第七识,更不要说可以去亲证到第八识。那这样就会落在意识跟祂所相应的种种境界,就会产生很多歧路。那这里也方便的来为大家作一个简单的说明:第一种状况叫作常见,执取见闻觉知心为常不坏心,虚妄的认为说,这个心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