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稳坐自心如来藏,试看天下谁能敌?其次我们明白,冤亲债主也是有情众生,也有如来藏和第七识末那识,所以有一定认知能力,而且和我们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否则它为什么找你不去找别人?既然是有情众生,我们就应当有慈悲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想它也够可怜的,连个人身都没混上,怎么能听闻佛法?好容易等了千年万载,认识的人当中才出现了你这么个大乘佛子,赶紧跑来让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欲界人间的有情,他必须有第八识阿赖耶识以及第七识末那识入胎,执持受精卵,藉着母血所供给的地、水、火、风四大,渐渐地变现五色根;随着五色根的渐渐,末那识能够触法尘,就能生起了意识。那意识要依末那识触法尘而后才能现起,以末那识为意识生起以及运作的所依根,因此第七识末那识也称为意根。因为意根不是独独祂本身就能够自己存在的心,必须要依着第八识阿赖耶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其实都只是在自己第八识所示现的内相分里面,从来没有离开过第八识所示现的境界。意识就在这里面起种种分别,与末那识一起在内相分里面起贪爱厌憎。第八识在梦境当中,不随你起贪厌及分别,祂源源不断地流注内相分种子,使得梦中的六尘境不断地现前;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要以断我见,就是要以未到地定为基础,而来证得四念处当中第三个观心无常,这一个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的观心无常,心主要指的是六识心,因为小乘里面没有特意地去讲第七识意根,更没有明确地去讲到第八识;因为小乘的修行,它只是要把这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要如实现前去觉察。这一切有作有为,因为因缘而和合而造作所成的依他起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第七识意根恒、审、思量,既然意根也「恒」,如何现观祂的虚妄呢?请亲教师们慈悲开示。¬¬¬答:意根的「恒」,是说祂永远都在作用,除非是定性二乘人入无余涅盘,否则祂不会像前六识那样,有时不现行。意根虽然「恒」,但祂却是剎那变异的,而且祂的变异,不是自己所能作主的──由于这个缘故,所以说祂虚妄不实。¬如何看出意根是剎那变异的呢?例如,有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最后身菩萨受生于人间,具足蕴处界故名为有情;如是最后身菩萨有情,初夜明心后,复于夜后分、天将明时,因睹明星见性成佛,金刚喻定现前,前五识转生成所作智,第六识转生上品妙观察智,第七识转生上品平等性智,此乃有情一至七识及余五根所共证得之种智,是增上慧学一切种智故;此时因于金刚喻定之现前,亦令第八识真如转生大圆镜智,此亦是一切种智,合此四智而成一切种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意根是思量心,所以祂是另外一个心,祂就叫作第七识心,祂就叫作第七识心!但是除了这七识心以外,还有一个能够“识缘名色”的识;这个“识缘名色”的识就叫作第八识心。识缘名色的识,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那名色本身就已经具足了七识心;名是受想行识,再加上色,所以名色加起来本身就是七识心。那识缘名色,是哪一个识缘名色呢?名色所缘的识 | admin 2018-07-22 |
![]() |
至于贯串三世的心,共有二个,一个是能够受熏持种、记录业行的心,那就是第八识心;另一个,就是表现习气和执着性的心,那就是第七识末那。由于有这二个识的存在,才能够有因果报应和前后世性格的一贯性。假使意识单依五胜义根的头脑就可以出生,则所有人的智愚健衰就应该都一样,都依色法头脑而生意识故。假使说是基因有异而致各人心性果报有所不同,这也说不通,因为依照基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在这裡要说,这是因为此人工合成的DNA,它不具备如来藏,也不具备第七识,所以我敢预测,新移入的基因组尽管有可能对原细胞产生一些影响,却不大可能按新基因组的指示而表现新基因组的生命现象,就算有,那所谓的生命也不过是原细胞的宿主所拥有的,而非此人工合成的基因组有自己的生命,简单的说,科学家能做到的,就是好比器官移植,能够把一个人造的器官移植到一个动物身上,此器官尽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众生的六识觉知心,乃至处处作主的第七识意根,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尤其是六识觉知心,根本无法去到未来世,要如何让众生依靠而成就无量世的一切修行,只有本来不生也永远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才能让菩萨倚靠而长劫修学佛菩提道,也才能让声闻、缘觉二乘圣者修习解脱道,证入涅槃而不会成为断灭。况且众生接触的一切境界,其实都是自心如来藏所现,包括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如来藏祂没有要干涉一切有情自己的决定,祂让你的七转识心自己决定说,你觉得怎么样比较好,你就自己决定好了;你的六识心里面的意识聪明又伶俐,你的第七识心末那-就是意根,最后遵从这个意识心的决定,作了最后决定,最后这个决定就造这样的业来继续辗转、流转了。因此如来藏就让这个果报这么现起。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法界,就是拥有这样的实理。对于世间善恶,佛法解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将人的一心分为八个识:一者眼识,二者耳识,三者鼻识,四者舌识,五者身识(前面这五个识简称前五识),六者意识(第六识),七者末那识(第七识),八者阿赖耶识(第八识),称为八识心王。八识心王的每一个识既有自己独立的功用,又和合运作,是一个整体。譬如,眼识了别色彩,耳识了别音声,鼻识了别气味,舌识了别滋味,身识了别的是和身体接触物的冷热粗滑软硬以及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如来藏祂没有要干涉一切众生有情自己的决定,祂让你的七转识心自己决定说,你觉得怎么样比较好,你就自己决定好了;你的六识心里面的意识聪明又伶俐,然后你的第七识心这个末那-就是意根,最后遵从这个意识心的决定,作了最后决定,最后这个决定就造这样的业来继续辗转、流转了。因此如来藏就让这个果报怎么现起。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法界,就是拥有这样的实理。所以并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们所证的真如法身,却是意识心,不但没有证得第八识,甚至连第七识在哪里都不知道,这就是他们自以为是「无我」的无我法,其实还是常见外道的「我」;这一类人一直主张要永远保持觉醒,让自己的觉知心不灭,永远一念不生要保持我不灭,这其实就是我见与我执。由于这种错误的认定,以为觉知心不执着一切法,就是证得无我,其实就是我见。以上所说的是断见论者和常见论者的无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沙悟净这个角色,就好像第七识的意根末那识,随时贪爱执著我自己,以及我所拥有的东西,每一刹那都死抱着,一刻都不肯放掉;那龙马又是什么角色呢?龙马的功能是一个交通工具,它载着唐三藏到西方去取经。龙马在八识心王中的角色,是有情众生的物质身体,在欲界中没有这个物质的身体当作交通工具,光有八识心王,这个众生还真的什么地方都不能去。最后我们说到唐三藏这个角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们看现在讲唯识如来藏的人不是多起来了吗?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在前头把路开出来了;在这之前,大家都跟着印顺法师否定第八识、否定第七识,没有人敢公开的宣称第七、八识是实有法;但是这两年不是开始有人在宣讲了吗?这就是正面的现象,包括昭慧法师现在也承认有第八识了,他在报上登了一篇文章承认有阿陀那识,她以前接受印顺法师的思想是不承认有如来藏的啊!这就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要以断我见,就是要以未到地定为基础,而来证得四念处当中第三个观心无常,这一个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的观心无常,心主要指的是六识心,因为小乘里面没有特意地去讲第七识意根,更没有明确地去讲到第八识;因为小乘的修行,它只是要把这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要如实现前去觉察。这一切有作有为,因为因缘而和合而造作所成的依他起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沙悟净这个角色,就好像第七识的意根末那识,随时贪爱执著我自己,以及我所拥有的东西,每一刹那都死抱著,一刻都不肯放掉;那龙马又是什么角色呢?龙马的功能是一个交通工具,它载著唐三藏到西方去取经。龙马在八识心王中的角色,是有情众生的物质身体,在欲界中没有这个物质的身体当作交通工具,光有八识心王,这个众生还真的什么地方都不能去。最后我们说到唐三藏这个角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以五识为例来说,其俱有依共有四种:五色根为同境依、第六识为分别依、第七识为染净依、第八识为根本依。前五识必须缘于前五色根所对的五尘境,五识才能生起;若所缘的五尘境消失了,五识就随之消失,所以此五色根与五识同对五尘境取为现境故,因此五根是五识的俱有依;又称为同境依,即前五根与前五识缘同一境界之意。第六意识必须帮助前五识对五尘境作粗分别,并进一步再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将人的一心分为八个识:一者眼识,二者耳识,三者鼻识,四者舌识,五者身识(前面这五个识简称前五识),六者意识(第六识),七者末那识(第七识),八者阿赖耶识(第八识),称为八识心王。八识心王的每一个识既有自己独立的功用,又和合运作,是一个整体。譬如,眼识了别色彩,耳识了别音声,鼻识了别气味,舌识了别滋味,身识了别的是和身体接触物的冷热粗滑软硬以及身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