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我们就依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来略谈菩萨们:【讲义文稿】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开示云:【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善男子!是为菩萨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无上尊是最上第一的称号。若能了知成佛的次第、内涵与所证的解脱内容,以及佛菩提的境界相,念佛时一定会使戒行清净,就能快速取证解脱果,所以应当念佛。除此以外,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空三昧有很多种,我们这里只简说空、无相、无愿三昧的空;或者说空、无相、无作三昧的空。二乘人亲证空、无相、无作三三昧,但是世间定的四禅八定也称为三三昧,但这种三昧是通外道的,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无上尊是最上第一的称号。若能了知成佛的次第、内涵与所证的解脱内容,以及佛菩提的境界相,念佛时一定会使戒行清净,就能快速取证解脱果,所以应当念佛。除此以外,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空三昧有很多种,我们这里只简说空、无相、无愿三昧的空;或者说空、无相、无作三昧的空。二乘人亲证空、无相、无作三三昧,但是世间定的四禅八定也称为三三昧,但这种三昧是通外道的,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第202-203页中有如此开示 (原标题:入了等觉位以后,还要整整一百劫之中全力修布施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原标题:佛地为什么是“常、乐、我、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国王亲眼目睹这等惨状,非常的惊愕恐怖,内心十分后悔,没有及时接受白象的求救!就把散阇找来,说:『你把这头象,调伏得这么柔顺,为什么刚才在树林里,你不能牠呢?』这时候净居天的圣人,知道光明王发无上菩提心的时机到了,就用神通力,让散阇跪下来回答国王:『大王!臣子只能调理象的色身,不能调柔象的妄心啊!』国王又问:『有什么人既能调理象的色身,又能调柔象的妄 | 三摩地 2018-07-21 |
|
(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一辑,页91,正智出版社。)成佛之道有其进阶次第,佛说菩萨于三贤位之第六住修四加行及学般若,证悟藏识,生般若慧,渐渐通达而入初地,修学百法明门满足而入二地;二地持戒清净及修学千法明门而入三地,三地修增上心学四禅八定及四无量心,将至满心位方修五神通。此是真正成佛之道,首要乃在明自真心——成就中观,而后随入 | admin 2018-07-21 |
|
这个世间道的内涵有哪些呢?基本上我们分为三点来说:第一点,有的人是把世间人天乘的善业善道来行善当作是成佛之道,而且说把这个当作“究竟的成佛之道”;可是实际上成佛之道当中的内涵,是包涵了十善业道,可是并不能说十善业道就是成佛之道。举例来讲,有的人他一天到晚去布施行善或者是慈济众生,每天帮众生的病苦,照顾或救济危难,这是在佛法当中是属于人天乘 | admin 2018-07-21 |
|
修学声闻菩提的内涵之后,我们要如何来修道呢?修道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出家,第二种就是在家。出家就是剃头、着染衣,然后住到寺院去,或者是三衣一钵,然后人间、乞食,最后把三界的欲爱断除掉,这就是出家的修行。再另外一种就是在家修行,那他要修清净行,或者是叫作梵行;不管是修出家之行,还是在家的梵行,事实上,他都可以解脱于这个生死流转,只要他有那个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四圣谛法门的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谛,它是法界里的谛实之理。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圣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四圣谛法门的第一个就叫作苦圣谛,还有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谛,它是法界里的谛实之理。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三缚结:第一个断我见、第二个断戒禁取见、第三个断疑见。解脱果的初果须陀洹(声闻解脱果:初果须陀洹----断三缚结,二果斯陀含----薄贪嗔痴,三果阿那含----离欲界爱,四果阿罗汉----断三界爱),他所要断除的就是三缚结。初果人实证断除三缚结这个解脱业之后,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解脱于生死。初果接着进修,就要把欲界爱降伏,然后把它断除;如果是降伏大部分,就是所谓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其实部派佛教时期之后,所兴起的大乘,不是从声闻部派中兴起,而是外于声闻部派的菩萨们,所复兴的大乘教法,但不是第一次兴起,那已经是第二次兴起了。第一次大乘法的兴起,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宣讲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后,第三转法轮时开演的。这已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起!世尊在引领声闻及缘觉行者迈向大乘菩提道时,有的心量不够广大,只想求取三界生死的解脱,这些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第一个准则就是,佛菩提道必须要亲证每一个人自己本身的真如佛性。也就是说,佛菩提道判断的准则,必须要从亲证真如佛性开始;那如果还不能够亲证真如佛性的话,至少您所学到的道理,必须要让您能够有机会朝向亲证真如佛性的方向前进,这个才是叫作佛菩提道。这个里面牵涉到的道理,请各位菩萨先记住。因为是所谓的亲证,所以一定是自己亲身去体会证实,它不是一个口号,它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第一个准则,是要以断我见跟我执为核心,然后来谈四圣谛的道理。请大家再次注意到,我这里说的是要以断我见跟我执为核心的四圣谛。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前面还要特别强调断我见、我执呢?那是因为,四圣谛的内涵是苦、集、灭、道四个大的项目,但是这四个大的项目,由于它的言词非常的简单——苦、集、灭、道,关于这个苦集灭道的实质的内涵的阐述,可以有不同的阐述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近波罗蜜多修道位初地:第十回向位满心时,成就道种智一分(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法),复由勇发十无尽愿,成通达位菩萨。复又永伏性障而不具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由大愿故留惑润生。此地主修法施波罗蜜多及百法明门。证“犹如镜像”现观,故满初地心。入地前的四加行令烦恼障现行悉断,成四果解脱。分段生死 | 三摩地 2018-07-21 |
|
依佛在经中开示,法性有二种,第一是总相上的法性,第二是别相上的法性。声闻人只知道总相上的法性,只知道解脱的总相:断我见、断尽我执;舍寿后把所有的五蕴我、十八界我都灭尽而不再出生,就成为无余涅盘。声闻人不知道涅盘的别相,不能称之为佛。辟支佛也只知道总相,他也知道把我见、我执断尽了,把自我灭除了就是无余涅盘,就没有三界我、五蕴我、十八界我,也没有我所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个世间道的内涵有哪些呢?基本上我们分为三点来说:第一点,有的人是把世间人天乘的善业善道来行善当作是成佛之道,而且说把这个当作究竟的成佛之道;可是实际上成佛之道当中的内涵,是包涵了十善业道,可是并不能说十善业道就是成佛之道。举例来讲,有的人他一天到晚去布施行善或者是慈济众生,每天帮众生的病苦,照顾或救济危难,这在佛法当中是属于人天乘的善法,这个是属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何汇同五时、五乘和三转法轮三会?1、第一会初转法轮即阿含时,包括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2、第二会二转法轮即般若时,菩萨乘。3、第三会三转法轮即华严时、方等时、法华涅槃时,佛乘。菩萨修行成佛一共有五十二个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妙觉两个位次。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经典,又把这五十二个位次分为五位,即资粮位、加行位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