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菩萨观察至此,因而兴大慈悲,为众生说第一义谛法,令得有因缘证悟实相,度脱生死轮回,真正拔除苦痛,得究竟安乐。这才是菩萨大慈悲的真正意义,也是真正慈悲发起之所由。菩萨也依此悲愿而留惑润生,世世受生,继续救度众生,继续佛菩提道的修学。当然菩萨断尽思惑后,到了七地念念入灭尽定,如来藏中连最后一分得以留惑润生的思惑种子都灭尽了,也应当会入无余涅槃的;所以要 | 三摩地 2018-07-21 |
|
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上品下生者,……一日一夜莲花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第一节大菩提道--般若解脱道的佛法与邪见说完了,接下来讲般若及其邪见。般若究竟是什么?般若并不是讲无常空与缘起性空,如果用无常空、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那表示你这个人没有开悟,你不懂般若经。初转法轮讲的是无常空及缘起性空,如果二转法轮的般若也是无常空、缘起性空,那初转法轮应该就是般若了,然而初转法轮为什么不叫般若?二转法轮才叫般若?何谓般若?般若就是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他就想:因为我们这色身会坏掉,所以它是无常,无常就是一切皆空,一切皆空就是般若,这是第一类邪见。二、以缘起性空为般若:你们回去把诸方大师解释《般若经、金刚经、心经》等书拿来看,会发现这种人很多。桃园有一位很会作宣传的密宗居士喜饶根登,他的师父四川义云高居士讲心经,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缘起缘灭,所以般若经讲无人无我无寿者相,缘起性空就是般若。师 | 三摩地 2018-07-21 |
|
有些人就是因为无智,所以错误连篇的理解佛经的法义,还要误导论坛学佛者,诽谤第一因阿赖耶识如来藏是神我外道,诽谤弘扬的善知识萧平实,阻止人们学习,知道这个罪业有多重吗?大乘入楞伽经:【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念佛人到了这个境界以后呢!他来重新阅读念佛圆通章的时候,他的所知所见又是另一番境界,和以前不相同了!-----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篇第八章第一节<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原标题:「一句佛号概括事理」的真正意涵) | 三摩地 2018-07-21 |
|
第一阶段称为远波罗蜜多,这是指菩萨修学佛菩提道最初的无数劫,也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主要是指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的修行;菩萨在进入三贤位之前,必须先十信位之功德,具足菩萨种性,才能次第进修佛菩提道。一般而言,众生从初发心学佛,必须历经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信心;在十信位中必须经由闻熏,而发起信、进、念、定、慧等五种善根,在五根发起之后,再 | 三摩地 2018-07-21 |
|
针对密宗的严重误解佛法,提出法义辨正(见法义辨正的丛书《狂密与真密》第一辑第六章〈如来藏见〉)。以期重新弘扬世尊,并开导那些出佛身血者速速转念、坏其极重之业、而得冀真乘。我们当效法无著、世亲二位菩萨、同修会亲教师们及萧导师赓续佛陀的菩萨行,努力护持正法。众多菩萨种性的学人济济一堂,同心协力弘扬大乘佛法,则今时正是佛教未来万年基业之转折期,于此际令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里还有说到,如果要满足初地,入了初地之后要满足初地,还要修百法明门,因为这是别教菩萨的增上慧学,是不共通教菩萨跟二乘的;除此之外,还要对于百法明门一一验证,而能够通达虚妄唯识门跟真实唯识门的内容,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在入地之后,要永伏思惑而且要把它断除,成为慧解脱,也就是入地的时候就是真正要把声闻的四果能够有所实证;然后实证之后,再依于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是帮助众生证悟佛菩提的第一步,也是菩萨自觉觉他时应该特别注意的事情;因为,如果不告诉他那是错误的知见,那他就永远无法走回正确的修道之路,当然也就不可能有证悟的因缘了。经中说自觉觉他时得无违拒,才是真正的无瞋恨行。譬如有人过去如果一直是在毁谤你,后来他来向你忏悔,你就应该告诉他说:我接受你的忏悔,忏悔过后罪业就清净了,从此就把它丢掉吧,不要老记挂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是你们应该建立的第一个知见,你应该去观察你的导师、亲教师还有没有深重的众生习性?如果悟后还在习种性位里面,那就表示说这个人悟后没有进步,但并不是法有错误而使他这样。法有没有错误?引据三乘经典来印证,自己就可以很清楚了。我们要说的是:证悟了也只是发起见地的菩萨,他的般若见地还没有通达,离通达位的初地还远著;解脱果上的证量也还没有到达薄地(二果)、离 | 三摩地 2018-07-21 |
|
第一种是大悲之相,就是会哀愍一切受苦的众生。第二种是大信之相,就是会爱乐一切的大乘法。第三种是大忍之相,就是能够安忍于一切难行之行。第四种的大行之相,就是能够遍行六波罗蜜多。这是因为性种性菩萨的本性中,善根具足的缘故,所以就会显现出大悲、大信、大忍以及大行这四种性相出来。佛陀也在《菩萨地持经》当中曾经这么说: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六波罗蜜多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事实,那还情有可原;你知道了,而且和这个名师有缘,就应该救他;他误导众生,害那么多众生走错路,你也应该要救那一些众生嘛!应该这样才对!这就是说十回向位中的第一个初回向位之所应行,也就是救护众生离开众生相,也就是破邪显正而使他们能断除我见;如果初回向位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你做得下去,二回向、三回向的菩萨行就都不是难事了,都可以一步一步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其实还有很多人仍然还在二乘菩提之中:受了菩萨戒,却不以菩萨戒为主要依止,反而把声闻比丘戒、比丘尼戒作为第一依止,菩萨戒只是作为方便用的。法上也一样,总是把二乘解脱道当作佛菩提道的行门。因为他们熏习佛菩提不久,刚发心时又只学到声闻菩提的解脱道,而且是被印顺以错误的声闻菩提说成的佛菩提熏习成功了,所以还没有菩萨性的发起;你若一开始就对他说很胜妙的大乘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好了!这样介绍完了以后,诸位可以来分析及了解了:这五十三参中,现声闻相的出家菩萨总共有七位,其中六位是比丘、一位是比丘尼,这六位身穿僧衣而示现声闻相的比丘菩萨中,前五位的比丘,有四位比丘还在十信位中、一位比丘是十住位中的第一住初住位,都还没有明心。但是有一位比丘尼证量蛮高的,她已经到了十行位中的第四行了!也就是说,她已经明心而且是眼见佛性(眼见佛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陀接着说,要供养智波罗蜜,要供养智方,事实上还有四个事情:第一个就是要庄严菩提,庄严菩提,佛陀就有说,是因为修智慧而获得初地,也就是说在佛法的修证上面,如果要获得初地以上的证量,他一定要有修智慧的法门,获得智慧才有可能。其实不只是初地,其实在三贤位的七住位以上,也都要有实证智慧,这样才能够说他能够获得三贤位的智慧,才有可能入于初地,依于见道的通达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是从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所证的人无我来现观,因此他已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由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再去修断烦恼,可去修学一切种智,就是唯识、如来藏的增上慧学;然后这样次第转进;当他有一天到达初地--初地是法无我,什么是法无我?佛告诉我们说:「证得人无我的菩萨现观蕴处界空、无我、无我所,这叫法无我」;换句话说,法无我就是你从七住所证得的真如,反观得比二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说大海里面有十种相,所以称它为大海,而不可移夺,有哪十种相呢?第一个是次第渐深,海水它是次第渐深的;第二个、不受死尸,死尸一旦落到海水里,就会浮到水面,或者是被漂到岸边的;第三个、余水入中皆失本名,任何江水、溪水、河水一入到大海都称为海水;第四个、普同一味,一切的海水都是同一味的;第五、无量珍宝,海水中藏有种种无量的珍宝;第六、无能至底,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里还有说到,如果要满足初地,入了初地之后要满足初地,还要修百法明门,因为这是别教菩萨的增上慧学,是不共通教菩萨跟二乘的;除此之外,还要对于百法明门一一验证,而能够通达虚妄唯识门跟真实唯识门的内容,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在入地之后,要永伏思惑而且要把它断除,成为慧解脱,也就是入地的时候就是真正要把声闻的四果能够有所实证;然后实证之后,再依于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本篇主要是参考梁建初寺沙门释僧佑所撰《出三藏记集》〈上卷第十三‘安世高传第一,支谶传第二’,中卷第十四‘鸠摩罗什传第一’〉来介绍:这位伟大的万世译经师──鸠摩罗什菩萨,最后成为姚秦的三藏法师,传承了如来藏法的这一世事迹。又由于他此世处于篡位弑君、残民暴戾的暴君政权当道的年代,所以弘法非常困难,更令人敬佩。本篇有部分叙述,亦参考了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