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子若能证验种智,证验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深入现观诸法无我,双观诸法空相及空性实相,发起一切种智之少分智慧,名为道种智;斯则名为初地菩萨,非二乘愚人及凡夫异生所知,亦非明心见性而不学种智之禅宗祖师所知;唯有证悟如来藏后,随真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者,方能发起道种智而入初地,方知初地道种智之智慧。-----平实导师《楞伽经 三摩地

2018-07-22

只要多看导师之著作,不断听闻善知识每周讲解之第一义经典(现正开讲《维摩诘经》,超赞!)久而久之就愈觉亲切与熟悉了。佛法本来就在讲每个人自己如来藏的世界,是众生本有而且具足的,只是因无明而不能证知,所以不断向外攀缘、追逐,就像一位亿万富翁,忘记自己拥有万贯家财,却像乞丐般向外乞讨。如来藏就像明镜映现种种影相,众生无始劫来就活在自己的如来藏所映现的六尘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透过这样的思惟,你就发现,最好的第一时间的处理是先不要说话,然后静待这些因缘;除非你已经对这事情很清楚了,即使是如此也不需要对于一个情绪失控,或是说喜欢拨弄一些是非的人,来说种种的如理的话,因为他也可能不会接受。所以众生有千差万种根器的差别,我们在待人接物上就是要知道,你要知道有些人的心性,他就是不调柔,你跟他说东,他就可能来说西,他也可能没有 三摩地

2018-07-22

对能知的心与所知的境界,能取与所取就是能了别的我与我所了别的六尘,知道都是虚妄的,这是佛教四加行的世间第一,必须要有这个世间第一大智慧才能破除无明。这就是二乘法的出离观,才能出离生死。缘于名与色故而有六入,由于有七识心的名与五色根的色,则有色入、声入等六入;由有六入故,则有触;由有触故,则有受;由有受故,便有爱贪;由有爱贪故,便有取;缘于取支故,便 三摩地

2018-07-22

这位婆罗门彻底傻眼了,从没想到这个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人,在被自己刺杀后,心中没有一丝恐惧和怨恨,而第一念居然还在牵挂着自己,匕首再也握不住,双腿也完全站不住,扑通跪倒在大师面前。提婆看着这位,艰难的为他开示:你也不必难过,我一生追随龙树大师,知道什么应该珍惜,什么应该放弃。我有今天,也是业报未尽,本该如此,所以只有忍受,你也不要放在心上。我知道万法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个要修习的佛教的义理,当然就是如何去解脱于你所放不下的烦恼。学解脱道的方式很多,但是有两大的核心,第一个就是要如何去观行五蕴空?我们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空这个里面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所以五蕴空的观行,就是你要去观行、观看、观察这个五蕴里面都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接下来是因缘法,因缘法就是从无明缘行 三摩地

2018-07-22

▲若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砦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菩萨戒本经》)[今译]如果菩萨为贪图名利,自己赞叹自己的德行,毁谤他人,这就是第一重罪。▲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今译]如果听到别人讥讽毁谤自己,心中要能忍受侮辱;如果听到别人赞扬自己,反而要生惭愧之心。▲观诸众生,是佛化身,观于自身,为实愚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个律宗。顾名思义就是要律身口意,是以毗奈耶为本,然后宗奉律藏,所以叫作律宗。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到解脱的境界;乃至于进一步教导学人,进一步去广利有情、成就佛道。菩萨依于修学佛法的内涵或进程不同,那又会有在家分戒、出家分戒,然后合摄为什么?三聚净戒。可是,其实戒律应当是一切佛教大小宗派或是道场里面都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若受戒已,当知是人,为诸天人恭敬守护,得大名称。虽遭恶对,心无愁恼;众生亲附,乐来依止。阿那邠坻长者之子,虽为八千金钱受戒,亦得无量功德果报 三摩地

2018-07-22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企业家算是有钱人吧,可有报导说中国企业家的平均寿命低于普通人十岁;十多年前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认识一位刘老板,他是北京一家大型别墅区的投资人,一时烦恼想不开吃,第一次被发现抢救及时没死成,但他就是一心一意想死,所以没多久又一次吃,结果这次遂了他的心愿,这事发生在十多年前,他当时的身价已经上亿;还有人会说;我常年卧病在床,所以感到很痛苦;那么健康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个色阴,色阴主要就是五根,然后用五根去触五尘,所以色阴的功能是触。再来说受阴,受阴就是你能领受苦乐或者是不苦不乐,这样的一个受,我们就说是受阴。再来说想阴,想就是了知;不管你是有没有起语言文字的了知,都叫作想。再来说行阴,行就是决断的意思,决断呢,譬如说你决定了某一件事情就是这个样子,那就是决断,这就是行。或者是说你决定下一步怎么做,这样的心行 三摩地

2018-07-22

那我们从几则中来思考有哪些善行能成就「相貌庄严报」呢?在《佛说罪福报应经》卷1提到:「为人端正颜色洁白晖容第一。手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此处圣教量教导我们,相貌庄严之报乃从「忍辱」而来,忍辱有「世间忍」、「出世间忍」、「无生忍」、「悲忍」,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五辑提到:「所谓世间忍,就是在世间法上,能够安忍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在《阿含经》里面,所说的本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说,如果这个尊贵的族姓子,他是个尊贵的种姓,他想要出家来修学佛法,他有一个本心,那个本心就是想要解脱生死,那是他最初的根本,他想要解脱生死,所以说它叫作本心。在《阿含经》中,本心的第一个意思就是这个出家的本心。可是我们知道这个婆四咤婆罗门尼她不是出家,所以显然她的即得本心,这 三摩地

2018-07-22

我很温柔的看着他说:是啊,你还好,你可把我害惨了,告诉你,杀生是佛的第一大戒,杀一条命是要偿还一条命的,为了不让你去受这个报应,我替你做了,我来偿还。答应我,不要再第二次让我做这样的事好不好。老公看着我,点了点头说:好。从那以后老公就没再要求过买活物吃了,也许对一个不信佛的人来说他不一定相信因果,也许他是出于对我的尊重,尊重我于信仰的投入,这个结果 三摩地

2018-07-22

四、第一义悉檀:不在一切语言文字等表面意思来论议,直接以第一义实相之理指示,令众生依之而能真实契入大乘空性心如来藏理体,悟后而得之般若中观总相智[注1]及别相智[注2]之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乃至亲证地上菩萨无生法忍之道种智[注3],及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注4],大乘所谓即是专指此第一义悉檀而说,三种悉檀摄属「次法」的部分,用以帮助的。[注1]总 三摩地

2018-07-22

心中绕着以前人家教我的,反正诸法都是缘生缘灭,不是这样吗?哪来的不空的呢?如此说法几乎颠覆了以前人家教我的学佛观念啊!?这位善知识提醒了我,心经不是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是般若精华所在,是一般人所学不到的佛智,突然间冒出「楞严经」经书中的一句话:《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2:「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 三摩地

2018-07-22

众生的法身慧命也是在诸君的一念之间啊!如果有菩萨,有师兄们至死不改受是劝诫所改,如是至上正法也是熏习,哪里是没有未来正法修学可说呢?如是大家都知道:文殊师利菩萨是诸佛之师,当然是一切未来佛:众生的导师,如是智慧,于菩萨中,赞为第一;而其多生前,正是因为毁谤大乘佛法,所以到地狱道,受无量的苦楚,也因为如此,所以才会因为如是的因缘,知道实证了般若智慧, 三摩地

2018-07-22

面前一位心仪的异性,在看见她微笑的第一刹那,内心被小小的击中,有一股能量开始慢慢自心内向外蔓延,绵绵密密的在悄悄弥漫,在这个过程中,心跳也开始加速。自己的表情逐渐变化,开始向这位异性示好,回以微笑。这种绵密的撒网都在暗地里发生,再进一步,内心的小手就伸出去了,轻轻的触碰、试探,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彼此的扫描和检测,测试彼此能深入交往的程度,因着彼此都是 三摩地

2018-07-22

是否犯符合戒律要求?若有犯戒之念头产生时应于第一个邪念头生起时,立刻对治,回到自己所修持之正念上,莫让意根于邪念上继续攀缘滋生更多邪想、邪思、邪心行,而产生难以挽回之身口恶业果报。又『众生畏果不畏因』,众生心行放逸粗糙,造逐于感官享受,少有反省内观自身之生死过患,是故菩萨莫令众生,对持戒者有毁谤之事情发生,更不应该因为看见众生吃肉喝酒放逸造业,而令自心生起嗔 三摩地

2018-07-22

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即是法身。2.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3.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阿赖耶。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4.真如离心法,远离于分别。5.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6.如来藏为无始虚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