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对「有情无情同圆种智」的误解问:佛说:「一切山河大地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请问山河大地与众生如来藏有别吗?如何去除妄想执着呢?一切诸法缘起性空,杀父、杀母、杀阿罗汉者可以成佛吗?是否罪性本空?如来藏本来具足,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明烦恼呢?答:1.山河大地是由共业有情的如来藏依据共业种子所共同变现出来的,属于器世间色法,山河大地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做个结论说:除了布施以外,不可能得到二个果报:第一、自在,第二、解脱。因为布施可以获得世间富乐,无人能劫夺,所以自在。因为布施,所以远离我与我所的系缚而得解脱。------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杂品>第十九(原标题:明明有钱,却推说没钱的果报)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次他们拿月溪法师的东西来否定我们,我们就讲了《批月集》,后来出版时改名《眼藏——集》,当初即将开讲时,有好多人反对。我说:这里面有很多妙法是你们从来都不知道的,你们都不想听吗?当时他们不太相信:明心见性就了结了,还要再学什么法?没想到一开始讲,一念无明、无始无明、心不相应无明住地、上烦恼、起烦恼……等讲下来了,他们说:原来 三摩地

2018-07-22

有哪八个法呢?佛说:第一、寿命长远。依现在人类的寿命大多可以活七十几岁。除非别有因缘:佛说某个世界急着需要你,你要先赶快走,不然总是可以活上七十几岁;如果能活八十几、九十几岁,就可以为众生做更多事。若能活久一点,就能自利也能他利,如果只活三十几岁、四十岁就走了,当你修证即将到达最高峰时就突然走了,连自己都很难得到利益,又如何能使众生得到利益呢?就算 三摩地

2018-07-22

在《优婆塞戒经》的〈五戒品〉中,世尊也曾经对布施无畏作开示说:一切的布施当中,布施无怖畏最为第一。但是,世尊在这里所说的布施无怖畏并不是指狭义的无畏施,指的是受持五戒。因为如果我们受持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等五戒,众生会知道从今以后我们就不会再去恼害他们,所以能够让众生离开被我们所恼害的怖畏,并且不再怖畏我们会因为酒后乱性,而对 三摩地

2018-07-22

三界六道之中,地狱饿鬼畜生以维持生命为第一要务,整日为生存而奔波劳累;人道中的福薄之人也有如此的状况。可是那些衣食无忧之人,就会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但这方面的需求会因人而异,有人无事生非,有人谈古论今,有人寻觅仙迹,有人寻求佛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这多半是对精神食粮的需求。现在想知道的是,他们究竟在吃什么?!物质食粮和精神食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告诉我们,丈夫该怎样对待妻子呢?第一佛就要求我们要相待以礼,这个非常重要,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太太、进而就是尊重女性的含义。大家要注意这里,很多人都觉得佛法当中似乎总是重男轻女,但是佛陀在教育我们夫妇之道时第一就要求丈夫要尊重妻子,尊重女性,这是家庭和谐的大前提,然后再谈别的部分。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夫妻双方应该互相尊重,不论收入的高低,家庭出身是 三摩地

2018-07-22

学诚喇嘛以佛教界最高首脑的身份修学“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西藏密宗男女双身法,最后栽倒在空行母的的“莲花”(阴道)里,成为遗臭万年、千夫所指的佛教史上第一位汉僧喇嘛——假番僧真喇嘛!还有,就是名符其实的佛教界的“一粒老鼠屎”,无论他现在如何忏悔,内心都在地狱般心态中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着生不如死 三摩地

2018-07-22

她的话使我一时为之语塞,由于我不知道她看到的是什么书,也不能下任何判断,但是,我仍然对这位我素来尊敬的朋友说:佛教绝对是男女平等的,我们不必管你看的书上怎么说,从两点小事就可以证明,第一是,在佛教的大菩萨里,许多菩萨都现女相,例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可见女人成佛得道是没有问题的。第二是,在佛陀的时代,佛教的僧团就有比丘、比丘尼,在家也有优婆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凡是修行的这条路,如果没有任何的因果存在的话,那当然修行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对于因果的信念,我们都觉得那都是踏出了很好的第一步。可是对于这样子,我们刚刚说对于因果的刻板的印象,往往在有些时候,往往也会让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产生了偏差。比方说,在印光大师所留下来的文献里面,他曾经提到,他有收到了一个人寄来了关于因果的质 三摩地

2018-07-22

若住第一地。生睹史多天。令诸有情念其菩萨当得菩提。愿在所生。常得值遇。令诸有情起此乐故。乃至广说。是名六种方便善巧。今此即是后之六种。依外成熟一切有情方便善巧。上下文中。随义皆有。不能繁引。又方便有四。一进趣[14]方便。如七方便。二施为方便。即方便善巧波罗蜜多。三集成方便。诸法同体巧相集成。如说真如具恒沙德智为门等摄一切法。故十地云总同成别异坏等。四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佛陀在成佛之前,最后一位教他外道法的老师叫做郁头蓝弗,佛陀成佛的时候第一个想要度的人就是他,因为这位老师曾经教导世尊证得三界中层次最高的境界——非想非非想定;可是佛陀用神通来观察,发现这个人已经往生到非非想天去了。佛陀又观察他未来天福享尽之后会去到哪里,结果发觉他将会下堕到地狱去。这是因为他在修深定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旁生众生在他身边活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在降伏五阴魔的第一个首要之务,就是能够确实的断除我见,因为断除我见而有断三缚结的功德。可是,断我见对一般人来讲是很困难的,古今都一样。现见现在大部分的大师们,都自以为断了我见,其实从他们的开示内容就知道,他们根本没有断我见;但是这种情形古今中外统统都是一样,统统没有断我见,却以爲是断我见,所以这个五阴魔还继续存在。而五阴魔当中只要能够断除我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以这三种情形来看现实中相应的三种人,当然第一种人是最愚痴、最没有智慧的,因为他连镜子当中的影像是不真实的都不晓得;第二种人他知道镜子里面的影像是不真实的,在佛法当中说他有解脱的智慧,他不会执著镜子里面的影像,但是他没有实相的智慧,因为他没有去找到那面镜子,他不知道镜子的所在,这是第二种人。那第三种人呢?就是说他不只知道镜子里面的影像是生灭不实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一方面,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立众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原标题:衹树给孤独园的由来) 三摩地

2018-07-22

八正道第一正见,就是能明见、能够明白的能够了知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实理。第二正思惟,就是既然有了四圣谛真实义理的正见,就要进一步思惟而使智慧能够增长,心无邪念。第三是正语,就是时时摄心,言无虚妄,不去造作两舌、恶口、绮语、妄语等这四种恶业。八正道的第四个是正精进,就是要不断不间夹地修种种的道行:已生的恶法要赶快让它断除,未生的恶法要让它不生起;未生的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个律宗。顾名思义就是要律身口意,是以毗奈耶为本,然后宗奉律藏,所以叫作律宗。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到解脱的境界;乃至于进一步教导学人,进一步去广利有情、成就佛道。菩萨依于修学佛法的内涵或进程不同,那又会有在家分戒、出家分戒,然后合摄为什么?三聚净戒。可是,其实戒律应当是一切佛教大小宗派或是道场里面都 三摩地

2018-07-22

色界天,从初禅天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不像欲界天人;欲界天人还有微细物质所造成的五脏六腑,所以他们还要吃甘露,以维持欲界天身之生存;但是色界天人,从初禅天以上,都没有五脏六腑,所以他们都不吃甘露。将来有一天,你修得初禅的时候,初禅遍身发的境界之中,你会发觉:「怎么我这个身体里面都是如云如雾?」好像天上的白云一样;但是比白云淡一点儿,好像很浓的白雾一样 三摩地

2018-07-22

皆归第一义。故宜亲近。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说。色阴尽的。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忽于半夜。在暗室中。见种种物。受阴尽的。能反观其面。各有十种禅那现境。叫著五十种阴魔。迷不自识的。则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老子说的。其中有精。和孔子说的。空空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