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然而目前佛教界有很多人追求世俗第一,譬如追求徒众第一、寺庙盖得最多、学术界第一、寺庙盖得最高等等。因为追求世俗第一的结果,导致很多名闻利养也跟著来了,像这样贪著世俗第一,导致名闻利养跟著而来,不正是世尊在经中所预记的坏鼓,毁正,消海,坏山,破城,拔树,毁禅定智慧,断戒璎珞,污染正道。像这样贪著利养的结果,就是在消灭佛法,就是在消灭,成为破佛的罪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因此,普贤菩萨已经是非常高的位阶,祂的十大愿的第一个大愿就是:礼敬诸佛,第三个愿就是:广修供养。所以我们这些还在因地修学的菩萨,仰望这些大菩萨们对于佛的恭敬、对于法的恭敬,乃至对于胜义僧的恭敬,那比之祂们,我们是否应该要更加恭敬于三宝,更加对于诸佛礼敬赞叹的心,要能够由衷而发呢?其实礼敬诸佛,在佛陀开示当中,不在于说你今天供养佛,是多么名贵的东西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菩萨的精进就是属于要有个作意,看你是要念佛、念法、念僧都可以,乃至念第一义谛的法,念殊胜的法;就是说要保持这个念,保持这个作意或思惟。最后一个是对于眷属的追求。即使这个人出家,可是他希望的是有许许多多的法眷属;他就希望建立我所,把世间的眷属、亲眷属,把他搬过来变成法眷属,希望人越多越好,都不想自己是不是有这个福德资粮等等。所以这样的心就应该来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一定要在佛法中长养善根、熏习正知正见,最起码第一个要先断除三恶道的恶业,接下来才有往解脱的路上走。因为有情是有八个心识,所以他能够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当听闻到佛法正知正见以后能够思惟、分析、比较,原来这个生死之苦确实是这样子。自己能够从现量中来了解解脱是什么意涵,也能够从佛法正知正见中了解。这样子的过程,在这个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人端正,颜色妙好,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为人修习,无有懈怠,乐为福德,从精进中来。为人安详,言行审谛,从禅定中来。为人才明,达解深法,赞叹妙义开悟愚蒙,人闻其言莫不咨受,宣用为珍宝,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白话解释:佛陀跟阿难说:人如果培福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3 |
|
例如佛在《大宝积经》卷97中云:大王当知!丈夫亲近女人之时,即是亲近恶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过患。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诸欲皆苦,下劣秽恶,脓血不净,深可厌畏。众多过患,之所集处,何有智人,于此忻乐?犹如厕中,不净盈溢,亦如死狗,若死野干,及尸陀林,秽污充遍,欲染之患,可厌亦然。诸愚痴辈,爱恋女人,如犬生子,未尝舍离;亦如蝇见,所吐饮食,又若群猪,贪求粪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以及五上分结,五上分结第一个就是色界爱,虽然没有了欲界杂染粗重的贪爱,但是上妙的五欲还是会取着,而受到色界爱的烦恼系缚;第二个是无色界爱的结,虽然没有色质,但是取着四空禅定的欲乐境界,对于受、想等法不能舍离,受到无色界禅定境界的爱惑系缚;再来是掉结,就是在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心里面产生了散动,而退失了色界、无色界的禅定的这种烦恼;第四个慢结,就是指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一种就是要发起惭愧心。指的就是说,要自己思惟自己与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前都同样是凡夫,可是现在世尊成道以来,已经过了尘沙数劫这么久了,我们还是互相沉溺染着在六尘中,流浪生死永无出期。想到这件事情,应该感到这个是天下最为惭愧羞耻的事了。第二种生起恐怖心。指的是说,既然是凡夫身、口、意业会常常与罪业相应,以这样的因缘来看,命终之后,应堕地狱、畜生、饿鬼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一就想想看你小时候、你求学时候,然后是你长大时候、结婚时候、有子女时候,乃至于说工作,乃至于的陪养父母的时候,或是孝养父母种种,这些过程阶段,有没有值得一提的事情?那些一直值得一提的事情,有的话你就把它写下来作笔记,作笔记去想:为什么你觉得它值得一提?把那个你第一次的那种感觉、那种境界受写下来(你感受到什么先不要用佛法种种名相),然后依此对于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一节制约行为无处不在制约行为无处不在,也一直跟着我们,它默默的影响我们一切的行为。例如,当热恋中的少年男女看到心仪的对方时,为何不待意识思惟,内心早已小鹿乱撞?当这对男女看到与双方感情有关的事物时,心律为何会加快?当双方将赖以传情的通话时间,相约固定于每天的某一时段时,为何每天时间一到,不待电话铃声响起,已是千头万绪、心中澎湃不已?这一切都在说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是,方堪依之修学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以至通达无碍。一个契证阿赖耶识而迈入相见道位且深入观行的人,一定能如理作意、如实了知:如来藏之性用,在众生因地时之阿赖耶识位已是深不可测,何况如来藏于佛地时之无垢识位,更是难思难量。细观自身八识之互动状况,烦恼习气如何形成?与习气形成息息相关之记忆如何运作?如何储藏?又如何提取?它们又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一种慢是叫作慢。慢的意思是说,你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里面有个比较高下的想法,因此心里就想我的境界远远超过他,我比他年轻,比他健康,比他有钱,比他有地位,比他有名望等等;因为是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中就生起了慢心,甚至于有时会开口说我胜过他,这就叫作慢。第二种是过慢。过慢中的过字是指过失的意思,也就是说,有过失的慢就叫作过慢。譬如他明明没有胜过别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下:一般来讲,我们修学佛法,首先要认清楚何谓生灭法?何谓不生不灭法?乃至于何谓生灭法上面建立的生灭相?所谓的生灭法:就是正觉总持咒的第一句五阴十八界;所谓的不生不灭法:就是正觉总持咒的第二句涅槃如来藏。在其他的单元当中,我们曾经引用了《金刚经》的两首偈,分别对应了生灭法与不生不灭法。五阴十八界生灭法,《金刚经》很清楚地说了: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3 |
|
次法的修习:第一: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为乐。这是修习解脱道以及修习佛菩提道的基础,凡是有外道或凡夫来觐见佛陀求法,佛为他们说法时都是有次第性的:先为求法者解说布施之论──先说布施的道理;若是请法者能够听进心里,心中确实能够接受布施必有因果的正理以后,下定决心愿意诚心诚意修学布施了,再为他宣讲持戒的因果道理;持戒的因果能接受了,然后再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就是说证得初果的人断了三缚结,就是断了一念无明的第一个部分──见一处住地,所以还剩下欲界爱、色界爱与无色界爱的烦恼,因此证得初果的下一步,就是要断除欲界爱。那么为什么三界爱当中,首先要断除的是欲界爱呢?因为欲界爱的内容深广,现前就已经被这个欲界爱所缠缚了,因此三界爱当中,首先要断除的就是欲界爱。初果人虽然已经亲证三界五阴法当中,没有一个法是真实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他不但看到一般的人,叫别人是贱民,连看到了教团中的和尚、长老、阿阇梨,也直接叫人家是贱民;甚至见到了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长老,他还是叫舍利弗为贱民。教团中为了这件事情,举办了羯磨来讨论;当毕陵伽婆蹉尊者知道,这一次的羯磨是针对他来举过,于是他就不参加;教团只好派使者去叫毕陵来,当使者一到毕陵伽婆蹉尊者住处的门口,结果毕陵伽婆蹉尊者使用神通,这位使者就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五盖障的内容:第一个叫作贪欲盖,是说执着贪爱于五欲法,贪着欲界当中的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众生被五欲所缠缚,无时无刻都想要去攀缘五欲的境界;对于五欲有执着,如此的热恼,会障碍我们修道。第二个叫瞋恚盖,是说众生对于那些不如我们自己原先预期的境界上面,生起了愤恨的心,当然会障碍我们向前进步。第三个叫睡眠盖,它包括了昏沉与睡眠,无论是昏沉或睡眠,都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两种法众生很难了知:第一种、是自性清净心,众生很难了知;第二种、是自性清净心为烦恼所染污,众生很难了知。所以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道理,只有胜鬘夫人以及明心以上的菩萨摩诃萨才能亲证及了知;其余声闻相信佛语开示,知道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从佛的开示得到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如来藏亦名藏识,自性清净却含藏了七转识的染污种子,使得众生不断地在三界六道轮回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随时不断的检验所落下的心行是什么?一旦养成反观心行的习惯,可以快速汰换染污种子,其实我们都有能力反观,只是有时较深沉的部分还是会在不自觉中让自己跟着习气走,因为习气是累劫熏习串习而来,根深柢固,而且当习气现行的势力是强大无比根本无可阻挡,那是很恐怖的,所以一定要透过平常意识的如理思维来说服意根弃舍染污习气,在历缘对境当中不断修改不善习气,千万别替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般情况是证得解脱果以后,不很执着无余涅槃的人才会相应到这个无明;譬如菩萨证得阿罗汉果,已能出三界分段生死了,然后想到将来入了无余涅槃时是把我自己灭了,真正的无我;有我就轮回生死了,可是六根、六识、六尘都灭失而不存在了,自我消失以后,无余涅槃中并不是有蕴处界我的任何一法仍然存在,那么无余涅槃中到底是什么呢?证得阿罗汉果的菩萨们想到这一点时,才会想到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