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所以会出生后悔的心,是因为有三种事情而产生的:第一种于财贪爱。是对财物的贪爱心还很强,在布施的时候,无论是看到贫穷田遭受到灾难而受苦因而生起了慈悲心,或者是对报恩田、功德田生起了欢喜供养心,所以就把大笔的钱财布施出去了;但是之后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珍宝、豪宅、轿车等物品的时候呢,心里又想说:唉!我之前布施的那些钱要是留下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 三摩地

2018-07-23

想要发起生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著手:第一、当恶事加于我们身上时,不以恶事回报。但这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愿意恶人没有恶报,但他们不会自己去动手报复,这算是中等人;如果是上等人,他心里想:不论善恶,我统统用善法来回报他们,这是上等人;而如果是下等人,心中就会想:为什么老天不惩罚他呢?真是太不公平了!希望恶人得到恶报;等而下之的 三摩地

2018-07-23

结语:须菩提乃是回心大乘之俱解脱大阿罗汉,为佛陀之十大之中的解空第一。于世尊讲授《法华经》时,世尊为弟子众们授记成佛,当时已入地的须菩提被授记成佛的时劫,却是十大弟子中的最迟、最久远者。此皆因须菩提脾气大、易起瞋的习气故,众生不喜乐与之亲近,须菩提亦不喜与众生亲近,故其众生缘不好,所以摄受众生的功德就会大为减损,故其成佛的时间就需要经过非常久远的时 三摩地

2018-07-23

忍辱波罗蜜可分为四种忍:第一,生忍。什么是“生忍”?生就是众生,“生忍”是说对于众生不好的行为或不合理的对待,都要能安忍;就像故事中的猕猴,对于忘恩负义的人,仍然心怀慈忍,希望他未来能值遇诸佛而得度。又譬如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委屈,或者说自己已经尽心尽力在作事,可是还被人家嫌东嫌西的,这些都要安忍。所谓历事链心,境界来了,把它当 三摩地

2018-07-23

《大智度论》卷14里面也提到说:当观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瞋恚之人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观罪福,不知利害,不自忆念,当堕恶道。(《大智度论》卷14)从经论中佛菩萨的开示,我们就可以了解说:瞋恚心念对我们的伤害有多大!包括它的果报会导致自己现世失去善缘而痛苦,还会死后当堕三恶道。假如你是从自己的身上看 三摩地

2018-07-23

夜叉的往世其实是乐善好施的,但是由于他在往昔熏习造作生为夜叉的种子和行为,所以出生为夜叉;夜叉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称为地行夜叉,这类的有情虽然喜欢布施,但是他的瞋心很重,所以夜叉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瞋心重。这一类的众生都有他的众同分,每一类的众生都有他的众同分,每一类的众生也都有他形成该众生的因。当他们前世的时候造了一些善业,这些善业会让他在来 三摩地

2018-07-23

想要发起生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著手:第一、当恶事加于我们身上时,不以恶事回报。但这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愿意恶人没有恶报,但他们不会自己去动手报复,这算是中等人;如果是上等人,他心里想:不论善恶,我统统用善法来回报他们,这是上等人;而如果是下等人,心中就会想:为什么老天不惩罚他呢?真是太不公平了!希望恶人得到恶报;等而下之的 三摩地

2018-07-23

想要发起生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当恶事加于我们身上时,不以恶事回报。但这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愿意恶人没有恶报,但他们不会自己去动手报复,这算是中等人;如果是上等人,他心里想:不论善恶,我统统用善法来回报他们,这是上等人;而如果是下等人,心中就会想:为什么老天不惩罚他呢?真是太不公平了!希望恶人得到恶报;等而下之的 三摩地

2018-07-23

结语:须菩提乃是回心大乘之俱解脱大阿罗汉,为佛陀之十大之中的解空第一。于世尊讲授《法华经》时,世尊为众们授记成佛,当时已入地的须菩提被授记成佛的时劫,却是十大中的最迟、最久远者。此皆因须菩提脾气大、易起嗔的习气故,众生不喜乐与之亲近,须菩提亦不喜与众生亲近,故其众生缘不好,所以摄受众生的功德就会大为减损,故其成佛的时间就需要经过非常久远的时劫方能成 三摩地

2018-07-23

他骂我的这五个字又不是五字同时出现,当他骂你时,是忘八蛋四字还没有出现,那他的骂就与我无关;当他骂忘时并不是在讲我啊!骂的是忘啊!八蛋也还没有出现,那也与我无关,我何必生气?所以骂詈五个字不一时生,没有人骂人时能五个字一起出现,一定都有先后;既然如此,有什么关系?当第一字出现时,后面的字没有骂出来;当后面的字出现时,前面的字又已经过去了,又不是一时 三摩地

2018-07-23

《大智度论》卷14里面也提到说:当观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嗔恚之人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观罪福,不知利害,不自忆念,当堕恶道。(《大智度论》卷14)从经论中佛菩萨的开示,我们就可以了解说:嗔恚心念对我们的伤害有多大!包括它的果报会导致自己现世失去善缘而痛苦,还会死后当堕三恶道。假如你是从自己的身上看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几个启示和问题:第一个,不是只有人间有佛法。从故事中释提桓因知道三十三天的天众们,因为看见夜叉鬼长得丑陋难看,而且还坐在宝座上,都起了很大的嗔心以后,释提桓因依然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让那个夜叉鬼的面貌变回原来丑陋的面貌,示现如何对治嗔恚。而且还以偈颂来对这些天人们开示,包括不要轻易地起嗔恚心、也不要以嗔报嗔;看见有人造恶的时 三摩地

2018-07-23

(原标题:心不放逸才是第一苦行) admin

2018-07-23

这四种禅定,依据各自根器深浅不同而修,第一种是小乘禅,后三种是大乘禅。下面从观察义禅、攀缘真如禅来总结。(原标题:禅定的种类有四种禅定) 三摩地

2018-07-23

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槃境界者;如是涅槃,同于外道五见涅槃之第一种,具足外道凡夫见解。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悟二乘涅槃、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论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假如以这个为基础,再来进一步熏习世出世间法,也就是第一义谛的知见,当然就一定会是如虎添翼;因为你一定会更加相信确定说,有一个万法所依的如来藏。假如说你暂时没有因缘进一步来熏习第一义谛的知见,因为也许世间没有真正的善知识出世弘法;但是平常修的一分的福、一分的慧,这个时候却好像有着超过于十倍乃至百倍的受用。这都是因为对法的信心已经不是以前那种状况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忍辱仙人的过程过完了,才能够发起第一分的无生法忍,才能进入初地。所以,你证得如来藏以后,不要再一天到晚攀缘六尘了,要学着像如来藏一样向内心安住;犹如国王守在宫中隐居王位一样,别老是去做小官员应该作的各种杂事,把自己变成小官员而不是国王了。国王要能安忍,安居王宫稳居王位;要学着像忍辱仙人一样,把向外追求底心灭掉;所以眼见色时不该继续贪着见,就如同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三个退转的原因都是很有可能的!葛格我猜想现在第一个原因应该会比较少,因为大家都很努力看书和上课,知见都很够!当然有某些菩萨还是看书很少,或是慧力不太好,那禅三当然也要考得很辛苦了!而第二个原因和第三个原因退转的情形还是会发生,有的人如果定力不好,那真的会因为家庭或事业不顺利,就开始怀疑而退转;或者没有怀疑,但因为平常生活过得很不顺利,或在讲堂遇到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