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识蕴真义》第一章总说中,导师首先就阿陀那识依经论作了详细的解说,书中导师举《楞严经》卷5中佛的开示:【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这段经文大意是说:第八阿陀那识—阿陀那识是持身识的意思—是识别性极为深细的识,很难证得祂,很难了知祂在何处;这个微细识中含藏着众生各人所有的习气种子,好像瀑流一般不断地流注而使得众生因 admin

2020-02-18

我们将这些年来佛教之现况作个分析,可大略归纳出下列几种现象,证实大多数佛弟子并无法了知佛法真正精髓之所在:第一、佛教之窄浅化。此类人属六识论者,将佛法局限在人间,将浅狭之人间佛教论点说为世尊示现人间此一大事因缘之目的,不相信天界乃至他方世界亦有佛法之存在和弘传。因为,假使佛法唯是人间佛教,则学佛人就不须以修证三乘菩提为目的,当然就不须求证三乘菩提之 admin

2020-02-18

(平实导师——2000/9/28)第一篇绪论——佛法之总持什么是正觉?所谓正觉:正是正确、正真、不邪曲,觉是觉照、觉悟,亦即正确、正真而不邪曲的觉悟,名之为正觉。于佛法中之正觉方得名为菩提,此中包括三乘菩提的正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解脱道之正觉,大乘通教菩萨佛菩提道以及别教菩萨佛菩提道之正觉等。总合而说即是摄归为三乘菩提的正觉—&mda admin

2020-02-18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2)----张正圜老师第二篇五阴十八界概说第一章五阴总说五阴的阴是遮盖的意思,是说有五种法能遮盖众生发起解脱的智慧光明,使众生无法出离生死;五阴又名五蕴,蕴是聚集的意思,五蕴是说这五种法都是由众法聚集而成的假合之法;这五种法就是色、受、想、行、识。以下举述世尊在《中阿含经》中的开示作为说明:诸贤!若内眼处坏者,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则 admin

2020-02-18

而一神教臆想上帝是诸法的根本因、第一因,完全不知实际上如来藏才是真正的第一因,而且这一切众缘都是从第一因如来藏中出生的——助缘或外缘诸法都是已经先从自、他有情的如来藏中出生了,然后才能成为助缘,第一因如来藏才能间接或辗转藉之出生其余诸法。如果世间万法只要有助缘就能出生,而不须要有根本识第一因,那幺因果律就无法实现了,世间的因果必将错乱而无 admin

2020-02-18

第一节六根之体性关于六根实际之体性,我们举述《中阿含经》卷58的开示来作说明:复问曰:贤者拘絺罗!有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眼根,耳、鼻、舌、身根,此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谁为彼尽受境界,谁为彼依耶?尊者大拘絺罗答曰: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自受境界。眼根,耳、鼻、舌、身根,此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意为彼尽受境界,意为彼依。 admin

2020-02-18

导师开示:【无论行者修行哪一种法门,只要能以第一义为根本,不执著色我,乃至不执著受想行识我,而不起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于世间一切乃至出世间之一切法皆不执著……便是无所念。这种清净澄寂而无所缘念的心,才真是念佛心,这是理一心的境界,是实相念佛的境界。】(《无相念佛》页46。)也就是在念法身佛。所以魔事的干扰,不是单指其他道的众生来干扰我 admin

2020-02-18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磨为初祖;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嗟末法、恶(è)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恐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 admin

2020-02-18

接下来他还要具备第一义的知见,也就是说他要知道有个真心存在;然后当他知道有个真心存在的时候,就会从经典上去比对,到底这个真心的体性是什么;当他这样了解以后,就具备了佛法的正知见;接下来还要有参禅的功夫----参禅的功夫需要有定力,定力就是参禅的工具,参禅其实就是参话头。他还要具备思惟观的功夫。有了这样的佛法知见,也有参禅的功夫以后,他就可以参禅,然后最 admin

2020-02-18

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是名第一师出于世间。复次,仙尼!有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见是我,如所知说。复次,仙尼!有一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亦复不见命终之后真实是我。仙尼!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名曰断见。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 admin

2020-02-18

)为什么说发行是道场呢?也就是说,第八识如来藏祂能够发出有为法上的功德,有为法有两个部分来说:第一个是有漏的有为法,第二个是无漏的有为法。有漏性的有为法,例如众生贪著财色名食睡,或者贪著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法,这是有漏的有为法;又例如众生的我见、我执等等的烦恼,这也是有漏性的有为法。众生的我见以及我执这些烦恼,会因此而引生对自我的执著,这样会在每一世死 admin

2020-02-18

即是假为人悉檀而述第一义悉檀也![8]成佛之道,所以要由心生灭门中下手修行,悟后进修内门六度万行,以及种种菩萨十度万行,逮至一切种智圆满、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及无始无明(所知障)随眠皆悉断尽,复又历经百劫勤修极广大福德之后,方入佛地,方始圆成佛地真如所应有之极广大无漏有为法:四智圆明、广大神通、十号具足……等法。[8]从十因缘之齐识而还,不能过 admin

2020-02-18

又名:真如(《华严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法身(《华严经》《法华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增一阿含经》),为大乘第一义谛丶胜义谛之根本。念佛净土法门所说的自性弥陀丶自心如来,即是此如来藏,以如来藏中藏如来,能成就佛果故。在《阿含》诸经中,即是识入胎之识(《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丶齐识而还之识(《杂阿含经》),以《阿含经 admin

2020-02-18

所以说,《心经》所谈的面向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心,也是《心经》最主要的宗旨,亦称为空性心。祂从本以来就在,未来也不会灭,祂真实存在。不是如佛门有些人主张的:祂是不可知、不可证的。这样会将佛所说的真实有法的空性心变成虚相法,成为佛所说的断见外道。第二个、《心经》所谈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是空性心藉缘所生的空相,本身是生灭不已的虚妄法。第三个、空性心与空 admin

2020-02-18

前面已说明《心经》有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心经》最主要的宗旨就是心,也称为空性心;第二个重点:空性心借着种种缘而出生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第三个重点:空性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此外,也解释《心经》第一段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指:破参明心的菩萨,现前双照真心本来自在以及五蕴皆空,并转依真心无所得的体性,因而度 admin

2020-02-18

从上面种种说明得到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菩萨亲证无觉无观的真实心如来藏,从凡夫位的菩萨成为佛所说的真实义菩萨,从此列入菩萨僧数中,名为真正的出家人,纵使他现的是在家相,仍然是出家人,在禅门名为黑衣不是白衣;如果没有证悟,纵使现的是出家相,仍然是白衣不是黑衣。第二个重点:凡是有法师、居士们主张真心有见闻觉知,譬如有念灵知就是真心,或者离念灵知心就是真 admin

2020-02-18

(《金刚三昧经》)从心王菩萨开示可以得到下列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就是真心清净的体性。心王菩萨叙述真心的体性是:没有得也没有失,没有觉也没有知、不会去作种种的分别,因为不分别的缘故,就是真心的清净体性。这样的体性,对喇嘛教应成派中观六识论者一定不会相信。为什么?因为他们所认知的心一定有分别,不离意识所行境界,衪有时清净、 admin

2020-02-18

当菩萨兴起了什么是生命实相?想要探究时,表示菩萨已经圆满六住位,应该转进七住位去探求什么是生命实相?这时,他会依照真善知识所说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究,当定力、慧力、福德等因缘条件成熟,亲证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心,也就是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为菩萨所亲证的第一种涅槃,因而圆满七住位转入八住、九住、十住修行。于十住位中,透过锻炼看话头功夫,跟随真善知识熏习 admin

2020-02-18

佛菩提道的第一步就是明心,明心开悟就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心,所以对八识心的体性有什么不同,要多少了知一下,您才能从中找得到您所要找的真心。前面有提过,心王有八: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 admin

2020-02-18

以上所讲的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一句一切最胜故。------《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第015胜义根处之内相分>林正仁老师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