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部派佛教时期之后所兴起的大乘(不是从声闻部派佛教中兴起,而是外于声闻部派佛教的菩萨们所复兴的大乘佛教),事实上它不是第一次的兴起,那个已经是第二次的大乘佛法的兴起。第一次佛法的兴起,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宣讲前面的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之后,有说这个大乘。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在第一时,佛演说的是《华严经》,第一时的部分说的是华严;第二时的部分说的是阿含;第三时说的部分是般若;第四时说的是(方广)唯识;第五时说的是法华。中间的阿含、般若、唯识这三个,因为它的地位也特别的重要,我们又把它独立出来当成是三教(三种特别施设的针对不同众生根器的教导),所以成就了五时三教。这个是佛转的整个过程。那么最后转之后,佛虽然具有 admin

2020-06-08

  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正法,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就能逐渐断除烦恼,乃至于净除烦恼习 admin

2020-06-08

  所以菩萨第一步要做什么?学大乘法当然要证如来藏;所以佛在这里第一步就是要让你去证如来藏,你的福德才可以不可思量。--------《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75集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三)》杨正旭老师三轮体空,必须是实证境界,不应以意识思惟而妄想之;这是智者才能了知的境界,是未断我见而坚决认定意识为常住的不生法的索达吉您所无法知道的;未证悟如来藏所以无法 admin

2020-06-08

  经文的颂偈是这样子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所以我们把这里称为四种法要。这四种法要颇类似于—可以相比拟—我们经常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维就是一张网,四周四方、上下左右的一个粗的绳子,有这样一个粗绳—主要的绳子—来提振这中 admin

2020-06-08

  经文的颂偈是这样子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所以我们把这里称为四种法要。这四种法要颇类似于—可以相比拟—我们经常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维就是一张网,四周四方、上下左右的一个粗的绳子,有这样一个粗绳—主要的绳子—来提振这中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篇第八章第一节<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上说在家出家戒,皆为人设;然三界有情非仅人之一类,悯诸有情,佛复说别解脱戒,一切天、人、傍生、鬼、修罗等,凡解传戒法师语者,悉受得戒,此即菩萨戒。菩萨戒者比丘比丘尼亦得受,受菩萨戒已,以菩萨戒为依止,即名菩萨比丘比丘尼。此戒乃为不畏生死,能发大悲心之佛子而制,一受永受,尽未来际不失戒体,以之得成佛道。此戒无有舍法 admin

2020-06-08

  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无想定、灭尽定为主,衍生之无量三昧为辅。四禅八定者,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合名四禅。初禅境中有觉有观,眼耳身意识俱,鼻舌识不现。二禅以上 admin

2020-06-08

  接下来要让自己有能力能够进入修学般若空,这个能力就是要能够,第一个要修学布施、要供养三宝,然后要能够去行布施利益众生,让众生能够接着一样能够接触正法、能够修学正法;接下来当然最重要就是要受菩萨戒,因为没有一位菩萨不受菩萨戒的。就像佛陀说:没有一位菩萨不入六入法门的。所以了一法修一法,当然就要修学菩萨戒。那么修一法灭一法最重要就是,既然修了这个五蕴空 admin

2020-06-08

  所谓初中后善,甚深了义,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四悉檀——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这四种悉檀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所以说是圆满修多罗。也就是说,从世间法一直到出世间究竟解脱的法,都圆满的包括在佛法之中。《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对于如何是四悉檀,有这样的开示:【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 admin

2020-06-08

  进修初地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主要是修学《楞伽经》所演述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唯识的增上慧学。初地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修学完毕,进而勇发十无尽愿,发起增上意乐。发这十无尽愿的人,都是尽未来际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在未来的无量世中行菩萨道,永不休止的去修持那十种无穷无尽的愿。这要有很广大的心才敢发,发了这个心而不退 admin

2020-06-08

问四、后得无分别智是否即是“无分别中广分别”?后得无分别智与别相智相同吗?还是有所不同?二者皆含摄道种智和一切种智?二者以何时开始?到何时圆满?二者即是平等性智和妙观察智乃至含摄佛地成所作智和大圆镜智吗?明心时一念相应,即始得下品平等性智和下品妙观察智,一直到初地入地心时圆满;见性时一念相应所得智慧亦含摄其中吗?明心与见性所发起之智慧,都 admin

2020-05-31

  而那个吹嘘藏密密法天下第一的志欲弘扬密乘于汉土,每叹内地圣教衰危的索达吉喇嘛也不过是做了乌龟,没拿出一大看家本领自他交换菩提心来演绎让法王站起来的现实神话。(那么这个志欲弘扬密乘于汉土,每叹内地圣教衰危,邪外猖蹶,不忍目睹的索达吉喇嘛竟于英年便患有严重心脏病,讲经时经常发作,脸色发黑)。------微信公众号 admin

2020-05-28

于是世尊就说偈:今以成如来,世间最第一,持此至诚语,毘舍离无他。复以至诚法,得至涅槃界,持此至诚语,毘舍离无他。复以至诚僧,贤圣众第一,持此至诚语,毘舍离无他。说完之后,城中的恶鬼罗刹便吓得四处奔逃。世尊进入城后,在傍晚为大众开始说法。世尊说了十四首偈,帝释天王听后生起大欢喜,便赞叹又说出三首偈。这样子总共十七首偈,结集成为ratanasutra,叫作《宝经 三摩地

2020-04-12

请问不守戒律、蓄养妻子之出家法师,只要能受持读诵此咒,就可视其与如来无异吗?若此见如法成立,那受持大悲咒、楞严咒之出家法师,是否亦可以不守戒律、蓄养妻子呢?答:  (1)此经是为人悉檀经典,隐喻自心真如而未显说;依为人悉檀而言,得名真经;若依第一义悉檀而言,不名真经,未曾如实宣示第一义故,故言属于为人悉檀之经,摄属事密部,疑系晚期「佛教」之天 admin

2020-04-08

第一、政治颠覆性。以攻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团结,破坏我国宗教法治为最终目标。第二、宗教关联性。以宗教活动作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掩护和工具。如利用对宗教教理教义的讲解、利用宗教组织的创立和控制、利用宗教信徒的宗教情感、利用宗教信仰自由等为工具和掩护。第三,活动的涉外性。宗教渗透活动与国外组织和 admin

2020-04-08

诸供养中最为第一。胜以恒河沙等七宝布施。若浴像时。应以牛头栴檀。白檀紫檀沉水。熏陆郁金香。龙脑香。零陵藿香等。于净石上磨作香泥。用为香水置净器中。于清净处以好土作坛。或方或圆随时大小。上置浴床中安佛像。灌以香汤净洁洗沐。重浇清水。所用之水皆须净泸勿使损虫。其浴像水两指沥取安自顶上。名吉祥水。泻于净地莫令足踏。以细软巾拭像令净。烧诸名香周遍香馥安置本 admin

2020-04-07

参访胜军唱高义,独领瑜伽第一论。应成自续中观师,难会如来究竟义。会宗论中显妙义,八识至理真佛说。开演唯识第一义,阐明真谛如来藏。大乘缘起阿赖耶,一心八识古今同。 第5集 制恶见论逾千颂,真唯识量明佛旨。佛世论义第一师,千古再唱第一人。立言斩谢标胜义,剖佛心要震五印。末法初起圣哲临,再现佛国降群英。如来之藏难思议,亲承师教始得闻。自心限量究竟 三摩地

2020-04-06

第一点、最简单的道理,也是一般稍微有佛法常识的人,应该一点就要通的。阿罗汉如果是佛,那么请问佛示现涅槃之后,还需要集结经典吗?根本不需要经律论所谓三藏的结集。因为道理很简单,佛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又是佛;那阿罗汉既然是佛,佛所说的就是佛语,就是经典。那即使佛逝世了,这些阿罗汉每一个人说的,都是佛语啊!那何须还要五百阿罗汉来结集呢?那这一点完全在道理上 admin

2020-03-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