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善悟禅师听了若冲禅师的提举,如获旧物,脱口说道:“我既廓然,何圣之有?”若冲禅师感到很惊异,知道他是个法器,于是便鼓励他南游参学。善悟禅师后投龙门清远佛眼禅师座下,并蒙授记。一日,有一位僧人的脚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宗杲禅师道:“只你这一拳,为三圣出气,为兴化出气?速道!速道!”遵璞禅师正要开口拟议,宗杲禅师拈起拄杖便打,并说道:“你第一不得忘了这一棒。”后来有一天,遵璞禅师于室中执侍宗杲禅师。这时,有一僧人入室请益。宗杲禅师问那僧:“德山见僧入门便棒,临济见僧入门便喝,雪峰见僧入门便道‘是甚么?’睦州见僧便道‘现成公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慧开禅师在《无门关》一书中,收录了四十八则著名公案,其中第一则就是赵州和尚的狗子无佛性公案——“赵州和尚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无门曰: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者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曰‘禅宗无门关&rsq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从世谛上来答,即违第一义,若从第一义上来回答,即违世谛。因此,如果不能跳出二边,怎么回答都是不对的。]智悟禅师不明其旨,拂袖便行。雪峰信禅师便呵叱道:“走作什么!合吃山僧手中棒。”智悟禅师一听,便面热汗下。第二天,智悟禅师又入室向雪峰信禅师请益。智悟禅师问:“某甲昨日祇对和尚,有什么过?”雪峰信禅师一听,便厉声喝道:“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沈道婆又问:“四句作么举?”余居士道:“第一句,有是有非则不可。第二句,无是无非又不可。第三句,是是非非也不可。第四句,非是是非亦不可。若离得此四句,始见本地风光。”沈道婆便问:“我离得否?”余居士道:“汝离不得。”沈道婆道:“人人有分,我何离不得?”余居士道:“嫁鸡逐鸡飞,嫁狗随狗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时法席大盛,被丛林人士称之为“法窟第一”。元世祖听说了祖钦禅师的道誉之后,对祖钦禅师亦尊礼有加。祖钦禅师曾有上堂法语云:“纯清绝点,正是真常流注。打破镜来,未免一场狼藉。不若遇饭吃饭,遇茶吃茶,晓来独立空庭外,闲对寒梅几树花。”又云:“个事本成现,觅则不可见。白珪本无瑕,琢磨乃成玷。执之以实法,空中生闪电。视之似等闲,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大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文宗以金陵潜邸为大龙翔集庆寺,求四方名德为开山第一祖。笑隐禅师蒙上天竺佛海澄禅师之举荐,首膺其选,得赐“广智全悟大禅师”之号。第二年便奉诏入禁,于奎章阁对论宗旨。文宗大悦,遂赐貂裘金衲衣。顺帝及位后,诏令百丈山东阳德辉禅师重编《禅林清规》,命笑隐禅师参与校正,刊定为九章,从此天下丛林,皆取法于此。大元顺帝至正四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一天,正好赶上泽山咸禅师开堂说法,为大众举“竹篦”之话头——宗杲禅师在室中常举竹篦问僧众曰:“唤作竹篦则触(冒犯第一义谛),不唤作竹篦则背(违背世间常理)。不得下语,不得无语,速道!速道!”泽山咸禅师话头还未举完,法枢禅师便走上前,夺过竹篦,然后站到法座的左边,说道:“唤作甚么即得?”泽山咸禅师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说:不颇他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当作一件大事,第三拌舍(扫除)积劫以来的积习不下,又不具久远不退转心。毕竟病在于何?其实不识生死根本故也。凡见学者,辄问曰`汝唤甚么作生死?或者茫然无对,或者谓`生不知来,死不知去,是生死。师曰:`直饶知得亦生死,所知亦生死。或指`一念忽起是生,一念忽灭是死。师曰:`离一念起灭,亦生死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古林禅师因此对他非常器重,令他充当第一座。大元至正壬午年(1342),松隐禅师应宣政院之命,前往瑞云之清凉,开法接众。一时学徒奔凑。其机锋相加,如兔起鹘落,瞬目辄失,利根衲僧,每于此多有发明。一日,有僧至,问答未竟,便以手拍地而笑。松隐禅师道:“滞货,何烦拈出耶?”那僧便嘘了一声。松隐禅师于是厉声一喝。那僧有省,遂礼拜而去。在清凉,松隐禅师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时,华林觉禅师为百丈手下第一首座,其德望很高。百丈禅师于是让侍者把他请来。百丈禅师问司马头陀:“此人如何?”司马头陀请华林觉禅师謦欬(qingkai,咳嗽)一声,然后走几步,说道:“不可。”于是百丈禅师又令侍者把灵祐禅师请来,当时灵祐禅师为典座(负责寺院伙食)。司马头陀一见就说:“此正是沩山主人也。”当天晚上,百丈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义谛离四句绝百非,既不触又不背,非关语言文字,故称之为“背触不得底意”。前面“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之话头,正要扫荡学人二边之见,连中道亦不立,若真地达于此地,背亦得,触亦得。]子严禅师道:“笑破山僧口。”了改禅师事后,茫然无措。子严禅师便呵斥道:“你在鬼窟里讨甚么碗?”了改禅师不明其旨,心里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消息,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另有侍御左宗郢问:念佛得悟否?祩宏禅师道: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又何疑返念念自性耶?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七月的一天晚上,祩宏禅师上堂辞众云:我言众不听,我如风中烛,灯尽油干矣。第二天,他便示疾,瞑目无语。众围绕着他,心怀悲泣。祩宏禅师忽然张开眼睛劝告大众云:大众老实念佛,毋捏怪,毋坏我规矩。当时有一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曾经登上峨嵋山的绝顶,顾盼足下峰峦如聚,遂作偈云:“踏上云头第一峰,眼中广博小虚空。当时欲见无由面,今日相逢处处同。”在住山期间,慧经禅师一日阅读《传灯录》,看到下面这样一则公案——僧问兴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慧经禅师不明其意,疑情顿发,于是日夜提撕,以至于废寝忘食。一天,慧经禅师在庵前搬一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通奇禅师曾有上堂法语云:“第一义谛,迥绝安排。才拟分疏,便成窒碍。所以道,心若不异,万法一如。眼若不寐,诸寐自除。若是英灵汉,闻山僧恁么道,向文彩未彰以前,直截担荷,却较些子。苟若涉于尘思,未免困于途辙。只如不历程一句,作么生道?一气不言含万象,万灵何处谢无私。”又云:“欲识生前面目,切莫前思后算。但能息虑忘缘,触目头头露现。自他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慧经禅师阅后,写信告诉他说,所著“非其第一义”。元来禅师羞愧万分,于是将其手稿付之一炬,然后向慧经禅师所在的方向,焚香遥拜,决心从此以后放弃文字知解,潜心宗门。于是他又独自继续呆在庵中,参究了半年,无有省发。一日,元来禅师偶然翻阅《传灯录》。当他读到“赵州嘱僧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这段文字时,恍然有省。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元贤禅师曾为座下指出学道三要,三要是“第一要信得及,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守得住”。信得及者,信我自己本来是佛。放得下者,放下许多虚名浮利,恩爱业缘,种种牵缠。守得坚者,坚守信心不失,坚守放得下,不担取,不执着。对于入元以后宗门中盛行闭关之事,元贤禅师颇不以为然。他说:“余闻古之学道者,博参远访,陆沉(隐居、埋没)贱役,劳其筋骨,饿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目幻觉与幻境。学禅的人免不了要打坐,有时候动中参,有时打坐的时候参。打坐之中参究容易会有幻觉,我们先谈身体的幻觉。打坐参究时身体会下意识的动,我们要能觉察,把它排除掉。如果是气动,我们无法去管它,就不理它,由着它去动,心里不要被那种境界所转,必须安住在参究的话头和疑情上面。幻觉还有许多种,譬如身体轻安,参到后来感觉到身体好象不存在、没有重量,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平实导师著─发愿文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又问:“供养罗汉,罗汉还来也无?”师曰:“汝每日还吃么?”僧无语,师曰:“少有灵俐底!”星云法师举示古德一偈:“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以谈“闭口修行”,开示云:《平常人我相处,最忌的就是谈论别人的是非、说人长短,说来说去只有自己遭殃,因此佛教里就教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