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记得第一次走到张老师面前,忍不住一直掉眼泪,就像遇故人的直觉吧!她亲切、温和、安详、正直,给我很大摄受力,所以上课时非常认真的盯著老师,也做笔记,星期五是我最期待的一天。张老师将佛法应用在人生,让我受益匪浅,更将佛法的第一义谛全部倾囊相授,只要在导师那里有任何新的体验,都散播给我们。她说:“大众有问题都能问,如果有老师无法回答的,还有导师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时很震撼,生平第一次这样听声音。回到家后,电视的声音,也是用“心”听的;楼下小朋友嬉戏的声音(我家住在第十四楼),也是用“心”听的。这种感觉,言语很难描述。当时我不知道这些是什么?后来看了导师的书,以及上星期二的课,才知道这些都是意识心的变相;往内反观的是证自证分;缩小的声尘是内相分。我的话头主要是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隔年的元月,台中班的第一期禅净班开课,那是我结婚后约莫一个月余的事;父亲也如同过去一般,从未曾开口邀我参加。我想大概是思及我俗事缠身(当时工作状况也是几经波折,不很顺利),忙得焦头烂额,不便多提。我无意间风闻此因缘,便向父亲玩笑地说:“怎么这般美事没有让我分享?”当时同在场的同修,也欣然表示同往,因此便开始与父母亲及同修一同来正觉同修会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慢慢开始觉得,即便能坐拥世间全部的知识,若不踏出“入信”的第一步,将难以窥知宗教在解决这个疑问上的关键。因此公元二○○○年的六月,我依著一位情同手足的同事的推荐,皈依密宗。由于密宗讲究依止上师,因此一年多来,每日均尽可能依照上师所传仪轨持咒事相努力修行,并研读上师的著述;唯于佛传经典,仅读过《金刚经、心经》,并于《金刚经》印象深刻。在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得知同修会最新的班为每周三之晚间,亲教师为游老师,那时已开班二个月;第一天,心情很兴奋且特别早到,希望能被“收留”。记得当天下课后帮忙收垫子,跟义工何师姊半开玩笑说:“师姊!这种不用头脑的事,就交给我做好了。”师姊竟愣了一下,笑著说:“这么说,你已经证到真如了哦!”虽不太懂,但知道她也是开玩笑,所以还是礼貌性的微微笑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时真是一脸的错愕与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我刚刚才上了东吴大学读书,而且才刚刚在谈恋爱欸!”许是宿植的善根吧!虽然当时只是个工读的穷学生,却也懂得将自己的零用钱装在红纸袋里,有模有样的学起信众供养起师父来了,那是自己生平第一次供养三宝;虽然当时并不知道什么叫做供养,更不知道为什么要供养。总之,就是那么自然的、那么高兴的做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没想到您劈头的第一句话竟是:“你这个愿未免发得太大了点吧!”口气让我觉得好笑。同学们梦见导师,大多是导师您示现机锋给他们,而我唯一做过与您有关的梦,却是一口摆满鲜花的棺木;虽然没有看见里头躺著的是谁,可是我知道是“您”,所有的人脸上都充满哀戚与不舍。那个时候,进张老师的班上课还不到一年,连无相念佛都还不太会,于是梦中非常难过,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第一轮的小参中,萧老师看了我的禅三报名表后,问我:“在讲堂做这么多的义工,有没有什么心得?”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同样的问题,萧老师又问了我一次,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是又不能不回答,因为没有入处,我只能回答说:“我做这些义工,并不后悔。”萧老师马上说:“不对!不对!我不是问你后不后悔。我是问你:‘在讲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天苦乐参半禅三行隔天,怀著雀跃却紧张的心情,开始了禅三的第一天;坐在禅堂内,明白这将是与佛菩萨距离最近的机会,无论如何要好好把握。拜愿时,想到诸佛菩萨的摄受加持,及平实导师的慈悲,让可以参加此次的禅三,当场泣不成声;等擦乾眼泪鼻涕时,竟然感到无比的轻松自在。接著起三,主三和尚要大众宣誓:“永不稗贩如来,且要善守密意,绝不为做人情而将密意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小因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父母皆须为生活奋斗,所以将子女交由南部的外祖父母照顾,在物质匮乏的童年里,得到第一本课外读物,是学校奖励的《释迦牟尼佛传》,读时倍觉亲切;青少年时期,强说愁的年龄,再加上父亲往生,让我开始找寻“生命的真谛”为何?有模有样地看起教的圣经及哲学类的书籍;直至二十二岁初入文教业,办公室同事大多是一贯道的道亲,在大家热心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次到讲堂上课,心里有股莫名的欢喜,觉得应该要护持讲堂;可是我的经济拮据,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是够用而已,没有积蓄。因此我诚心祈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能于每个月的生活费中省下五百元,用来护持讲堂,竟然实现了。后来我再发愿,愿能每个月省下一千元护持讲堂,又实现了。不过,这已经是我经济上的极限了。未入讲堂前,我的佛法知见几乎是一张白纸,没想到会学禅法。总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母亲常说我小时候,见到真正的乞丐,会把身上所有财物掏给他,大概是想起了那双眼睛吧!我常去林尾一对老乞丐夫妇住的茅棚,他们的谦卑慈爱,使我宁愿他俩是我的祖父母;乞丐“祖父”死时,我第一次深觉死的可怕而大哭。此后孤独的我,常想及生前死后的问题。记得有几次午歇时间,静极了,我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大厅长椅上乘凉,竟然进入光明一片、物我两忘的虚灵不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祖曰:“落何阶级?”就是说,圣谛第一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汝看究竟落什么阶级呢!答曰:“圣谛尚不为,还有什么阶级”。六祖知道他是佛门法器,又传法印与青原行思。他从六祖会下得法之后,就到吉州青原山般若寺安住精修,弘扬禅宗。这是六祖惠能大师把如来眼藏微妙法门付给与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二位最显著大德高僧的历史。在六祖惠能禅师把眼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智威禅师一见慧忠禅师,便道:“山主来也!”第一次相见,怎么喊山主呢?智威禅师的这一声不同寻常的问候,令慧忠禅师当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顿悟玄旨。开悟后,慧忠禅师便留在智威禅师的身边,做他的侍者。过了几年,慧忠禅师便辞师四方参访。在慧忠禅师外出参学期间,有一年夏天,具戒院里的一株古老的凌霄藤枯死了,僧人们想把它砍掉,智威禅师见了,便告诉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阅藏的过程中,他曾就六处疑问,请问六祖,六祖一一为他作了解答:第一问,关于“戒定慧”:“所用戒何物?定从何处修?慧因何处起?所见不通流。”六祖答道:“定即定其心,将戒戒其行,性中常慧照,自见自知深。”第二问:“本无今有有何物?本有今无无何物?诵经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六祖答道:“前念恶业本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处的“分别”非前七识之妄想分别,乃“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之现量直观,亦即《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见玄觉禅师见悟透彻,不留痕迹,遂赞叹道:“善哉!善哉!少留一宿。”于是,玄觉禅师便答应在曹溪住一晚上。时人因此而称他为“一宿觉”。得到六祖的印可之后,第二天,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三个公案,第一个僧人从空间上问什么东西比天地更大,第二僧人从时间上问世界开始之前和世界结束之后是个什么状态,第三个僧人问如何是无心,他们问的方式尽管不同,但都涉及到心性或者说佛性的问题。灵默禅师的回答很有意味,值得我们细心地去品尝。盖真如佛性无形无相,不即一切法,亦不异一切法;始终不离现前一念,现前一念即通三世始终;此性非动非静,然又不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则语录,是对知解宗徒的敲打,这些人一心钻在故纸堆里,终日寻文求义,而于自己的本分智慧和解脱,竟毫无作为。修行首先要对治的就是分别心、取舍心。而依文解义正是学道人分别心重的一个主要表现。慧海禅师在这则语录中对“如何是生死业”的开示,可谓力透纸背。若能从此悟入,在修行上必得大用,所谓“得力处省心,省心处得力”是也。第二则语录则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时,华林觉禅师为百丈手下的第一首座,其德望很高。百丈禅师于是让侍者把他请来。百丈禅师于是让侍者把他请来。百丈禅师头问司马头陀:“此人如何?”司马头陀便请华林觉禅师先謦欬(qingkai,咳嗽)一声,然后走几步,说道:“不可。”于是百丈禅师又令侍者请灵祐禅师来,当时灵祐禅师为典座(负责寺院伙食)。司马头陀一见就说:“此正是沩山 | admin 2018-07-20 |
![]() |
良价禅师第一次远离父母,前往五洩山出家时,父母对他割舍不下。为表明自己的出家意愿,良价禅师曾作前后《辞北堂书》。至今读之,犹催人泪下。现录于次--《辞北堂书》:伏闻诸佛出世,皆从父母而受生;万汇兴生,尽假天地而覆载。故非父母而不生,无天地而不长,尽沾养育之恩,俱受覆载之德。嗟夫,一切含识,万象形仪,皆属无常,未离生灭。虽则乳哺情至,养育恩深,若把世赂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