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以及五上分结,五上分结第一个就是色界爱,虽然没有了欲界杂染粗重的贪爱,但是上妙的五欲还是会取着,而受到色界爱的烦恼系缚;第二个是无色界爱的结,虽然没有色质,但是取着四空禅定的欲乐境界,对于受、想等法不能舍离,受到无色界禅定境界的爱惑系缚;再来是掉结,就是在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心里面产生了散动,而退失了色界、无色界的禅定的这种烦恼;第四个慢结,就是指 admin

2020-06-08

  第一个身见,梵语音译为萨迦耶见,就是以五阴我为身,又称为我见。第二边见,就是落到断见或是常见中,不然就是有增有减的执着中。第三邪见,总括来说,就是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颠倒妄见都可说为邪见;其中拨无因果,认为造恶不会有恶报,行善也不会有善报,使人不修善道,这是佛法中最偏邪的错误见解。再来是见取见,就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也不管自己的看 admin

2020-06-08

  那当我们去爱乐这些状况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开始会)去牢牢的执著着这个眼前的所谓的财产的境界,久而久之这些财产的境界甚至就会变成我们当下第一念头,就会开始执著起这个财产。而因为这些执著正是苦恼的来源,所以识阴呢,也就因此把这些苦恼的来源牢牢的搜集在心田里面,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最粗浅的世间的苦集。那由于这个世间的苦集呢,各位从刚才的这个分析上可以知道 admin

2020-06-08

  可是南老师怎么说无想定的呢?他在《如何修证佛法》书里面的第一章、第一节就说:打坐修到没有语言妄想了,就是证得无想定。可是这个其实只能称为欲界定,并且欲界定还有善根发的内涵,他也还没体验过。欲界定的善根发,有个持身法;它会把你色身持住,让你不摇动,你不必用任何力气,坐着它就不动了。这个持身法第一次发起时,你会感觉到色身就像有一层薄膜护持着不动;譬如说 admin

2020-06-08

  今既已入二禅,三种三昧之异同已经知悉,二禅后之三昧悉皆同属无觉无观三昧,行者依本书第一辑中之说明,自能渐次转进,勿烦再叙。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以得见道故,不被四禅八定境界所惑,知四禅八定皆是增上心学;增上心学能使佛子起诸威德力用,乃至降伏诸天,然不能令吾人出离三界;此增上心学虽不能令佛子出三界,而能助佛子出三界,以能降伏三界惑故 admin

2020-06-08

  这是你们应该建立的第一个知见,你应该去观察你的导师、亲教师还有没有深重的众生习性?如果悟后还在习种性位里面,那就表示说这个人悟后没有进步,但并不是法有错误而使他这样。法有没有错误?引据三乘经典来印证,自己就可以很清楚了。我们要说的是:证悟了也只是发起见地的菩萨,他的般若见地还没有通达,离通达位的初地还远著;解脱果上的证量也还没有到达薄地(二果)、离 admin

2020-06-08

  】(长阿含卷八《众集经》)语译如下:【还有八个法,是说八种解脱:於有色境界中观察另一种有色境界的虚妄,解脱於另一种有色境界,这是第一种解脱。内心已无色法可触可知,住於纯属意识境界中,来观察一切有色境界的虚妄,这是第二种解脱。灭除身行与口行,舍离二、三禅境界的贪爱而清净的住於第四禅等至中,这是第三种解脱。已经度过色界的了知,灭除了瞋恚的想阴,住於空无 admin

2020-06-08

  云何七识住?有色众生若干身、若干想,谓人及欲天,是谓第一识住。复次阿难!有色众生若干身、一想,谓梵天初生不夭寿,是谓第二识住。复次阿难!有色众生一身、若干想,谓晃昱天,是谓第三识住。复次何难!有色众生一身、一想,谓遍净天,是谓第四识住。复次阿难!有无色众生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处,是空处成就游;谓无量空处天,是谓第五识住。复次阿难 admin

2020-06-08

  色缘是说缘于色身五根及内六入五尘的境界,色住是说识阴等六识心王,缘于色身、五尘及法处所摄色的境界,在色法的生、缘、住上面攀缘,使得色身与色上五尘的法性,在心中越来越贪爱喜乐,住着于五色根及五尘法,使得六识心对我所的贪着越来越增广、越长大,成为识盛阴、色盛阴,这就是识蕴六识在人间所安住的第一种境界,名为第一(种)识住。受生是识蕴六识对于五色根与五尘等色 admin

2020-06-08

  所谓随有三种意思:第一是自类俱起,第二是遍不善性,第三是遍诸染心。随烦恼心所共有二十个,可分为小随、中随和大随烦恼等三种;小随烦恼有十个,中随烦恼有两个,大随烦恼有八个。然而什么叫作小随烦恼呢?所谓小随烦恼是说,其发生作用范围最小,而行相粗勐,于不善心中各别生起者,称为小随烦恼。小随烦恼有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和害等总共十种。中随烦恼则 admin

2020-06-08

  第一种慢是叫作慢。慢的意思是说,你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里面有个比较高下的想法,因此心里就想我的境界远远超过他,我比他年轻,比他健康,比他有钱,比他有地位,比他有名望等等;因为是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中就生起了慢心,甚至于有时会开口说我胜过他,这就叫作慢。第二种是过慢。过慢中的过字是指过失的意思,也就是说,有过失的慢就叫作过慢。譬如他明明没有胜过别人,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 admin

2020-06-08

  ※检验信财是否够的步骤:1、相信真实的法,相信可以成就(第一分信财)2、对真实法接受,发现真的有功德,而且很喜乐(第二分信财)3、希望自己也能得到这种功德受用,努力去做(第三分信财)总之,相信而去做,积累信财。例如,相信有三乘菩提可证,能知三乘菩提功德受用,而且愿意朝着方向去做。表面对三乘菩提的信财具足!二、戒财戒指清凉、防护、孝顺。无作戒:不需特别 admin

2020-06-08

  这八种妙声,我把它查出来说:第一是极好音,极好音就是非常美妙的声音,谁听了都喜欢。第二是柔软音,诸佛说话不会让你觉得耳朵有刺激不顺的感觉,声音听起来很柔软。就好像爱好听音响的人,一般音响他听不进去,往往觉得声音很硬。所以有人为了想听比较软性的声音,可以花上几百万元,就是因为想要获得柔软音。第三是和适音,和适音就是听了你觉得身心舒畅,不会太大声,也不 admin

2020-06-08

  法性身者,以法性藏识为本体,集藏第一义谛实相般若慧法,应缘能雨大法水,普润众生,以能集藏故名为身,是名法身。菩萨修诸善根,感此实智法身,次第渐修至九地已,应缘能现六道有情凡夫身乃至佛身度众生,随意变化,是名应化法身,即是妙相庄严圣种类身,由实智法性身生故。……戒定直往菩萨于六住位中已得三禅定力,并修得五神通者,入第七住真见道已,无漏妙慧 admin

2020-06-08

  ---------楞伽经详解第一辑p225智慧佛能说法度众,化身佛多示因缘,很少说法,不名智慧佛;应身佛多说二乘法,二乘法说已,复说大乘法之总相,少说一切种智;此是智慧佛,以应身住世时多所饶益人天故。报身佛多说大乘一切种智,少有宣说二乘法者;唯有地上菩萨之具意生身及轮宝者能见,戒慧直往之初入三地菩萨犹不能见;所说诸法甚深难解,未入地者闻之不解,于报身佛所说诸经 admin

2020-06-08

  ---------楞伽经详解第一辑p270智慧佛能说法度众,化身佛多示因缘,很少说法,不名智慧佛;应身佛多说二乘法,二乘法说已,复说大乘法之总相,少说一切种智;此是智慧佛,以应身住世时多所饶益人天故。报身佛多说大乘一切种智,少有宣说二乘法者;唯有地上菩萨之具意生身及轮宝者能见,戒慧直往之初入三地菩萨犹不能见;所说诸法甚深难解,未入地者闻之不解,于报身佛所说诸经 admin

2020-06-08

  )宗通又名自宗通;大乘佛子修学佛法,若已满足信心,具备福德资粮者,当以大乘见道为第一要务;大乘见道即是禅宗之开悟明心。明心后,若不遇大名声之假善知识摄受,不被其邪见所转而退失,亦不自我否定所悟者,即不退失见地,能入第七住位,常住不退,名为证得大乘无生忍,获得法智及与类智,成位不退菩萨。此即自宗通之初步入门,然犹名为习种性菩萨,虽得证悟而有见地,仍未 admin

2020-06-08

  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观行的内容能够心得决定,使得心能够安住在一个境界而不退转。我们先来看这个三三昧的意思:三三昧包括空三昧、无相三昧,还有无愿三昧。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 admin

2020-06-08

  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观行的内容能够心得决定,使得心能够安住在一个境界而不退转。我们先来看这个三三昧的意思:三三昧包括空三昧、无相三昧,还有无愿三昧。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