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另外在五根里,以信根为第一根,五力亦以信力为第一力,《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能长养诸善根、信能超出众魔路、信能得入三摩地、信能成就佛菩提」,由此可体会从学佛开始一直到最后成佛为止,莫不是信的力量支持着我们继续勇猛精进。倘若有一个人修到了七信、八信、乃至十信未,有天丧失了「信」,这个人就不会再继续修行了。那么信要到何时才算初步成就而不退失? | 三摩地 2018-07-20 |
|
所以我们第一个要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这个智慧确实是圆明的----而光明。接下来我们就要相信确实是有极乐世界的存在,而且我们也要相信极乐世界的世界它是非常的庄严。就像说我们这个世界,因为并不是非常的殊胜,所以有人就很难想像净土五经里面所说的这些境界到底是不是真的。譬如说有人看到净土五经里面说:西方极乐世界常常三时会降下天花,然后遍满大地而且非常柔软,而且经过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进入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归,就是受三归依戒。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当一个好学生,当一个好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校规,这个校规就叫做三归依,就是对于三宝的信受。三宝的信受我们要能 | 三摩地 2018-07-20 |
|
而且在五戒里面,杀人是放第一,可是在声闻戒它是放在第一的。表示如果是出家众,他的不淫----不跟任何的异性发生这个淫欲之事----它是摆第一位。各位如果有因缘的话,可以去翻阅这个律藏(可是大家还没有法眼清净之前,不用去读它。等你法眼清净,你断我见之后,你就可以去读它),你就可以发现在声闻律里面,不管比丘、比丘尼,他的首要持守的戒律事实上就是不淫----不可以跟 | 三摩地 2018-07-20 |
|
始从获得四加行的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暖、顶、忍是属于初果向,世第一法就已经是初果人了。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 | 三摩地 2018-07-20 |
|
在不否定法义的前提下,大乘僧宝有两个层次:第一身、口、意行清净,持戒不犯,不贪钱财名声;第二是已经证悟实相而生起般若智慧了,这两种都是真正的僧宝,都是大福田。大众把福德种子在这二种福田种下去,来世的果报将会很大,后面中立刻就会说到。若是为了增长无上妙智能而种的,种下去以后真的能增长无上妙智慧的道场,就是福田。若想得到无上妙智慧,当然要在三宝种福田, | 三摩地 2018-07-20 |
|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三章第三节第一目<事行之一︰三福净业> (原标题:俱足众戒,不犯威仪) | 三摩地 2018-07-20 |
|
第一福田。所谓父母。以是知业果报因缘。能为种种供养父母。多设敷具。病瘦医药。所须之具。随其所作。供养父母。能生梵福。以福德故。后得涅槃。又以闻法供养父母。众人所爱于现在世。为一切人之所赞叹。命终之后。生于善道。受诸天身。闻法力故。终得涅槃。是故智者知此功德。乃至失命。常当供养父母福田。正行正意。一心敬重。是名第二十闻法功德。------------------------ | admin 2018-07-20 |
|
始从获得四加行的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暖、顶、忍是属于初果向,世第一法就已经是初果人了。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又譬如父母要去散心,由于一周才得有一天不须上班,要求你陪伴同往,而你却以寺院或萧老师有课为理由婉拒,这是不对的;因为孝养父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如果不能孝养父母,不能善待父母,常常对年老的父母冷言冷语或恶口辱骂,而说要学佛,那是假的。因为「学做人尚且做不好,要如何学佛?」所以应该孝养父母,行有余力(暇)再来护持道场,这才是修行佛法者应有的知见。2、奉 | 三摩地 2018-07-20 |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三十(节录)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杂蕴第一中爱敬纳息第四之二复次为欲引摄所化有情犹如遣使故集此力。谓无上觉遣此力使摧彼慢已然后度之。故在家时与诸释种种种捔力无不得胜。将般涅槃亦以身力伏诸力士而度脱之。谓佛世尊化缘将尽欲入寂灭往拘尸城波波邑中。五百力士闻已为佛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只要一到极乐世界就离开轮回了,这是第一个殊胜的果报。另外我们说念佛可以了生死,是第二个果报殊胜。因为修念佛法门的人容易进入实相。参禅要悟很难,所以末法时代有一些师常常讲:末法时代要开悟很难。都叫人家不要求悟,只要努力修行就好。但是经由念佛法门的帮助,要见性---也就是要到实相念佛的境界很容易。如果到了实相念佛的境界,就是说分段生死已经开始快要断尽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二章第三节现世得利> (原标题:念佛的现世利益) | 三摩地 2018-07-20 |
|
而其中很多的目的,我们简略来说常见的几个目的——第一个目的,乃是要让行者起信,能够继续进步,但是却不是让众生要执著这个瑞相。因此,加持有些人见到瑞相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让这个行者能够生起信心,成就信力;对于三宝的信心生起的缘故,对于佛法僧三宝生起信乐,对于自己能够产生足够的信力;所以,诸佛菩萨偶尔会现起一些特殊的境界,让某些众生遇到;但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们也就略说一下:第一种,祂说只要能够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能够发起要成就佛道的心,而且是专念无量寿佛,无量寿佛的意思也就是阿弥陀佛。同时,恒常地种植许多善根,这个意思就是经常对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甚至于精进地去让自己怎样来念佛,这是一种;接着就是让自己能够受法、听法、忆持不忘,同时心决定不动摇,同时熏习正知正见,不落入常见或者是断见中; | 三摩地 2018-07-20 |
|
所谓天有四种:生天、世间天、出世间天、第一义天。生天就是三界诸天,依着福报生到三界诸天。那么世间天当然指的就是世间,在这个人间的,譬如说国王,或者说现代人所说的总统。那么这个生天跟世间天,都是因为他们过去造作的善业,然后报得今生这个福报。另外还有出世间天,也就是所谓的解脱天,那么解脱天指的就是一切的三乘的贤圣,因为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之苦。另外还 | 三摩地 2018-07-20 |
|
于是便说此偈:「百福所造行,如来舌第一,齿唇悉平正,常吐甘露法,若得若干味,妙色及不妙,悉能分别味,次第不失序」】所以《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说六方(或十方)世界等恒河沙数量的诸佛如来,都具足此广长舌相度化众生,也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法度众,佛佛道同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显现出诸佛此一殊胜大人相的广大功德。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念佛人到了这个境界以后呢!他来重新阅读念佛圆通章的时候,他的所知所见又是另一番境界,和以前不相同了!-----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篇第八章第一节<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原标题:“一句佛号概括事理”)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卷五)此念佛圆通章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凡修此念佛三昧者,都应以想念之念来念佛,而不是口念。忆念之过程,譬如儿子远至他乡谋生,妈妈想念儿子,刚开始时,儿子的音容笑貌时常会出现在母亲心中,等想念久了,儿子的形象会慢慢淡化,乃至消失,但是母亲的心里还是一直在想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初地乃至第八地,比上品上生人迟很久。上品下生人,他也相信因果,虽然不能理解第一义,但是不诽谤大乘。他发成佛之心而不造作各种恶业。此种人往生彼国七宝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