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中道及实相义 佛说中道实相第一义谛即是第八识真如故。由于般若全都围绕著中道心如来藏的真如性与中道性,来出生世间、出世间的般若智慧,来显示万法的缘起性、缘灭性,来显示法界万法根源的中道心如来藏是常住而远离断常、垢净、来去、一异、增减、生灭……二边,由是成就中道及实相义。(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 admin 2018-12-27 |
|
又名:真如(《华严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法身(《华严经》《法华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增一阿含经》),为大乘第一义谛丶胜义谛之根本。念佛净土法门所说的自性弥陀丶自心如来,即是此如来藏,以“如来藏中藏如来”,能成就佛果故。在《阿含》诸经中,即是识入胎之“识”(《长阿含经》《中阿含经》)丶齐识而还之&l | admin 2018-12-27 |
|
因为完全否定第一义谛,印顺坠入地狱是大概率事件。安慧论师(475—555年)的《大乘广五蕴论》是六识论邪见。寂天论师(687—763年)的《入菩萨行论》也是六识论邪见。阿底峡(0982—1054)的《菩提道次第灯论》是六识论宗喀巴(1357—1419)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同样是六识论藏密各派,除了古代的觉囊派,都没有实证第八识的开悟者,所以他们没有般若慧。近期宗喀 | admin 2018-11-07 |
|
马鸣菩萨说:这个第一义谛如来藏心,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的平等法身,依于这个从不生灭的平等法身,才会说一切如来是“本觉”;因为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都有这个本觉,但是众生却从来没有察觉,所以说还没有证悟明心的众生都是“不觉”;当有情经过十信位以及六住位的修学,再加上四加行,对蕴处界法虚妄的观行,以及听闻善知识对如来藏正理的开示,有朝 | admin 2018-08-21 |
|
若是亲近承事供养的对象,是实证佛菩提第一义谛的菩萨僧,因胜义菩萨僧的住世弘法,将会有更多菩萨能因此实证佛菩提,共同荷担如来家业,佛法得以复兴,正法得以弘传,第一义谛的正法便长久不退,因此你的那一分供养,便有一分令正法长久不退的大功德。若是因为自己的轻忽,或者跟随大众人云亦云,却让相似佛法、附佛外道的势力藉此因缘而逐渐增长,导致本来可以长住于世的正法 | admin 2018-08-15 |
|
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 20、《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切佛语心品之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 | admin 2018-08-09 |
|
另外还有所谓的“实义菩萨”,则是指已经实证甚深佛法的真实义——第一义谛的菩萨;也就是指已经明心证真,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七住位以上的菩萨。例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曾开示说:【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当六 | admin 2018-08-07 |
|
马鸣菩萨说:这个第一义谛如来藏心,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的平等法身,依于这个从不生灭的平等法身,才会说一切如来是“本觉”;因为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都有这个本觉,但是众生却从来没有察觉,所以说还没有证悟明心的众生都是“不觉”;当有情经过十信位以及六住位的修学,再加上四加行,对蕴处界法虚妄的观行,以及听闻善知识对如来藏正理的开示,有朝 | admin 2018-08-07 |
|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 admin 2018-08-06 |
|
如来意思就是说,这第一义谛的法,这出世间的智慧之法,如来一定会告诉你,一定会在各种因缘下告诉你的;只要你福德够,一定会告诉你的。但是,其他是你自己应该要做的,这个就是转依,但是如来不会直接说:“这个你将这些法做好,就是叫作转依。”如来并没有直接这么说,因为你要不要变成像是如来藏这样无私无我等等不可思议的体性,是要你自己甘愿的,如来不会来强 | admin 2018-08-04 |
|
《佛说不增不减经》云:「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大乘起信论》中说证此本觉者方名始觉(初次证悟)之菩萨,由此证知:亲证如来藏者方可名为真实开悟者,除此绝无般若之开悟。则未证如来藏(第八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法身-真如)者,既无本觉智,必非真实开悟者。佛于诸多经典皆向佛子开示唯有 | admin 2018-08-01 |
|
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20、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切佛语心品之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 | 三摩地 2018-08-01 |
|
又有人说是在三界外,既然是在三界外即无一物——无我、人、众生、寿者,又有何人可以在此受生呢?是以跟归依十方大乘贤圣僧又有何关系呢? 综合这些论点,确定一贯道的道亲是天道弟子而非佛弟子,是归依在“福报天”的弟子,不是归依在大乘法中的“佛、法、僧”,而且其义理的论述也与第一义谛无关。至此,虽然与一贯道的道亲有着不舍的情 | admin 2018-07-23 |
|
所以,宗喀巴才会说:学习《广论》的人,未来必会学习密宗道无疑!另外,《广论》中要建立学员对于「性空唯名」的坚信不移,这样才能深信男女中的喜乐与空性无二无别!然而这样的空性见,只以众「缘」而生万法;却不知藉缘能生万法的「因」在何处;不但是违背了佛在初转法轮的阿含诸经中所说的「名色之外有入胎识本识」,也违背了二转法轮大般若经中「(诸法)从本际来」,更直接 | 三摩地 2018-07-23 |
|
尚不能合乎人伦,云何而有资格修学第一义谛甚深般若及无上种智?无斯理也。是故密宗「无上瑜伽」能成佛道之说,乃是自欺欺人之谈也。如是修行邪行之密宗上师及受第四灌顶者,绝无可能如宗喀巴所说之「由入彼中,故从今后乃至未证菩提,于人天中得欢喜住。」所以者何?由入此坛而与上师共行邪淫之故,必入地狱正受苦报,然后展转于饿鬼道及畜生道受余报之后,方能重回人间故;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尚不能合乎人伦,云何而有资格修学第一义谛甚深般若及无上种智?无斯理也。是故密宗「无上瑜伽」能成佛道之说,乃是自欺欺人之谈也。如是修行邪行之密宗上师及受第四灌顶者,绝无可能如宗喀巴所说之「由入彼中,故从今后乃至未证菩提,于人天中得欢喜住。」所以者何?由入此坛而与上师共行邪淫之故,必入地狱正受苦报,然后展转于饿鬼道及畜生道受余报之后,方能重回人间故;重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这个色身当作道器,修习六度波罗蜜,熏习第一义谛知见,锻炼动中定力以及参禅功夫,来寻找生命的实相──第八识如来藏。《优婆塞戒经》卷6接著又开示说: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优婆塞戒经》卷6)要以不坚固的财物来换取坚固的法财。什么是不坚固的财物呢?譬如金钱、珠宝、黄金等等。有智慧的人都明白这些身外之物不坚固,这一生要用的足够就行了,剩下的就用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能够观察甚深极甚深如来藏,就是第一义谛无上妙法,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本来的无生,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八界也是本来无生,同时能够安忍于自己所修学的次第,安忍于自己所需要对治的烦恼,所需要修集的福德,以及一定要亲近善知识来修学,不得少为足,不生起增上慢,不生起高慢之心!这些都是菩萨修学忍辱应该修学的主要三项内容。接下来就是精进。要发起精进心来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第一种有布施而没有波罗蜜,指的就是一般世间的布施;像是号称为佛教的某个功德会,虽然在寺院当中有佛像,但是却从来不曾谈到不生灭的如来藏第一义谛。所有的一切世间法都是生灭无常的,包括一切有情的五蕴身也同样都是生灭无常的,唯有世间万法的根本——一切有情的如来藏心,才是永不生灭的波罗蜜彼岸。如果我们不教导众生依止自身永不生灭而安隐的如来藏,表 | 三摩地 2018-07-23 |
|
接下来就是对于大乘的佛法,第一义谛的了义乐于听闻,乐于听闻然后乐于熏习。接下来就是能够布施,将自己的财物拿来布施利益众生;当然最重要就是能够在佛道中真正的解脱智慧生起以后,自己能够实证。接下来就是在佛菩提中,真正的佛道上的解脱智慧也能够实证,当然,最后所求是最后能够成佛。这七种称为圣财,是因为这七种,不会受到任何世间的因缘、世间的生死所毁坏。这七种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