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空性正理即第一义谛——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二乘法不能实证第八识,不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在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上来现观无我,故二乘法有事无理,不能称为理事圆融。八、断执不同执,也即执著,含有对某种行为坚持不懈、坚认某种观点的意思。执(执著)基于虚妄分别,以为人我及三界万法实有自性。有情众生的执著以我执和法执为主。关于法执,《成唯识论》卷二,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到了这个层次以后就能深解第一义谛而不畏惧,如果肯发菩萨大心及四弘誓愿而真实的来体究念佛,虽然不见自性弥陀,也可以获得上品中生。在观经里面讲,深解第一义经典而不畏惧,可以得上品中生,但是必需要发菩萨的大愿,那就是诸佛的通愿,也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有了这个一念相续的功夫、发了菩萨大愿并且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三摩地

2018-07-20

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 admin

2018-07-20

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倘若以清净心来向阿弥陀佛,乃至十念念阿弥陀佛来发愿要生极乐世界,这是一种;第二种就是说,他住于大乘者听闻甚深法都能够生起信解,甚深法我们知道:这个一定不是现象界的法,因为现象界的法,都只是马上说了就可以了解的;甚深法指的当然就是能够出生一切法的这个法界实相心第一义谛的法。也就是,能够听闻第一义谛的法就能生起信解没有疑惑,而且在那时 三摩地

2018-07-20

正因为单纯不攀缘,所以许多同修来共修一年或两年就能够成就无相念佛的净念相继这门功夫,而转入体究念佛;乃至因为第一义谛真如三昧知见深细,而得转依修学。因此前方便的戒、善知识的具足、远离三心等,就确实是不会让修行人虚耗生命、金钱;而依于究竟了义第一义谛,就能快速进入菩萨庄严地的修学。所以,欲界定的证得、轻安的发起,乃至断我见的成就,都只是依于证得实相心 三摩地

2018-07-20

不必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也不必深解第一义谛旨趣。摄受大乘种性的念佛人。西方三圣接引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并大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身 阿弥陀佛接引。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 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并大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来迎,见此事时,自见坐金莲花,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我们强调理行当中植众德本、广结善缘、修除高慢、建立定慧知见、深解第一义谛的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基本功德的种子熏习完成,你就无法成就上品上生。因为诸佛菩萨的加持之中你无法受持,因为佛菩萨是无时无刻不悯念众生的,因此如来从来都是不停的加持众生,可是众生我们却没有持守好而漏失,因为众生没有这个基本功德种子,就不能够相应诸佛的加持。所以大心欲求往生极乐世 三摩地

2018-07-20

前面三个条件是说他需要有这个资粮----往生需要的资粮是正面的----譬如说他要善解第一义谛的旨趣;他要对于第一义谛心不惊动、不怯懦;他要深信因果,这都是正向的资粮。可是我们讲的第四个部分,就是属于障难的部分----他不应该要有这个障难!如果他有这个障难,他也没办法往生、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中生,乃至未来的下品下生都不行。这个条件是什么?他不谤大乘!也就是说,他 三摩地

2018-07-20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进入到了上品下生的部分,上品下生的菩萨他的条件又比上品中生的菩萨简单了一些:他不必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他也不必深解第一义谛的旨趣。也就是说,他不需要受持方等经典,不需要证悟实相、亲见自性弥陀,也不需要深解,只要了解部分的第一义谛的旨趣;他不像上品中生菩萨要在知见上闻熏具足,他这个上品下生的菩萨,并不需要具足,可 三摩地

2018-07-20

中品上生的菩萨,是告诉他苦、空、无常、无我,讲四圣谛、八正道的这个解脱道的正理;大乘的菩萨就告诉他第一义谛的正理。所以第一义谛与世俗谛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第一义谛完全是以法界实相心为主,所谈都触及法界实相心;而解脱道的正理就叫作世俗谛,它只是世俗的正理。依于如来藏来看,世间一切万法、五阴十八界都是生灭无常、缘起性空的,要是一切这些法灭尽以后,就没有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所要亲证的内容,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第一义谛法的根本,所以要有对了义培植福德的因,才能够在了义修学中,有(种下将来)见道的因。-----《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7集修集福德资粮(十住位的修证之一)》正德老师(原标题:通过无相念佛,具足静中思虑的能力!)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虽然有八万四千种法门,但是每一个法门的修持,到最后都必定会与第一义谛相应,也就是跟实相相应。不管你是哪一宗的,修学哪一个法门,如果有因缘修持到与第一义谛相应的时候,这个阶段就是禅啊,就是禅宗的禅,而且禅宗的禅是般若,不是定。所以说依着念佛法门的种种的转折去修学,那么你就有因缘可以有体究念佛、可以明心开悟、可以眼见佛性、可以实相念佛。所以说只要知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每一个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得以明心见性或者断除烦恼;念佛人在娑婆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明心见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以后闻法而入无生忍也是如此。因此说,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地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是属于禅定的 三摩地

2018-07-20

此土众生至末法时,聪明无智、见慢深重、寡信多疑者甚多,「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谛」之如来藏,若为明示,即生诽谤。为有上述诸情,一则感叹此土众生福德浅薄、多疑寡信、刚强难化;二则思于佛子再作利益,乃倡禅净圆融之说,鼓吹禅子求生极乐。仰惟释迦世尊及弥陀世尊大慈大悲大愿深思,使我禅子因往生极乐净土故,或速除性障早得解脱、或速明心证无生忍、或速证无生法忍得意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一),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三摩地

2018-07-20

彼无量寿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说,应知。云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八种相,应知。何等八种?一者庄严座功德成就,二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三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五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六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七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偈言“无量大 三摩地

2018-07-20

纵多年以来,滥厕讲席,历参禅匠,不过欲发明净土第一义谛,以作上品往生资粮而已。所恨色力衰弱,行难勇猛。而信愿坚固,非但世间禅讲诸师,不能稍移其操。即诸佛现身,令修余法,亦不肯舍此取彼,违背初心。奈宿业所障,终未能得一心不乱,以亲证夫念佛三昧。惭愧何如。一日有一上座,久参禅宗,兼通教理,眼空四海,誓证一乘。效善财以遍参知识,至螺山以叩关余舍。时余适以 三摩地

2018-07-20

因其行大乘解第一义,以故千佛授手,纯说甚深第一义谛。然七日得不退转,修小劫得无生忍。若夫上品上生者,一往即悟无生法忍,须臾即遍十方,历事诸佛。而究其往生之因,则具戒行,读诵大乘,修行六念之人。可见如来重戒重学与重悟之意,似不欲偏废者也。至龙树菩萨,如来谓其于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非悟明心地乎?曰得初欢喜地,非入地菩萨乎?而继之曰往生安乐国,此又与上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