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理是哪一个理呢?这个理就是如来藏法,就是大乘法,就是第一义谛,也就是说衪不是第二,而且这个法是没有一个法可以跟衪来相比的;而且除了这个法可以究竟觉悟以外,没有其他的法。所以法门虽然说有非常多的门径可以来修学,但是这个究竟理却是只有一个。所以违背第一义谛的一定是恶,遵循第一义谛的一定是善;而第一义谛本身又没有善恶可言,但是你诽谤衪就是恶业,而且是 三摩地

2018-07-22

这还是要扣回我们刚前面所说的,主要就是对于法的无知的无明障,也就是对于名闻利养的虚妄、解脱道的胜义、第一义谛的殊胜无知。在《杂阿含经》卷24中,佛陀开示著:于细微罪生大怖畏,受持学戒,离杀、断杀、不乐杀生,乃至一切业迹如前说。(《杂阿含经》卷24)佛陀要们要能在细微的罪上——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罪上,就要生起大怖畏,从身行上明显可见的离杀、断杀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经过前面信、进、念、定、慧等五力的进修,心性渐渐转变,已经快要破参了,他的所说所行也如同诸佛一般;这时候虽然还没有开悟明心,但对于第一义谛妙法,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时由于心性的转变,使得他的容貌显现出如同诸佛一般的慈悲和智慧相,这时的心地都不再歪曲了,而能安住在之中,这就叫作正心住。也就是说,菩萨修行到了这个地步,在身心之中已经能够以菩萨自 三摩地

2018-07-22

摄属重戒7)高慢卑贱,有德法师,不谘经律,第一义谛,犯轻垢罪「若佛子初始出家,未有所解,而自恃聪明有智,或恃高贵年宿,或恃大姓高门、大解大富饶财七宝,以此憍、慢而不谘受先学法师经律。其法师者,或小姓、年少、卑门、贫穷、下贱诸根不具,而实有德,一切经律尽解,而新学菩萨不得观法师种姓;而不来谘受法师第一义谛者,犯轻垢罪。」23、轻新求学师(摄属重戒1O谤三 三摩地

2018-07-22

」】末法时代,众生根劣,刚强难伏,累世谤法习气所致,于世尊宣说如来藏微妙甚深正法之时,因难亲证,心不生信,复加诽谤,而成一阐提人;舍报后随业风所飘,先入地狱,受苦无间;复辗转生于饿鬼、傍生,无量劫后,转生成人,瘖哑贫苦;多世之后,值遇佛法,心生信乐,广作佛事;然是时邪见兴而正法没,恶知识充斥世间,且多能将人天善法与世俗法结合,切合众生心灵所需,唯错 三摩地

2018-07-22

同样的不杀戒,在佛法中受了戒,就要好好受持,不要因为一时的嗔心,忍不住就杀了人;因为这不但牵涉到性罪,而且还牵涉到第一义谛法中的严重戒罪;所以于第一义法中受持十重戒以后,千万不要毁犯。若是有好因缘遇到佛或诸大菩萨示现时,不管是定中或梦中的示现开示,祂所交代的,我们千万千万不要违犯,不要认为佛只是事相上的指示,与戒罪无关,就违背而不遵从,这会产生轻罪 三摩地

2018-07-22

其法师者,或小姓、年少、卑门、贫穷、下贱诸根不具,而实有德,一切经律尽解,而新学菩萨不得观法师种姓;而不来咨受法师第一义谛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 三摩地

2018-07-22

其法师者,或小姓、年少、卑门、贫穷、下贱诸根不具,而实有德,一切经律尽解,而新学菩萨不得观法师种姓;而不来咨受法师第一义谛者,犯轻垢罪。」【憍慢僻说戒】「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不来咨受法师第一义谛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佛灭度后。欲心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以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重心故便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要能先观察心中是不是有这五种秽染还有五种弊病,如果我们有这五种秽染跟五种弊病,我们应该要先把它修除,这是属于习气的对治;有这样的一个对治以后,然后我们把解心放在我们佛法修学的第一要务,从断我见、认知五阴无常,这样因缘际会时,就能够相应到第一义谛法则,就能够证果了。今天就谈到这里,祝愿您,深信三宝,深信因果,解心自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 三摩地

2018-07-22

其中对于戒律的精神与持戒的要领,金雄师老师在理上、在事上都有非常详细的开示,更有细说布施的功德与得福的因果原理,甚至有开示三乘菩提与第一义谛的胜妙义理,欢迎您请阅。对于受戒、持戒的问题,我们是鼓励学佛人能够受戒、学戒、持戒;因为受戒、持戒乃是菩萨六度波罗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三无漏学中的重要一分。佛弟子若有受戒的机会,应当要把握去受;早受戒、 三摩地

2018-07-22

其中对于戒律的精神与持戒的要领,金雄师老师在理上、在事上都有非常详细的开示,更有细说布施的功德与得福的因果原理,甚至有开示三乘菩提与第一义谛的胜妙义理,欢迎您请阅。对于受戒、持戒的问题,我们是鼓励学佛人能够受戒、学戒、持戒;因为受戒、持戒乃是菩萨六度波罗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三无漏学中的重要一分。佛弟子若有受戒的机会,应当要把握去受;早受戒、 三摩地

2018-07-22

其法师者,或小姓、年少、卑门、贫穷、下贱诸根不具,而实有德,一切经律尽解,而新学菩萨不得观法师种姓;而不来咨受法师第一义谛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时,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 三摩地

2018-07-22

由世尊在这部经中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义谛的究竟法宝指的还是有情众生的本心如来藏。世尊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中,都是同一种说法,只是应听法者的因缘方便,用不同的名相来说明祂的体性;因为第一义谛真理只会有一个,不会有互相矛盾的两种以上的说法,佛说诸法无二、法界无二,就是在说明这个道理。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如来藏能够摄持一切诸法,所以我们说 三摩地

2018-07-22

其中对于戒律的精神与持戒的要领,导师在理上、在事上都有非常详细的开示,更有细说布施的功德与得福的因果原理,甚至有开示三乘菩提与第一义谛的胜妙义理,欢迎您向出版社请阅。对于受戒、持戒的问题,我们是鼓励学佛人能够受戒、学戒、持戒,因为受戒、持戒乃是菩萨六度波罗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三无漏学中的重要一分。佛弟子若有受戒的机会,应当要把握去受,早受戒 三摩地

2018-07-22

若得证悟自心藏识,即具宗通乃至说通;若未证悟领受自心藏识体性,则二通俱无,所知所解所证悉皆未到第一义谛故,是故二通唯诸证悟藏识者得。若证悟者,于四无碍辩无有少分修学,往世亦不曾少分修四无碍辩者,则不具说通,如是人得名胜义菩萨僧,不名法师。若证悟者,少分或多分发起四无碍解、四无碍辩者,斯人则有说通,得名胜义菩萨僧,亦得名为法师,不论身着缁素;能授人以 三摩地

2018-07-22

由世尊在这部经中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义谛的究竟法宝指的还是有情众生的本心如来藏。世尊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中,都是同一种说法,只是应听法者的因缘方便,用不同的名相来说明祂的体性;因为第一义谛真理只会有一个,不会有互相矛盾的两种以上的说法,佛说诸法无二、法界无二,就是在说明这个道理。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如来藏能够摄持一切诸法,所以我们说 三摩地

2018-07-22

那从第一义谛来说的话,其实只有心出家是真出家,只有心出家才能够称为真出家;所以前面的四种状况,只有第二种状况“身不出家,心出家”它是属于真出家,还有第四种状况是“身出家,心也出家”才是属于真出家。所以第三种状况“身出家,心不出家”其实就是表相僧宝,他就是身出家,只是表相出家而已,这个就是身出家心不出家。所以从第一义谛 三摩地

2018-07-22

于大乘法中出家之人,爱声闻戒而不曾爱菩萨戒,总以声闻戒为自高之根本,歧视在家菩萨;如是诸人,不速求大乘见道,而汲汲于抵制大乘见道之居士,终将难免使得大乘佛教渐渐推向在家佛教之路;佛教若真步向此途,则必咎在出家法师,以大乘法师无智自证、兼亦不乐证得大乘第一义谛故;一切佛子若有欲求大乘第一义谛者,必须向居士礼求,则大乘佛教最后将无出家法师住持宗门正法,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