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再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内相分虚妄无实有——这个叫作我空,然而外相分也是虚妄无实有——这是法空,到了这个地步我、法俱空,只剩下我们虚妄的计着而己。因此弥勒菩萨说:所取显现既非有,能取显现自非有,如是即能善成立,二取现而非为有。(《辨法法性论》)既然我们所取的心是内相分,这不是真实而有,所以能取的心也就不是真实而有了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的世间清净,是由信、进、念、定、慧的信根产生信力,而得身口意的清净,由此不造诸恶;进而能够降伏欲界爱,入证初禅乃至四禅;或能降伏色界爱,入证四空定;这都是属于世间清净的范围,因为不出三界法。出世间清净是由闻熏断我见的正见,深信不疑,如实去思惟、观察、修证,就开始有了一分出世间清净的势力。三乘菩提的修证,都是属于出世间的清净,不落于三界爱染法中; | admin 2020-06-08 |
|
例如说解脱道的断我见内容,它是来自于现观五蕴的无常、苦、空、无我,所得的这个无我的智慧;佛菩提道的无我的智慧,是来自于实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真如无我的如来藏以后,现观如来藏本身的真如无我法性,而得的这种无我的智慧。这两种无我的智慧,它有不同的法义内容以及它的差别,类似这样的就是叫作义智。第三种时智,也就是要有应时智。应时智的意思就是说:凡是有来问 | admin 2020-06-08 |
|
但却要在舍离受阴以后,心中先建立一个灭尽五阴以后的如,知道灭尽五阴以后不是断灭空无的一切法空境界,而是真实不断灭的,因此在灭除喜受时,比丘应当专念不忘而保持不退;接著再断除忧受的爱著,再断除舍受的爱著,都是以灭除五阴为目标的;这样断除了喜、忧、舍受以后,究竟远离受阴而成为四果人,如是断除有漏与无明漏了,才算是受具足戒,所以佛说:舍此忧已,如所忧,不 | admin 2020-06-08 |
|
而这个真如与佛性的智慧又把它分成二部分来说:一、在总相与别相上说二转法轮的般若空,般若空是讲「真心空性」,不是讲「蕴处界空相」;二、到了三转法轮的时候,再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也就是唯识的百法、千法、万亿法明门,就是如来藏系的经典,这是三转法轮所说的法。修学三转法轮的法,能使你从破参明心七住位进入到初地,在一生当中完成;这个是函盖二乘法的解脱道在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不说法的,可是他常常现神通。如果你有幸遇到辟支佛,供养他一斋,他就现神通,一般众生容易相应,看见他当场现神通的人就会相信他说的法义了,就觉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不说法的,可是他常常现神通。如果你有幸遇到辟支佛,供养他一斋,他就现神通,一般众生容易相应,看见他当场现神通的人就会相信他说的法义了,就觉 | admin 2020-06-08 |
|
此(俱生我执)复二种:(第)一(种),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我;(第)二(种),有间断,在第六识,缘识所变五取蕴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我;此二(种)我执,细故难断,后修道中,数数修习胜生空观,方能除灭。分别我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我执),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分别我执也) | admin 2020-06-08 |
|
又意情中无有定缘,但忆想分别颠倒因缘故,于空五众(五蕴)中而生我想。龙树菩萨又言:‘我’以五情求之不可得,但以身见(我见)力故,忆想分别为‘我’。是故我见,是由众生的意识心不如理思维所产生的一种错误见解。我见的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认色身为我,认意识觉知心为我。譬如人在昏暗(无明)的角落,看见一团绳子(色身、觉知心),以为是一条蛇( | admin 2020-06-08 |
|
挨饿也不打紧,正好修定;肚子空的时候,修定是非常棒的;如果肚子饱了,一般人修定就会打瞌睡。佛陀次第乞食完毕以后,又回到给孤独园中来;回来以后当然就吃饭了。饭吃完了,把衣钵收起来,放好了,再把脚洗一洗,又把座位上的坐垫铺好,然后在座位上坐下来。--------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法会因由分〉第一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然后再回头来观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去观察缘起性空与无我,他无法观察法界实相的无我观,也无法在蕴处界的法无我上作深细的现观,所以大乘的无我观是具足人无我与法无我的现观,兼含世俗谛与法界实相的胜义谛;二乘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这个无我观的证得,却是不同于六住满心位的无我观;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只是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不知实相心何在,他所作的无我观,同于声闻法的无我观——不离蕴处界空相的观行。七住菩萨却又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观察祂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就如是的无我性;由这个从来不曾暂断的无我的实相心,再来返观以前所观行的六识与意根 | admin 2020-06-08 |
|
十行位所修证的无我观,叫做犹如阳焰——好像太阳晒在远处热沙地上那个热气反射上来,空气幌动犹如有水流动,然而智者知道那个水不真实,那叫阳焰观。譬如诸位夏天时看那个柏油路,远远看去好像有水,其实不是水,那个水是虚妄的,这叫做阳焰观。这意思是说:我们能觉知、能取六尘万法的觉知心与作主心末那识,都是犹如阳焰的出现,现实上虽然存在,但却是假有暂有的 | admin 2020-06-08 |
|
二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所证的人无我,就是现前如实的观察:「我的五蕴是无常空,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是无常空。」缘觉乘辟支佛是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观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藏识因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作为因缘,所以有蕴处界的缘起缘灭;蕴处界既然是缘起缘灭的体性,所以说蕴处界「性空」。这是二乘所证的人无我智。七住菩萨的人无我,是从真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法无我?佛告诉我们说:「证得人无我的菩萨现观蕴处界空、无我、无我所,这叫法无我」;换句话说,法无我就是你从七住所证得的真如,反观得比二乘人所观的还要详细,你观察八识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也观察我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统统没有真实的我,也没有我所…这样如实的现观以后,于真如法性的人无我具足了知,也能于蕴处界一切法中观察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菩萨六度,由布施植福乃至真心般若智慧,离五阴十八界六入而说真心般若,说解脱七转识之阿赖耶解脱相,不依阴界入之无常空而说解脱相,依此观察而建立菩萨六度修行次第相;超越一切外道见解,超越一切误计无色定境界为涅槃者之邪见;一切外道及一切未悟大乘之佛子等,悉不能知、不能摧坏。有时应化身佛具足三身,有时唯是 | admin 2020-06-08 |
|
他所观行的内容是人间的世俗法五阴,所以名为世俗法中的真谛,简称俗谛;因为五阴是缘起法,所以其性本空,不是真实常住不坏之法。这个五阴缘起性空,无我无人,是世间道理极成的缘故,所以名为世俗谛。《心经密意》 | admin 2020-06-08 |
|
又观察这个真实心,含藏了种种的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乃至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等一切佛法,都是从如来藏这个真心所出生、所显示。经过这样的确实的体验,我们就说你已经证得了般若慧的别相智。《心经密意》在佛菩提道里面,说总相智叫做根本无分别智,别相智叫做后得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是说,证得这个第八识的时候,那是进入佛菩提道真正修行 | admin 2020-06-08 |
|
又观察这个真实心,含藏了种种的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乃至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等一切佛法,都是从如来藏这个真心所出生、所显示。经过这样的确实的体验,我们就说你已经证得了般若慧的别相智。在佛菩提道里面,说总相智叫做根本无分别智,别相智叫做后得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是说,证得这个第八识的时候,那是进入佛菩提道真正修行的开始,也就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无学出三界者,其实无三界可出;出三界解脱果者,只是断尽四住地烦恼,舍报后烦恼不现行,故不出生中阴身;或于第一次中阴身坏时断尽有爱住地烦恼,不再有第二次中阴身现行,不于三界中受生,余如来藏空性无形无色、无见闻觉知,不出现于三界中尔,并非三界外另有境界可以安住;如是方便说为出三界。《平实书笺》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