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次为无色界贪断;俱解脱及慧解脱之阿罗汉,皆观察「无色界有」虚妄,谓四空定中之微细觉知心乃是意识,十八界所摄,无常虚妄之法,是故不于无色界一切境界起贪,心超三界,名为阿罗汉无色界贪爱永断。三为掉举结;谓色无色界有情尚有之微细掉举,阿罗汉由了知解脱道故,令戏论永断,故断掉举之结使。四为慢结,谓色界及无色界众生常于下界众生起慢,以上界有情为胜,是名无色界 | admin 2020-06-08 |
|
佛菩提道是讲法界的实相,也就是说明十方三世一切有情生命的真实相——一切有情法界的根源——第八识空性心。修学解脱道只能出三界,不能成佛,所以阿罗汉不能称为佛,因为不回心阿罗汉不知不证佛菩提智;必须解脱道修证完成后,再加修佛菩提道,二道都具足圆满了,才能成就究竟佛果。由于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具足圆满,能使人成就究竟佛道,所以才说这两大 | admin 2020-06-08 |
|
剎那间遍身发者,于修伏性障(未见道者修伏五盖)或修除性障(已见道者修除五盖)后,保持一心不乱之际,色界天身忽然现于欲界身中,心眼见身唯余透明薄膜,遍身毛孔内外相通,一一毛孔受于乐触;彼时初禅天之心眼唯见身中如云如雾,不见五脏六腑,空荡轻安,无诸粗重;彼时虽与他人言语,而不妨碍初禅天之境界安住;以此初禅境界之定心能与五尘境界相应,觉观无碍,故名有觉有 | admin 2020-06-08 |
|
遍满虚空︰于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扩散,便以出现遍满虚空境界之心为真心,不离有所得有境界法,仍是妄心。5.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在欲界定中舍弃觉知,便入此境界。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6.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此定有四种不同︰进分、护分、达分、退分。从头部发起者,十有九人退失此定。7.虚空粉碎︰此亦初禅 | admin 2020-06-08 |
|
乃是空有不二,是即相离相,无相无不相;不即空有二边,而亦不离空有二边,所谓中道。明心而不见性者,犹不能见此真实,何况凡夫之意识思维,孰能至此?无相念佛虽然无相,仍非实相,而此境界,自古至今,真实有之。实相离一切相而即一切相故,实相非空非有、亦空亦有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 | admin 2020-06-08 |
|
般若从字义的表相来解释,通常说它叫做智慧;可是,如果一定要把它翻成智慧两字的话,也有问题啊!因为智慧有很多种啊!那你们佛法中讲的智慧,究竟是什么智慧呢?插花有插花的智慧,书法有书法的智慧,音乐有音乐的智慧,农穑有农穑的智慧,……种种世间法中都有种种的智慧啊!你说的智慧,讲的是什么智慧?因为佛法里面的般若,讲的是世间蕴处界万法的缘起性空, | admin 2020-06-08 |
|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法本身殊胜,这个法本身能生的福不可限量;那你既然要去实证祂,自己本身怎么能够是两手空空而没有资粮呢?所以,你一定要修集具备一定的福德资粮。那么要修集哪些福德资粮呢?这个福德资粮修集的前提,我们要先跟大家解说的,就是善根的修集。也就是说,你要具备实证般若的福德资粮的前提的第一个,首要就是善根的修集。那善根之首就是什么?就是信根。这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证悟的菩萨得以实相忏悔,这个人他可以现观罪性本空,是因为他有实证实相心的基础以及转依的功德。可是我们也要注意的是,这个实相忏悔的修法,很容易被人拿来误用,作为其犯戒的藉口。其实这个犯戒的人,他根本没有实证第八识,却自己以为实证第八识,然后他一直犯戒不断,根本没有转依的功德。那这样的人,其实他是恶取空的人,这个人他对于经文是断章取义,只会挑自己 | admin 2020-06-08 |
|
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弥勒菩萨摩诃萨在《佛说大乘稻芉经》卷1答具寿舍利子的内涵:应云何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为六界和合故。以何六界和合?所谓地、水、火、风、空、识界等和合故,应如是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何者是内因缘法地界之相?为此身中作坚硬者,名为地界;为令此身而聚集者,名为水界。能消身所食饮嚼噉者,名为火界。为此身中作内外出入息者,名为风界。 | admin 2020-06-08 |
|
道种智者地上菩萨方得;大乘佛子以明心故,般若正观现前,初得大乘无生智忍,此名法智,唯知般若空之总相,不解别相;般若经六百卷所说,乃依般若空之总相而说别相,悉唯法智类智,未及种智。佛子以般若中道观之总相别相为基础,方能修学一切种智;若未明心证真,不能体验如来藏之运作,则不能证验一切种智,唯能依唯识名相,于外门熏闻一切种智。佛子若能证验种智,证验八识心 | admin 2020-06-08 |
|
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的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两种:宗通乃是为真正修行人而说明心见性的法,如果菩萨能够亲证实相心,未来将近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大菩提果;说通就是菩萨启发佛法中童蒙,为佛弟子们建立佛法正知见,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为未来成佛之准备。从上面说明可知: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的法。所谓明心与见性,表示真的有一个心可明 | admin 2020-06-08 |
|
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的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两种:宗通乃是为真正修行人而说明心见性的法,如果菩萨能够亲证实相心,未来将近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大菩提果;说通就是菩萨启发佛法中童蒙,为佛弟子们建立佛法正知见,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为未来成佛之准备。从上面说明可知: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的法。所谓明心与见性,表示真的有一个心可明 | admin 2020-06-08 |
|
剎那间遍身发者,于修伏性障(未见道者修伏五盖)或修除性障(已见道者修除五盖)后,保持一心不乱之际,色界天身忽然现于欲界身中,心眼见身唯余透明薄膜,遍身毛孔内外相通,一一毛孔受于乐触;彼时初禅天之心眼唯见身中如云如雾,不见五脏六腑,空荡轻安,无诸粗重;彼时虽与他人言语,而不妨碍初禅天之境界安住;以此初禅境界之定心能与五尘境界相应,觉观无碍,故名有觉有 | admin 2020-06-08 |
|
再一次强调:要断欲界爱,它的基础是要以断我见,跟五阴的空相空观为先决条件;用这样子的智慧来历缘对境,一次又一次的去观行五欲法的生、住、异、灭之相,去观行五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远离一切的现行;到最后,甚至只是一个妄念的产生,都如同被矛刺了一下的疼痛。这就是声闻道的修学方式,用这个方法来断除对于欲界爱的执着,而心不动摇。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 | admin 2020-06-08 |
|
无色界爱住地又称为有爱住地,是指修学禅定的人断除色界爱烦恼证得四空定,或修道的人超越了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没有了色阴但是还有受、想、行、识四阴,就是四空定中的意识心,也还有能作主的意根心,这二个心还在就是有,也是三界之中的有;执着无色界有,就是执着四空定中微细的离念灵知心,以之为常住不坏法,误以为安住在四空定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这样安住不舍,就称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有这种见浊,就会被觉知心意识的觉受所系缚,被觉受所系缚的原因则是因为众生有虚明妄想,认定“能受苦乐的觉知心是迥无色法的空性心”;这就是虚明妄想的见浊。你们看藏密喇嘛不都是主张意识觉知心就是空性吗?你们也读过《狂密与真密》了,我在书中已经有根据的引述出来了!他们因为觉知心意识的空无形色,就叫作空性。因为意识心是犹如虚空而无色法之心,所以 | admin 2020-06-08 |
|
(一)为生苦,大意有两种;一种是说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承受种种痛苦,从一开始你在妈妈的肚子里三个月后刚刚对外部环境有了知觉,就不得不忍受种种苦受;一会儿热(妈妈穿多了),一会儿冷(妈妈喜欢吹空调),一会儿饱一会儿饥,一会儿被挤压(妈妈睡眠时翻身),万一再遇到妈妈生病吃药,那就更惨了,住胎十月如同被关在黑暗中的地狱一般备受煎熬。有数不清的凶险在等着你 | admin 2020-06-08 |
|
“空”有两个含意:一个是空相,一个是空性。妄心之相也是空,真心之相也是空,同样都没有形色,都不是物质的色法。《心经》里面讲“诸法的空相”,说见闻觉知的心(即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心)无常、变异、终归坏灭,但是诸法却必须依见闻觉知心及如来藏真心,和合运作以后,才能间接的生起在我们的觉知心中,所以诸法也是同样的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 | admin 2020-06-08 |
|
」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亦不过于八识(除残障人士),然前六识为生灭而不能常住之缘起性空法,第七识则为诸阿罗汉舍寿时所必灭除之意根,皆是可灭之法;唯独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是常住法,亦是出生五色根、意根、六尘、六识之心体,再借六根、六尘、六识辗转出生了万法;推寻五阴与万法之根源,实即第八识如来藏,故说第八识才是法界万法之实相心体。《华严经》又说:证得 | admin 2020-06-08 |
|
在太空中,动的永远继续动,转圈圈的永远在转圈圈,所以地球一直在转。但地球的转速会变慢,因为有空气、有水、有种种的原因产生的阻力,所以它渐渐就会慢下来的;在理论上是这样,但什么时候才会慢下来?那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后的事。如果地球上没有空气与水产生了阻力,地球自转是永远都不会变慢的,这就是惯性。当业行正在进行时就叫作业,作完了哪里还有业?但是作完之后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