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二版三刷)二乘菩提法称为世俗谛,意思是世俗法中的真谛─缘起性而无实法─是虚相而非实相。(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1月初版首刷,页21。)然而一世就可以成就的二乘菩提,没有这种理上的现观,也不能在事相上直接从理上捨离尘 admin

2020-06-08

  如来藏有这样的不离、不脱、不异的不可思议佛法,所以又说祂是不如来藏。(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303。)三乘菩提入道的第一步。不论是修学大乘法,或是只想修学二乘法,这都是必经之路;不能外于断我见-现观觉知心的虚妄-而获得三乘菩提中任何一乘的见道。(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二辑,正 admin

2020-06-08

  性,讲的就是不的如来藏,因为这个确实有真实性,不是缘起性,所以称为不如来藏;缘起性是没有真实性的,可是如来藏这个,有真实性,所以不能说祂是缘起性无。(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261-262。)性的意思则是说,如来藏有真实自性,不是想像法。真实自性的意思是说,祂能出生蕴处界 admin

2020-06-08

  三界里面分成九地,地是层次的意思;从欲界地开始,到初禅地、二禅地、三禅地、四禅地,以及四天共有四地,所以三界中总共有九地。你这个嗅香的心、尝味的心,不遍于上八地,只能在欲界地中才有,那怎么会是真实心呢?因为祂不能遍一切地啊!真心是遍一切地的!《心经密意》在色界天,最大可以大到一万六千由旬,因为那个色界天的天身,它是很微细的物质,持身容易,所以能够 admin

2020-06-08

  因为不具足这四种遍,所以说祂无常,无常所以叫做相,所以不是般若所说的性。真实心却具备了这四种遍,体性真实存在,可以让人在证悟之后现前体验祂的运作,这四种遍,就是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遍一切界、遍一切地。但是真实心的法相,祂虽然有真实体性,可以由证悟的人证知而现前体验祂的体性,却又是无形无色的法,不是色法,不是物质的法,所以又叫做性。《心经密意 admin

2020-06-08

  是诸法‘’相,这五字有什么密意?妄心的法相是无常的,终归于无,所以叫做相。真心的法相也是,但是祂的法相虽然是,可是祂有真实体性,所以不叫相,祂叫做性,有时也简称为。真心与妄心两种心,都是的法相,所以合在一起而说是诸法‘’相。真心如来藏如果不能摄取四大元素,如果不能依祂的大种性自性而摄取四大元素,而变生出你的色 admin

2020-06-08

  乃施设名,人所施设,无有实法;亦犹牛中无马,施设无马一名,非真有「无马」实法;亦犹人中无牛,施设无牛一名,非真有「无牛」实法;虚亦然,以无物故,能容受物,施设虚一名;以无故名,非有实法名之为,故虚一名乃是假法假有,非是实有,非法处所摄;法处摄者--虚无为--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之因地真如也。故《瑜伽师地论》云:「复次,虚云何﹖谓唯诸色,非 admin

2020-06-08

  可是二转的经典你一定会读得懂,那时如果听到有人讲般若、讲一切法时,你心里面就会偷笑。为什么呢?因为你一听就知道那些人不懂什么叫作般若,还在那里讲得口沬横飞;而你已经知道那些人名气虽然很大,却不像你已经亲证般若的智慧了,所以你已经知道他的层次在哪里了,他已经瞒不了你了,所以你就有一分自在啊!即使人家要求你上台讲,你也可以多少讲一点,不会怎么怯场了, admin

2020-06-08

  」又云:「善男子!众生佛性非有非无,所以者何﹖佛性虽有,非如虚;何以故﹖世间虚虽以无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见;佛性可见,是故虽有,非如虚。」--------平实导师《平实书笺》佛性可以肉眼而见,可以心眼而见,可以耳根乃至意根而「见」;此种正受与定相应,非如明心非必与定相应;未证者不解,必觉玄之又玄;已证者能了知此境,无有丝毫玄妙。未证之人设使多方探问,亦 admin

2020-06-08

  因此如果有人否认第八识存在而说意识是常住法,或者否认如来藏存在而说缘起性,他如果不是常见外道就是断见外道。所谓的菩提道,就是觉悟一切有情真心如来藏所出生的一切法道,菩萨如果能够觉悟真心如来藏——也就是亲证第八识,能使凡夫菩萨——也就是名义菩萨,变成真实义菩萨。菩萨于亲证如来藏以后,转依祂的清净的体性而修行,使得菩萨未来能够一一 admin

2020-06-08

  佛契经说:「界云何﹖谓色边色。」谓色者造色是,于彼间施设:如眼、耳、鼻、口、咽喉,饮食来往处,住消处,下过处。更有说者:「界云何﹖边色是。此说色、不色,不色者众生数,色者非众生数。」谓彼非众生数,色边施设;如树间、叶间、墙间、屋间、牖间、户间,是谓非众生数,色边施设。》又云:《问曰:「界,何差别﹖」答曰:「 admin

2020-06-08

  声闻现观五蕴,修除寂而常知之意识封意识自己之执著而成无学,实证五蕴,方有可执。而彼一分大乘论者,执著意识臆度之,所说同於断灭、无常,复又执著寂而常知之意识心,此名见论之常见有,且未证得声闻,何处有可执?是故执定指声闻无学实证五蕴,自知我生已尽、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执涅槃寂灭,不愿再受轮回,不回向大乘成佛之道,方名执。未证 admin

2020-06-08

  小乘声闻的修法,是由四圣谛入手,借着声闻禅而证知五蕴之幻不实,也就是声闻人的开悟。这就是声闻初果人断见所断烦恼,再经由八正道的方法于历缘对境中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等修所断烦恼,即是断尽一念无明。--------《正法眼藏‐护法集》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 admin

2020-06-08

  在人间,胜义菩萨僧所说诸法,非诸外道、凡夫所能评议;乃至定性二乘无学,及诸回心大乘而未证得藏识之阿罗汉与辟支佛,于此菩萨僧眼前,悉无语话分;般若中观及唯识种智,悉以触证领受藏识体性为根本故;般若中观及唯识种智所述者,皆是藏识之性与有性故。在人间,胜义菩萨僧极难可遇,特别是已证道种智之宗通与说通菩萨;其所说法,无上甚深,能助真悟者修证道种智,一切凡 admin

2020-06-08

  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寺院,一心想要大家出钱出力为他成就,但是对于佛法在人间的永续流传,对于众生广被误导的事情却丝毫都不关心,这就是声闻性的自了汉;在法上而言,若是只对缘起性有兴趣,当他听到常住的如来藏心时,却完全不信受,也不愿意帮助众生同证真正的解脱道,这就是声闻种姓的人。或者专在自己能否拥有世间资财上用心,不愿在道场的共同利 admin

2020-06-08

  无情生的植物,都是共业有情的藏识集体感应而生出来的,不是凭而有的,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自然而有的。植物既然没有真心,也没有七转识以及情绪等,都是共业有情的真心所变现的,没有八识心王,所以他们就不可能成佛。如果无情能够成佛,那无情就应该懂得说法。可是无情明明不懂啊!至于禅宗所讲的无情说法,也是依证悟者的自心现量亲证而说的,并不是无情真的会说法;无情 admin

2020-06-08

  无色界有者,谓执着四定之微细离念灵知心,以之为常住不坏法,误以为如是安住于四定境界中时即是无余涅槃;如是安住不舍,故名有爱住地。由如是错误认知故,堕于无色界有之中,致令不能出离无色界境界,致令不能取证无余涅槃。凡此四种住地烦恼,皆能障碍学人取证二乘菩提之解脱果,令人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故名四住地;必定令人常住如是四种境界而常住于三界中轮回生死故。 admin

2020-06-08

  这个一念无明乃是因为众生无始劫以来不明白五蕴的幻,所以对四种住地所涵盖的六尘及五蕴贪爱不舍,业相不减,业种滋长。业种不净的缘故,而生一切起烦恼轮转生死。所以一念无明无始劫以来恒与众生相应,因此《胜鬘经》说︰「起者剎那心剎那相应」《正法眼藏‐护法集》妄念起是一念无明的作用,但是妄念不是一念无明,是烦恼妄想,从四种住地烦恼而生「起烦恼」。妄念不起也不 admin

2020-06-08

  这个一念无明乃是因为众生无始劫以来不明白五蕴的幻,所以对四种住地所涵盖的六尘及五蕴贪爱不舍,业相不减,业种滋长。业种不净的缘故,而生一切起烦恼轮转生死。所以一念无明无始劫以来恒与众生相应,因此《胜鬘经》说︰「起者剎那心剎那相应」-----平实导师《正法眼藏‐护法集》修学无相念佛或修定的过程,还是会有妄念,会分散忆佛或者安住于一境的定心,那要如何看待呢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