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前面已说明《心经》有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心经》最主要的宗旨就是心,也称为空性心;第二个重点:空性心借着种种缘而出生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第三个重点:空性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此外,也解释《心经》第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指:破参明心的菩萨,现前双照真心本来自在以及五蕴皆空,并转依真心无所得的体性,因而度了一 三摩地

2018-07-21

接下来谈《心经》下一段: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如下:舍利子!诸法是空性心所出生的法相,它从本以来不生,所以未来也不会灭;它从本以来没有染污,未来也不会有污垢;它从本以来没有增加过,未来也不会减少。有很多佛弟子们对于这段产生疑惑,因为他们知道诸法本来就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法,怎么会是 三摩地

2018-07-21

前一集说明:在现象界上,诸法空相本身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法;可是将诸法空相摄归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空性心,诸法也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了。接下来谈《心经》下一段: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是故空性心的实际 三摩地

2018-07-21

由此可知,心王菩萨是在叙述真心、空相、以及真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重点也是前面几集所强调的重点,相信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应该没有忘记,如果忘记了,也没有关系!再把这两个重点重新提起,心王菩萨的开示就会一清二楚了。接下来,分别探讨声闻四圣谛、缘觉十二、十因缘等法与真心的关系。声闻因为听闻佛语开示,从四圣谛开始观察,世间的种种法都是生灭不已的法, 三摩地

2018-07-21

第二种、菩萨现前观照五阴十八界等空相,都是有生有灭、有染有净、有增有减的法,都是虚妄法,所以菩萨亲证空性心时照见五蕴皆空。第三种、菩萨现前观察五阴十八界等空相,都是从真心藉缘而出生的法,是真心的局部体性,也是真心的功能差别,不能外于空性心而有诸法空相存在,所以将诸法等空相摄归于真心;也就是菩萨转依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心时,诸法空相也就变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说,《心经》主要的宗旨就是在谈心,不能离开心而谈《心经》,不能外于心而谈蕴处界及诸法等;离开一切有情真心而谈蕴处界及诸法等,那都是言不及义的戏论!又《心经》中心主旨就是心,可是祂还包括了祂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以及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何?所以说,《心经》所谈的面向有三个:第一个、是心,也是《心经》最主要的宗旨,亦称为空性心。祂从本以来 三摩地

2018-07-21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三摩地

2018-07-21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煖、顶,依能取识观所取空,下忍起时印境空相。中忍转位,于能取识如境是空,顺乐忍可。上忍起位,印能取空。世第一法,双印空相。皆带相故,未能证实。故说菩萨此四位中,犹于现前安立少物,谓是唯识真胜义性;以彼空有二相未除,带相观心有所得故,非实安住真唯识理。彼相灭已,方实安住;依如是义,故有颂言:菩萨于定位,观影唯是心;义想既灭除,审观唯自想。如是住内 三摩地

2018-07-21

此诸大师过在不明二乘无我空相、不明真如阿赖耶识,错认空明觉知之意识心为真如,又复未曾眼见佛性,不明真如佛性之实相,误认空明觉知心中无妄想妄念即是涅槃,教人舍报时以此心住于无妄想妄念之中,名为入无余涅槃;误以为如此即可不再受生,以此名为无生。而不知真如本来已在,本来无生;真如之本来无生,非由空明觉知心修除妄想而成,乃是空明觉知之心断除三界贪着、了知自 三摩地

2018-07-21

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万法俱泯故,阿赖耶识亦不复受生,不再出现于三界。而想受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三界六尘万法它本来就是因缘所生法,它是缘起性空的,所以它本身是空相,所以说它是空。也因为如来藏,也因为这个唯识祂本身就不住这个三界六尘万法、不会六入,所以祂本身也叫作空性;但是这个空性,祂又能够出生三界六尘万法,所以祂又具足了有性;所以这个就叫作空有不二,也就是般若经里面所说的真空妙有。就是因为有这样子的一个这个中道观,所以能够发起般若中观空有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痴人畏于虚空,舍空而走,在所至处不离虚空;此诸比丘亦复如是,虽复远去,不出空相,不出无相相,不出无愿相。又譬如人求索虚空,东西驰走言:『我欲得空,我欲得空。』于空中行,而不见空。此诸比丘亦复如是,欲求涅盘,行涅盘中而不得涅盘。何以故?言涅盘者,但有名字。犹如虚空但有名字,不可得取;涅盘亦尔,但有名字而不可得。」尔时五百比丘闻说是已,不受诸法,漏 三摩地

2018-07-21

空有两个含意:一个是空相,一个是空性。妄心之相也是空,真心之相也是空,同样都没有形色,都不是物质的色法。《心经》里面讲诸法的空相,说见闻觉知的心(即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心)无常、变异、终归坏灭,但是诸法却必须依见闻觉知心及如来藏真心,和合运作以后,才能间接的生起在我们的觉知心中,所以诸法也是同样的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叫做诸法空相;可是,除了这一 三摩地

2018-07-21

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万法俱泯故,阿赖耶识亦不复受生,不再出现于三界。而想受 三摩地

2018-07-21

为求证藏识而熏修蕴处界空相现观,及熏修亲证藏识空性所需之知见,皆是四加行也。三则胜解行位,谓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如来藏),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名为七住真见道,得根本无分别智;依此根本智,熏习种智,于唯识性及唯识相而作观行,生起后得无分别智,皆属般若别相智;通达此别相智者,即入初地,名通达位。七住真见道位起,由于亲证如来藏的缘故,能于三 三摩地

2018-07-21

如声闻法中,有人证悟蕴处界空相而得初果,有同一类证悟而得二三四果。如缘觉乘人证悟者,有人深解“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之密意;有人唯得最粗浅之因缘正观,是故辟支佛亦有十品,品品差别,非皆六通具足也。又如声闻法中有慧解脱者,有证俱解脱而无五神通者,有俱解脱而六通具足者。 综上事实,可知二乘法之证悟亦有深浅差别,不可等视而观也。 大乘所修 admin

2018-07-21

如声闻法中,有人证悟蕴处界空相而得初果,有同一类证悟而得二三四果。如缘觉乘人证悟者,有人深解“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之密意;有人唯得最粗浅之因缘正观,是故辟支佛亦有十品,品品差别,非皆六通具足也。又如声闻法中有慧解脱者,有证俱解脱而无五神通者,有俱解脱而六通具足者。综上事实,可知二乘法之证悟亦有深浅差别,不可等视而观也。大乘所修佛菩提果亦复 admin

2018-07-21

所谓加行,也就是为了要求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必须熏修蕴处界空相的现观,以及熏修亲证藏识空性的知见,这都是属于加行位之所修。在加行位圆满以后,在缘熟时就可以一念相应而破参明心,也就是可以证得般若总相智,这也就是大乘别教的真见道位。菩萨将来之所以能够进入初地的极喜地,以及能够继续修学唯识相与唯识行所需的功德,都是建立在这个大乘见道开悟明心的基础上。在论中 admin

2018-07-21

通教菩萨依二乘菩提觉悟十八界空相,但是仍然无法证得空性如来藏,因此无法证解以上所说正理。由于这样的正理,所以说意根是如来藏的第二种能变性,能够促使如来藏变生四圣六凡法界。各位菩萨,以上所说的是第二能变识。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说明第三能变识。第三能变识是藏识在变生有根身之后,依六根又能变生六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识,这六识合称为“识阴”,也就是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