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由于十八界的法都是虚妄性,所以称为“空相”。声闻乘的行者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十八界是无常、空而产生无我的智慧,由此断我见我执成阿罗汉的。十八界法是佛法的基础,佛子只有明了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才能发起大心去寻觅那“常、乐、我、净”的真我——真如佛性。 | admin 2019-04-24 |
|
目 录前言一、五蕴(一)色藴(二)识蕴(三)受藴(四)想藴(五)行藴二、十八界(一)六根(二)六尘(三)六识三、五蕴十八界的虚妄及苦患(一)色蕴无常(二)识蕴无常(三)受蕴无常(四)想蕴无常(五)行蕴无常(六)十八界虚妄四、五蕴十八界空相的证入(一)前方便(二)修声闻禅(三)思维四食(四)明心与见性——参禅五、五蕴十八界皆依阿赖 | admin 2019-04-24 |
|
可是祂自己呢?不了别色、声、香、味、触、法,也不像意识一般了别六根是好心、恶心?是健壮的好身体或衰弱的恶身体?也不了别六识是在想好事或想恶事,所以祂自己住在没有六根、六尘与六识的境界中,也就没有一切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可作了别,所以说“是”(这个)“诸法空相”啊!由于祂都不了别,所以当你了知自己有色、受、想、行、识时,祂依然没有了知 | admin 2018-12-27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出世空性 四阿含中,处处以缘起性空之空相,遣除众生之执三界世间五欲六尘,遣除阴界入我见我执;阴界入空已,非如印老所说之一切法空,而“心解脱、识解脱”之空性心第八识,不复入胎受生于三界中,名为“出世空性”。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即是般若所说&ldqu | admin 2018-12-27 |
|
若菩萨见道后能修除觉知心对祂自己之贪著,了知自己毕竟空相,无有不生灭之体性,是念念变易之无常空法,并历缘对境修除对觉知自身之贪著习气,则断尽思惑,能于一世中取证无余涅槃;舍报时觉知习气已断故,不生中阴身,则无觉知现前,唯余无见闻觉知之如来藏空性无形无色,不再受生于三界中,不复于三界中现身意,不复现起觉知,是名无余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道眼 | admin 2018-12-27 |
|
因为现观蕴处界与如来藏非一亦非异,现观诸法空相真实与自在心如来藏非一亦非异,现观常与无常其实也是和如来藏非一非异。这就是真正的中道实相观。(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心经密意》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二版十三刷)他空见是真正大乘法的中观 三百多年前的觉囊巴则是主张他空见,他空见主张有如来藏真实不空,是真我;而如来藏所生的蕴处界是他法,是无常 | admin 2018-12-27 |
|
佛所说之“空”,有二法:一者万法缘起性空之诸法空相,二者万法缘起性空所依之法界体性——第八识空性心,名为空性。如是空相与空性正理知见,一切学人必须先有认识,而后方知修学佛道之理,方能免于众多凡夫大师之所误导。[10]「复次,舍利子!我证菩提无为无性。何故名曰无为无性?舍利子!是菩提性非眼识所识,乃至非意识所识。言无为者无生无灭,亦无 | admin 2018-12-27 |
|
不生空相。如是入者。可谓入如来藏。入如来藏者。入不入故。梵行长者言。不可思议。入如来藏。如苗成实。无有入处。本根利力。利成得本。得本实际。其智几何。佛言。其智无穷。略而言之。其智有四。何者为四。一者定智。所谓随如。二者不定智。所谓方便破病。三者涅槃智。所谓除电觉际。四者究竟智。所谓入实具足佛道。】 9、《大方广佛华严经》【以不可尽诸方便 &nb | admin 2018-08-09 |
|
五阴既有生起之相貌,是故必有坏灭之相貌,是无常法、是众苦之聚集、是生灭变异空相之法、是无常住我之法;五阴之体性既然是无常、苦、空、无我之法,所以五阴是空;空、无常,由自心如来所生,而自心如来无住处,故五阴随之而无所从来无所去、无增无减,是寂灭相。五阴之真实体性是无常空的寂灭相,经由五阴展转所生之万法必定也是无常空的寂灭相。然而能生万法之五阴,也是从 | admin 2018-08-08 |
|
大乘佛菩提道的解脱道,是从五蕴中用能分别的觉知心意识,去参禅而亲证本来无分别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就发起根本无分别智;证得根本无分别智后,依此第八识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心性,来观一切法皆是缘生缘灭,都是从第八识如来藏所生,现前观察蕴处界空相而断我见,成就菩萨初果。我见断已,疑见及戒禁取见随断,是名三缚结断。我见断了之后,由于有证悟明心的功德,转依 | admin 2018-08-07 |
|
初学佛者皈依凡夫僧宝是理所当然的,但久学菩萨证悟以后还在皈依凡夫僧,那就说不过去了;因为凡夫僧所说的法,言不及义,都只能在世俗法上劝说要断除世间法我所的执着,谈不到解脱道见道断我见的正理及方法;有时虽然也说要断我见、断我执,而他们自己却尚未断我见、我执,依旧停留在五蕴十八界的空相上,仍然执着意识心为常住法。 若能值遇真悟大善知识,为我们作三归五 | admin 2018-08-06 |
|
不生空相。如是入者。可谓入如来藏。入如来藏者。入不入故。梵行长者言。不可思议。入如来藏。如苗成实。无有入处。本根利力。利成得本。得本实际。其智几何。佛言。其智无穷。略而言之。其智有四。何者为四。一者定智。所谓随如。二者不定智。所谓方便破病。三者涅槃智。所谓除电觉际。四者究竟智。所谓入实具足佛道。9、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以不可尽诸方便回向无尽如来藏发起无 | 三摩地 2018-08-01 |
|
依照他空见的教义,这个自心如来藏,从本以来就是自有的,但是显现于外在的蕴处界等等虚妄境界,却是属于他空之法,依于这个本不生灭的本体,而说一切的事物或者现象是空相、是性空。因此说性空只能说是他空,而不能说是自空;也就是说,虽然世俗谛没有真实的体性,但是胜义谛本体却是真实不空的。因为他空见确实远离了断见以及常见这两边,因此是正真了义的中观。这个他空见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依照他空见的教义,这个自心如来藏,从本以来就是自有的,但是显现于外在的蕴处界等等虚妄境界,却是属于他空之法,依于这个本不生灭的本体,而说一切的事物或者现象是空相、是性空。因此说性空只能说是他空,而不能说是自空;也就是说,虽然世俗谛没有真实的体性,但是胜义谛本体却是真实不空的。因为他空见确实远离了断见以及常见这两边,因此是正真了义的中观。这个他空见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万法俱泯故,阿赖耶识亦不复受生,不再出现于三界。而想受灭无为,虚空无为,非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求证藏识而熏修蕴处界空相现观,及熏修“亲证藏识空性之知见”,即是四加行也。三则胜解行位,谓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名为七住真见道,得根本无分别智;依此根本智,于唯识性及唯识相而作观行,熏习种智,生起后得无分别智,皆属般若别相智,通达此者,即入初地,名通达位。七住真见道位起,能于三乘诸经渐起胜解及胜行,非唯臆 | 三摩地 2018-07-23 |
|
无明之产生,是众生因为不明白法界实相之双具空性有性,及不知不解五蕴内容及其空相所致;无明乃依第八识中有漏法种而生。末那识复依一念无明三界烦恼为缘,由阿赖耶生。具有见闻觉知作用的六转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处处作主的末那识,都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生出的,是所生法,而且念念在变异、生灭,故是妄心。这七转识的心就是凡夫俗众生所谓的我--假我。一切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赶快捂著耳朵熘走;否则当你知道了密意,却还是脚下浮逼逼地,一点都不真实,智慧出不来,将来也会跟他一样不珍惜,想把密意为人明讲,那有什么用呢?这意思就是说,空性与空相的道理必须要弄清楚。缘起性空只是空相,而这个空相的了知,是要依真实法不空如来藏来建立蕴处界的缘起性空,否则蕴处界空相的了解与现观也将全是假的,不可能会有实证的智 | admin 2018-07-23 |
|
而大乘菩提的内涵,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总相与别相上说二转法轮的般若空,这个般若空是以真心空性来涵盖蕴处界空相,而不是专指蕴处界空相;另一个部分则是到了三转法轮时,再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也就是唯识的百法、千法、万法明门,也就是如来藏系经典的内涵,这是第三转法轮时期所说的证悟菩萨悟后进修成佛之法。修学第二转法轮的般若诸经,能使已明心破参入七住 | 三摩地 2018-07-23 |
|
缘起性空是在说一切诸法的空相,也就是说,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是暂时有,不是真实有,你可以体认它现前存在,但它不是永远存在,不是永远不坏的我,所以依世间法假名为「我」,但不是有情众生真正的「我」。佛所说「真实的我」真实的我是恒常不灭的,而且是无始无终、离苦离乐的,那才是真实不坏的我。原始佛教的四阿含诸经中,也处处说「我」。这样的「我」或说之为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