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以是透过因为信根相应于信力,因为信力生的缘故就跟精进根相应,那就跟精进根相应以后,慢慢的就能够生起了四正勤的修学,能够依于四正勤,能够时时修,恒时修,以时修、恒修而不舍的缘故,所以依着精进根而生起了精进力;那生起了精进力以后,就能够真实的能够知道诸法空相,现观蕴处界空,以观蕴处界空的缘故,所以能够了知二乘法乃是依现象界有为法而说空,这个法它并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第五类叫作上流处处般涅槃,这一类三果人,他的定力跟慧力都差一点,根器也比较不好,所以他们甚至不是直接往生于五净居天,而是先要生在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最后在色究竟天,甚至要到无色界的四空天,要一个天、一个天,去体会诸天的境界,然后在(最后一个)天上舍报的时候,才能入涅槃。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三果人,他们终究是不会再返回欲界了,所以叫作不还果。 | 三摩地 2018-07-21 |
|
首先什么是声闻菩提?声闻菩提就是佛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心的法门,以八正道为观行实施的方法,然后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了蕴处界虚妄以后,进而断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乃至能够把我所执、我执断尽,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可以究竟解脱。接下来我们要谈什么叫作三界爱?三界爱就是对三界有起了贪爱!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讲的就是有五欲的众生所居住 | 三摩地 2018-07-21 |
|
永远舍离对三界万法的贪爱,乃至了尽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的一切苦厄,达到究竟涅磐彼岸。如《心经》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实所谓“八苦”,也是因缘聚会触受而已,既非真实,亦属无常,众缘消散,“苦”即不存,如来藏无受无取,无苦无乐,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苦乐”,一切都是在如来藏表面的浮光掠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何以故?阿罗汉于一切无行怖畏想住,如人执剑欲来害己,是故阿罗汉无究竟乐。何以故?世尊,依不求依,如众生无依彼彼恐怖,以恐怖故则求归依。如阿罗汉有怖畏,以怖畏故依于如来。世尊,阿罗汉、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有余生法不尽故,有生有余梵行不成故,不纯事不究竟故,当有所作;不度彼故,当有所断;以不断故,去涅槃界远。何以故?唯有如来应正等觉得般涅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发菩提心实际上在《阿含经》也有提到,并不是说只有大乘法有提到而已,只是《阿含经》里面只是稍微略提而已,也就是说证明说,今日集结的《阿含经》已经有提到菩提心,而且是在小乘经典《杂阿含经》里面;就代表如来呢有时常勉励这些二乘人,不要一直停留在解决自己身心的烦恼,这样是不究竟的;因此发菩提心就是要回到一佛乘。只有佛才是真正通往究竟的解脱道,所以真解脱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为什么?因为明心而见性以后,贪、瞋、痴淡薄的缘故,所以今生舍报后生于欲界天,在那边继续修行,于欲界天舍报之后,再回到人间来、一来人间究竟解脱。但是菩萨再来,没有再来;菩萨一来,也不是一来。因从真如佛性来看,没有来去,这就是菩萨二果。 第三目 菩萨三果——阿那含接着说菩萨三果。明心的人断了三缚结,见性以后,殷勤的舍除贪、瞋、痴以后再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诸贤!过去时的八正道就是苦灭道圣谛,未来、现在时的八正道就是苦灭道圣谛,真实的道理决不虚妄,不离于如而不是断灭,也不是颠倒想,真实的道理详细而确实究竟。综合这样的真实道理,正是圣人所有、圣人所知、圣人所见、圣人所了、圣人所得、圣人所共同正确的觉悟,以这个缘故而说苦灭道圣谛。于是舍梨子说了一首颂:佛明达诸法见无量善德苦习灭道谛善显现分别尊者舍梨子所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佛是究竟解脱于三界轮迴,对于宇宙生命的成因彻底明了、具足了知;也只有佛才是真正究竟觉悟的圣者,所以一切诸佛如来,一定都是十号具足。是哪十号具足呢?那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大家应该有注意到,诸佛的如来十号中有一号叫作应供,应供很明显的意思就是阿罗汉。我们刚刚已介绍到阿罗汉亦称为应供,那应供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的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的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中异同,错综复杂,绝非三言两语便可厘清。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菩提之异同;对于三乘菩提之共道与不共道懵无所知,因此导致久修佛法而不能突破、甚至停滞不前的情况,可谓彼彼皆是;更 | 三摩地 2018-07-21 |
|
倘若是站在六识论的知见基础来修学佛菩提,当您自认开悟时所认定的最究竟识当然是意识,结果当然只能证得意识境界,落入粗意识或细意识境界中,同于常见外道,仍然是落在三界中而无法证得三界外的实相心。可是意识却是生灭法,不论是如何微细境界中的意识心,永远都是由意根与法尘为因缘而从如来藏中出生的。所以依六识论来修佛菩提,是不可能见道的,自然也不可能进入佛法的内 | 三摩地 2018-07-21 |
|
由此「名色」,可知「识」之存在,以一切法空,不得自在,而能够如是因果显现,故知因果有被持受显生之义,十八界法不能如是持,以生灭故,所以当有非生灭法所持受,因果无谬,则此「名」「色」因,佛说:「识」,所以此「识」是一切「名」「色」的根本原因,是究竟原因,以其持守一切业种,使其因果相续,乃至显果无误,以此「住」,不名为在其里面,而为持守。若「行」支到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即告彼眾:『入此大城,此則第一究竟大城,過此處已更無餘城。』彼諸大眾俱入城已,生希有心,心得歡喜,歎彼導師:『善哉,善哉!真實大智,大悲方便,哀愍我等。』「迦葉當知,彼初化城謂聲聞緣覺乘清淨智慧,空無相無作解脫之智;真實大城是如來解脫。是故,如來開示三乘,現二涅槃,又說一乘。」佛告迦葉:「若有說言無此經者,非我,我非彼師。」」(CBETA,T09,no.270,p.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在《华严经》(四十卷本)卷九云:如是甚深阿赖耶识,行相微细究竟边际,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阿赖耶识行相)。因此,由于小乘的声闻、缘觉不证第八识,所以没有般若智慧,他们只能从现象上现观蕴处界诸法空相,体证到世俗谛的无我,而不能证得胜义谛的无我(空性)。佛教的三种智慧,又可以归纳为人无我智、法无我智。声闻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从初地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并且一分一分的断所知障中无始无明上烦恼,到了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的最后一分思惑,烦恼障习气种子同时断尽;最后成为妙觉菩萨,示现受生人间,已经断尽了烦恼障一切习气,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了大般涅盘、四智圆明,成就究竟佛果。----第21集佛陀是什么?正源老师开示 (原标题: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 | 三摩地 2018-07-21 |
|
……尔时十方无极佛刹一切大众,闻佛说璎珞中六入法门,所谓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各各发无上菩提心,还归本国……所举中,佛已经讲得很明白,一切信位菩萨无不是要于十千劫中行十戒法,才能进入六入法门中之初心十住心,而此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之六入法门,是十方诸佛自性清净能够完全显露、无有遮覆之佛道修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五者究竟位,谓具足果地智及果地断,究竟无余,故名究竟位,即是唯识果也。此谓:若人不依别教唯识五位,修学真实唯识虚妄唯识二门满足者,不能成就究竟佛道;此二门则以真实唯识门之如来藏心为根本。------自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页174-175,正智出版社。 (原标题:成佛之道须依唯识五位渐次而进) | 三摩地 2018-07-21 |
|
在最后身菩萨位的时候降生人间,成究竟佛的时候,在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一切无始无明过恒河沙数上烦恼,也就是所谓的尘沙惑,这时候都已经断尽;而所含藏的一切种子都已经成为纯净无漏法,不但烦恼障的现行已经断尽,就连烦恼障的微细习气种以及所知障的随眠,在这个时候也都已经断尽了。从此以后,第八识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一切法种,就都不再受新熏,因为已经究竟,所以永远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福德既具,乃降生人间,出家修行,断尽所留最后一分烦恼障习气种子,断尽最后一分极微细所知障随眠,乃成究竟佛道,此时之第八识改名第十识,名为无垢识,亦名真如,是名果地真如也。如是进修而成佛道,名为佛菩提道,亦名大菩提道,异于二乘菩提所修之解脱道故。-------15、密宗之如来藏见及般若中观—概说密宗系列(五) (原标题:如是进修而成佛道,名为佛菩提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既然佛所认定的菩萨至少是明心见性的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探讨:菩萨到底有几个阶位?明心的菩萨在佛菩提道上究竟属哪一个阶位?佛曾开示,菩萨有五十二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所谓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佛法信心的阶位,也就是听闻佛法的开示能够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的阶位;这样的阶位要经过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对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