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为如来这样的修行而获得了解脱智慧与佛菩提智慧,而且都是究竟而无人能加以质疑的,因此,如来正觉发言开示的时候,不会有前后不同的二法,永远都是前后如一,而只是当中内容深浅有异;但是并没有自相冲突、自相矛盾,永远都不会有自相矛盾的情形发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称为如来,因为,如来就是从诸法性究竟如如而来世间。诸佛都是发言无二,凡是通达三乘法义的人,绝对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到底是万能的,还是不是万能的呢?其实如果从究竟的理地来讲的话,佛非万能,非非万能。什么叫作佛非万能呢?因为佛一样有三不能。佛自己说:我也是在众生数里面。因为佛出生在这个世间,一样是必须要取祂的五蕴身来受用,所以佛一样必须要以这个五蕴身,跟世间的众生在一起生活。而且佛有三不能,佛有哪三不能呢?第一个,祂不能度尽众生。佛没有办法度尽一切众生,譬如说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诸佛的第四个名号叫作善逝,那是说诸佛已经成佛了,乘愿去某个世界的某个星球受生时,故意隐蔽威神之力示现如同凡夫,然后一世修成佛道,以凡夫身示现成佛,然后化缘已毕示现灭度;又在另一个星球,重演一遍八相成道,不断地度化有缘众生,所以称为善逝;换句话说,由于诸佛究竟断尽阿罗汉所断的分段生死,也究竟断尽阿罗汉所无法断的变易生死,所以称为善逝。诸佛的第五个名号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佛是超越菩萨,已经成就了佛菩提道,也就是祂是修学菩萨道的究竟果位。至于不回心的阿罗汉,因为急证涅槃,只修习解脱道,并不修学佛菩提道,所以对于万法本源这实相心如来藏是不知也不证,而他所修习的解脱道也是不具足的;只要断尽烦恼障的现行,然后舍报后不再来三界中受生,就入了无余涅槃,并不以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为必要。所以,阿罗汉既没有七住明心菩萨所证般若总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是佛地无垢识既然与大圆镜智相应,当然必须有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否则如何能与智慧相应呢?而且又是最究竟的大圆镜智相应。《成唯识论》卷3也有说明:【如契经说:『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阿赖耶名过失重故,最初舍故,此中偏说;异熟识体菩萨将得菩提时舍,声闻独觉入无余依涅盘时舍;无垢识体无有舍时,利乐有情无尽时故;心等通故,随义应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诸佛的第四个名号叫作善逝,那是说诸佛已经成佛了,乘愿去某个世界的某个星球受生时,故意隐蔽威神之力示现如同凡夫,然后一世修成佛道,以凡夫身示现成佛,然后化缘已毕示现灭度;又在另一个星球,重演一遍八相成道,不断地度化有缘众生,所以称为善逝;换句话说,由于诸佛究竟断尽阿罗汉所断的分段生死,也究竟断尽阿罗汉所无法断的变易生死,所以称为善逝。诸佛的第五个名号 | 三摩地 2018-07-21 |
|
实际上,佛陀的报身现在还常住色究竟天,继续的利乐十方的地上菩萨;佛陀的报身也是常常会在诸界现身,来利益十方的有情众生,所以这个也是跟一般人所看的不太一样。再过来,我们也顺便要提醒大家,按照佛陀的开示的话,下一尊成佛的即将就是弥勒佛。所以,从我们知道现在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之外,下一尊佛就只会是弥勒佛;从释迦牟尼佛到弥勒佛之间,按照正确的佛经解释,中间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阿僧祇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 | 三摩地 2018-07-21 |
|
目录前言第一章佛三身第二章佛四智圆明第三章佛有十种功德名号第五章佛具七胜法第六章声闻、缘觉圣人和佛的差别结语前言学佛人经常听到信佛、学佛、成佛等词,那究竟什么是佛呢?这可能是每一个学佛人都想了解的问题!简单的讲,佛就是究竟觉悟生命与宇宙的智者;佛在究竟觉悟生命与宇宙后,就以此究竟觉悟生命与宇宙的无上智慧救拔、教导一切有情众生也成为与佛相同的觉悟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谓真如无为,乃是行者经由修习二障之法,具足前面所说的五种无为法以后,进一步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和无始无明一切随眠;当二障随眠究竟断尽的时候,不但可以远离分段生死,也可以断尽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非大阿罗汉所能知;除此以外,也断尽无始无明一切随眠,非等觉菩萨所能知;从此所说诸法,不再有如等觉菩萨之有极微细之过失。这样的无为境界,乃是第八识中所有杂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样作了之后,还要再起五十种思,来检讨说,那我这样作到底有没有作好呢?也就是作的时候,还要起五十种思来检讨:说我这样作到底有没有作得、有没有彻底、有没有究竟?再起五十思,这个叫作具心五十。然后这里有说一个譬喻,就像说农夫如果说要种田的话,就必须要先把田地把它整好,把它一行一行地把它弄好,然后把它做排水沟,然后就下了种子,种下种子就是造作了业行,那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么,真实而常住不变的无余涅槃中究竟是什么?当阿罗汉受生到人间来,有了五阴十八界,具足人类五阴;当他后来修行而成为阿罗汉以后,舍寿时把五阴十八界全部灭尽,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任何一处。当五阴十八界全部灭尽以后,他的如来藏还在─单独存在─而不再去投胎,也不再受生于色界或无色界中,因此不再有五阴十八界,当然就不会再有生死了。所以,阿罗汉的涅槃是依他的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2、报身佛庄严报身佛者如卢舍那佛,常住此界色究竟天宫;亦如常住极乐世界之弥陀报身,皆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常住于无住处涅槃者。卢舍那佛则是佛之庄严报身,现今仍于色究竟天宫说法,不可谓佛已灭;卢舍那佛分身八十亿,于八十亿世界示现应身而度有情;此界菩萨若已修入初地而有轮宝者,悉能随时至色究竟天宫面见释迦牟尼佛之庄严报身——卢舍那佛;若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来是究竟觉,所以如来不同于阿罗汉,如来所得不同于阿罗汉,所以如来有「真常」义,有「我」义;若有人说,如来也是生灭义,则此理不当;以涅盘无有所入,阿罗汉必灭自我,以破除自我见故,灭去自我,又破除我执,因此无有一个我,所有十八界法皆是灭去,根尘识一切不再,因此寂灭,以此寂灭,所以说涅盘。然灭者,不同于「非十八界法」,以灭「十八界法」,毕竟何涉于「非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竟,只能出三界生死,但是仍然无法了知涅盘解脱中的境界是什么,所以是少分觉悟;因为是少分觉悟,所以叫他作辟支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第三是无缘慈:到达究竟佛地时就是无缘慈,诸佛心中没有所谓慈悲或不慈悲,只要众生有缘,佛就一定能利乐他,这就是无缘慈;不必因为众生过去世和祂结过缘,才能生起大悲心,所以叫做无缘慈。无缘慈也就是大悲,诸佛同有这大悲三念。七、关于佛之解脱胜《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云何解脱胜?如来具足二种解脱胜,除智慧障及烦恼障,永断一切烦恼习气,智缘二事俱得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就是说,由于佛在因地时(即成佛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从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进修种种法门到最后成佛;从庄严地(即庄严佛菩提的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通达位、十地位)一直到究竟解脱的如来地(即成佛),在在处处所修诸法,都胜过声闻乘阿罗汉、缘觉乘辟支佛,所以佛就被称为无上尊。所以,阿罗汉和辟支佛都不能被称为佛,不能被称为无上尊。本书在后面会对阿罗汉、辟支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何以故?阿罗汉于一切无行怖畏想住,如人执剑欲来害己,是故阿罗汉无究竟乐。何以故?世尊,依不求依,如众生无依彼彼恐怖,以恐怖故则求归依。如阿罗汉有怖畏,以怖畏故依于如来。世尊,阿罗汉、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有余生法不尽故,有生有余梵行不成故,不纯事不究竟故,当有所作;不度彼故,当有所断;以不断故,去涅槃界远。何以故?唯有如来应正等觉得般涅 | 三摩地 2018-07-21 |
|
然不究竟。这得称南无。便入地狱。」(CBETA,T02,no.125,p.804,a17-21)所以提婆达多的示现,代表了临终之时还可念诵皈依如来名而发忏悔之心!后来目连尊者到地狱探望,《增壹阿含经》卷47:「目连报曰:提婆达兜!勿怀恐怖,地狱极苦无过斯处。彼释迦文佛如来.至真.等正觉。愍念一切蜎飞蠢动。如母爱子。心无差别。以时演义。终不失叙。亦不违类所演过量。今神口所记。汝本兴 | 三摩地 2018-07-21 |
|
关于三身,《成唯识论》卷十载,诸佛法身即是无垢识,无形无相,究竟清净。诸佛之报身复有两种:一为自受用身,为诸佛自受用广乐之身;二为他受用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身量广大庄严,尽未来际恒为地上菩萨宣说种智。变化身是诸佛以成所作智及神通力,应世间众生得度因缘成熟,而于十方世界变化所现,变化身亦称化身、应身。譬如娑婆世界的教主卢舍那佛是报身佛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