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保任此无心,究竟佛亦不存,唤甚作众生?菩提亦不立,唤甚作烦恼?翛然永脱。应时纳佑,遇茶吃茶,遇饭吃饭,纵处阛阓如山林,初无二种见。假使致之莲华座上,亦不生忻;抑之九泉之下,亦不起厌。随处建立,又是赢得边事,何有于我哉!(《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五)克勤大师说:从古以来已开悟之大德们,以二十年或三十年的时间,以其悟入自心如来所在之见地,让自己能够转 三摩地

2018-07-21

毕竟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只要有长远心,无论因缘深浅,到最后还是会悟入甚深佛法,得到佛法最究竟的义理。 (原标题:如何悟得深、悟得真) 三摩地

2018-07-21

以正觉讲堂的杨师当初离开,便也曾执着此句话,而大作言词抗辩,后虽然遭受破斥,更生导师妙法;当年马祖大师说了:「即心即佛」,就误了大梅禅师,虽然后来再有「非心非佛」,争得济事?「即心即佛」,尚且被当时的禅师大声诃斥,后闻到其很尴尬地再说有「非心非佛」,则说这样还好一些,所以方便语句何必说呢!以今日而言,如此方便语,都少说为妙;否则也应当如此把这,未尽 三摩地

2018-07-21

若能在证得初果之后,渐次入于大乘究竟了义中修集福德者,久后缘熟时亦有悟缘,自可悟入实相而起般若实智;由此可知,断我见而证初果之后,进则可以求证大乘见道之禅宗明心等法而起实相般若智慧,入菩萨数中,永不退堕于意识我见中;退则可保解脱生死之进程,至迟历经七次人天往返,必尽苦边,得出三界生死;故说当今学佛者之首要急务,为断除三缚结。然而欲断三缚结者,其首要 三摩地

2018-07-21

楞严经说到:「纵灭一切见闻觉知」,了不起了,但是下一句话,「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还是意识心所感受的法尘境界,不论是这法尘境界都么殊胜,有光有影,有宁静,有自在,有不执着,有平等慈悲,有菩萨,有空,有虚空,有念,无念,这些都还是法尘,还是在意识心的分别所知境里面,所以只是这三界中的相貌是认取,这还是境界相,不能算是实际理地!真心是从本以来 三摩地

2018-07-21

故悟有深有浅,悟后仍需起修,一悟成佛是方便说(若以天台宗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的观点视之,禅宗的开悟至多处在分证即佛之阶段)。悟之实质,以破初参为例,所谓开悟、明心,是说在参究过程中妄心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触证到真心第八识而生起了般若总相智。悟前需修动中功夫,听闻禅法。等悟了以后,便发觉所悟的真 三摩地

2018-07-21

说他证得无余涅槃,那是方便说,不是究竟说。当他五阴十八界灭了,人不在了,怎能有一个人证得涅槃?所以,如果要说证无余涅槃,是我们明心而不断思惑的菩萨们才能证无余涅槃,究竟说中以及法界中的实相本来就是如此。当你五阴十八界还在时,才可能证到如来藏;然后现前观察:自己若从如来藏剥离了,如来藏自己本身就是无余涅槃;而这个涅槃说穿了只是个名称,涅槃的名称只是在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观察至此,因而兴大慈悲,为众生说第一义谛法,令得有因缘证悟实相,度脱生死轮回,真正拔除苦痛,得究竟安乐。这才是菩萨大慈悲的真正意义,也是真正慈悲发起之所由。菩萨也依此悲愿而留惑润生,世世受生,继续救度众生,继续佛菩提道的修学。当然菩萨断尽思惑后,到了七地念念入灭尽定,如来藏中连最后一分得以留惑润生的思惑种子都灭尽了,也应当会入无余涅槃的;所以要 三摩地

2018-07-21

五者究竟位。谓具足果地智及果地断,究竟无余,故名究竟位,即是唯识果也。从上面的述说便可大概了知成佛之道之过程阶段。第三位的胜解行位涵盖的范围很广,初从明心亲证如来藏之七住位开始,末至初地之入地心皆是胜解行位,又名见道位。此位之开始就必须亲证自心如来藏,才能够能于三乘诸经渐起胜解及胜行,接着才可以进入内门修行六度万行而进行般若之别相智,通达此别相智而 三摩地

2018-07-21

综观此九品往生者由下至上之所住状态,并未逾越佛法真修实证之至理,由于阿弥陀佛之大愿,摄受往生极乐国,若不中途发愿利乐他界有情而离去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等觉位即将进入妙觉位│佛地)。下品往生者,皆是于佛法懵无所知者,于造作五逆十恶无有惭愧之状况下,由于善知识之缘而得往生,然而必须在莲苞中,经过极乐世界之七七日或六劫或十二劫,不断的受七宝池中八功德水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究竟是什么?般若并不是讲无常空与缘起性空,如果用无常空、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那表示你这个人没有开悟,你不懂般若经。初转法轮讲的是无常空及缘起性空,如果二转法轮的般若也是无常空、缘起性空,那初转法轮应该就是般若了,然而初转法轮为什么不叫般若?二转法轮才叫般若?何谓般若?般若就是法界实相的智慧。般若这个智慧就是你亲证如来藏--亲自触证第八识,并且能去 三摩地

2018-07-21

说:「缘起性空这个指定的概念,才是究竟的实相,都不对。」这个论点和印顺法师一模一样,没有差别,这就成了佛在四大部《阿含经》里所讲的外道无因论。佛说:「无因论是外道论」,因此必须依于般若实相心,才能成就真实法义,而般若根本主旨就是法界空性的第八识如来藏。如有人把这空性心否定而说般若,必定会以缘起性空、无常故空解释般若,这样就成无因论,和外道断见没有丝 三摩地

2018-07-21

《成唯识论》卷三:「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勿阿罗汉无识持种,尔时便入无余涅盘。」(2-1,p.103)「灭阿赖耶」是断除一切杂染,转依无间;亦即是断舍阿赖耶识心体中之二种取受性,也就是当来后有之取受性及现法中一切杂染所依之取受性。《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复次修观行者…& 三摩地

2018-07-21

后来我就去问圆悟大师:‘这事儿究竟如何?’圆悟笑著说:‘他后头却是这么作,我也理会不得。’我问不到答案,就退下来。回到寮房时,方才知道玄沙这句话里,真是大有文章,他真是作怪;我想通了,就去举说给圆悟听;圆悟大师笑著说:‘我倒很喜欢你已经知道了。’晦堂后来听到了,就说:‘现在诸方大师,大多是没有这种助人手段的妙法。& 三摩地

2018-07-21

后来我就去问圆悟大师:‘这事儿究竟如何?’圆悟笑著说:‘他后头却是这么作,我也理会不得。’我问不到答案,就退下来。回到寮房时,方才知道玄沙这句话里,真是大有文章,他真是作怪;我想通了,就去举说给圆悟听;圆悟大师笑著说:‘我倒很喜欢你已经知道了。’晦堂后来听到了,就说:‘现在诸方大师,大多是没有这种助人手段的妙法。&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因为明心而见性以后,贪、瞋、痴淡薄的缘故,所以今生舍报后生于欲界天,在那边继续修行,于欲界天舍报之后,再回到人间来、一来人间究竟解脱。但是菩萨再来,没有再来;菩萨一来,也不是一来。因从真如佛性来看,没有来去,这就是菩萨二果。-----平实导师《悟前与悟后》第二篇第二章第六节证果(原标题:菩萨二果——斯陀含) 三摩地

2018-07-21

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佛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佛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安住一段时间以后,你发觉这还是不究竟,不能让我们究竟解脱,还是得要舍,那就离开识无边处定,进入无所有处定。在无所有处定中,初期觉得这应该是涅槃了吧!但是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觉偶尔还会起一个念去观察:这个无所有处,名为无所有,其实还是个有。为什么?如果没有我这个心在,怎么会有一个无所有?相对于我这个能够安住于无所有的心,所以才叫做无所有,结果还是 三摩地

2018-07-21

这就是说菩萨的法无我,要以人无我做基础才能修证上来,这样依人无我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修到初地时,有能力可以断尽一念无明的四种住地烦恼,可以成为慧解脱的菩萨,舍报可以取无余涅盘;可是初地菩萨的目的不在这里,他的目的是要修学无生法忍,一直到究竟成佛。初地菩萨能够在初地专门去断除自己的三界贪爱,而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可是他不在这上面用心,他反而努力在增上慧 三摩地

2018-07-21

这里所说的佛智指的是:菩萨实证如来藏以后,转依真如,通达真如,而能够将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有漏有为、无漏有为、无漏无为的法种,如实了知而亲证,有能力将有漏有为法的杂染给它断除究竟,这样的情况之下,你才能说这样的智慧是佛智。这样的佛智也不是二乘纯修解脱道的解脱智慧,更不是一般所谓在意识层次里面,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的。意识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会是说,要将这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